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上海新静安公布首个五年规划

文章导读: 记者注意到,“撤二建一”后的静安区是同时拥有苏州河两岸的中心城区,为此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静安区“十三五”规划“一轴三带”引领发展新格局

静安区“十三五”规划“一轴三带”引领发展新格局

以“一轴三带”为发展战略,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推进苏州河两岸协调发展、实现全面融合。

以“一轴三带”为发展战略,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推进苏州河两岸协调发展、实现全面融合。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7月27日,上海静安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静安区区长陆晓栋做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记者从中获悉,“十三五”规划是“撤二建一”后静安区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新静安的首航期,也是推进苏州河两岸协调发展、实现全面融合的关键时期。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静安“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的要求,静安将大力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在新起点上推动静安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综合考虑静安的发展环境、阶段特征和基础条件,《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环境更加优美、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到2020年,高端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改革创新成效居全市前列;全球城市核心区地位凸显,城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苏州河两岸一体化形象基本展现,城区交通体系更加高效便捷,综合环境品质更加优良;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均衡均质的和谐城区、精品精致的美丽城区、开明开放的国际城区、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区,努力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

具体目标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区域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创新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智慧城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城区功能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备,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持安全稳定,社会治理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城区综合面貌和管理水平继续提高。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基本完成,道路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全市城市管理的标杆区。城区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辐射力持续增强。总部经济集聚度达到国内领先、国际较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丰富精彩,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实现建设“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宏伟蓝图,必须大力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即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建设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特征,打造世界级中央商务区主干街区,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建设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凸显“水脉、文脉、绿脉、人脉”的特征,全面提升苏州河两岸城区面貌形象,成为带动静安南北协调发展的引擎。建设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凸显“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征,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和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域。

记者注意到,“撤二建一”后的静安区是同时拥有苏州河两岸的中心城区,为此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静安区发改委主任董珞向记者介绍了“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即依托历史文化、滨河景观等特色优势,凸显“水脉、文脉、绿脉、人脉”的特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开发和高能级产业注入,突出人文休闲的苏河文化和时尚活力的产业特征,全面提升苏州河两岸城区面貌形象,成为带动静安南北协调发展的引擎,打造国际都市中心的滨水示范区,海派历史文化的魅力展示区和高尚人文休闲的中央活动区,成为苏州河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标杆以及上海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新亮点。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纲要》提出了着力打造“五大城区”任务。这是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静安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建设创新创业高地是打造活力城区的关键,也是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落脚点,着力推进“双试联动”,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五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 积极拓展物联网、大健康、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研发等新兴产业领域。力争成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中心城区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高地。

坚持协调发展,打造均衡均质的和谐城区。对于“撤二建一”后的新静安,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实现整个城区高水平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静安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高现有城市空间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历史风貌街坊保护。优化人口综合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更加注重增强城区文化实力。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精品精致的美丽城区。美丽家园、美丽城区是全区人民的向往。静安将聚焦城区三大短板,打响三大战役。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基本完成全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推进美丽家园全覆盖,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着力突破交通出行瓶颈,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构建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提升市容环境品质,建设彭越浦、苏河湾、彭江路三大绿地,启动彭越浦-苏州河滨水绿道建设,加强对顽症问题的综合治理,保持城区市容环境常态优良、品质不断提升。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开明开放的国际城区。静安还要持续放大国际化程度高的独特优势,以更开阔的视野,主动对接上海全球城市建设,成为上海国际化城区的新标杆。以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交流活动盛地,培育开明城区文明风尚,进一步凸显国际城区的时尚活力和人文特色。

坚持共享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区。“十三五”期间,静安将做到“财力有一份提高,民生有一份改善。” 围绕群众获得感,提出打造老年宜居城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中心、乐龄生活圈”三级为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打造精品教育品牌。要让市民享有“可及、优质、均衡”医疗服务,发挥医联体建设优势,构建面向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同时,建成“15分钟体育生活圈”,推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为提升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加强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纲要》设定了三大类28项具体指标和128项对全局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努力让规划更好地落实于行动,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满意度。

静安区区长陆晓栋对其中的28项指标中的3项指标做出了说明: 一,关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这一增长指标的确定,综合考虑了新常态背景、静安的发展基础和定位要求。“十三五”时期,全市增长的底线是6.5%以上,静安要“走在全市前列”,就必须自我加压,保持高于全市平均的发展速度。静安的发展基础坚实雄厚,经济效益全市领先。同时,这一指标的考虑也兼顾了新常态下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预留了空间。总之,保持年均8%的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也是积极和稳妥的。

第二,关于拆除成片二级以下旧里面积。《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内要基本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累计拆除成片二级以下旧里面积32.64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8万户。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民生。目前剩下的地块可能改造难度更大,不少还是“硬骨头”。“但只要我们积极做好房源、资金等的筹措,全力做好群众工作,相信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也是我们对群众、对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第三,关于机构养老床位数。“十三五”时期,静安区人口老龄化将深度发展,老年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37万人,增幅超过18%,户籍老龄化水平将超过40%。为此,静安提出“十三五”时期,静安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其中,养老床位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将努力完成市下达目标。”

“撤二建一”后的静安区,承载着上海市委、市政府对静安发展的殷切期待,承载着静安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梦想。静安将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凝聚全社会共识,激发全区上下共建“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主人翁意识,确保规划蓝图顺利实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