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人民币“外贬内升”,考验国内资本智慧

为了避免美国采取过激行动损害中国经济利益,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额贸易顺差一直支撑着人民币稳步升值,从2005年至2013年,贸易顺差推动人民币汇率累计上升了37%,形成了外升内贬(编者注:指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上升的一种现象,外贬内升概念与此相反)的局面。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9期)

文 |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 文显堂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曾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为了避免美国采取过激行动损害中国经济利益,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额贸易顺差一直支撑着人民币稳步升值,从2005年至2013年,贸易顺差推动人民币汇率累计上升了37%,形成了外升内贬(编者注:指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上升的一种现象,外贬内升概念与此相反)的局面。

然而,人民币从2014年就开始了外贬内升的历史性转折,当年人民币汇率下跌2.4%,这是自2005年中国放弃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以来,首次出现全年大幅下跌。2015年人民币累计贬值5.77%,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贬值5.86%。

与此相反,2014年全年CPI指数同比上涨2.0%,2015年全年CPI指数同比上涨1.4%,进入了“1”时代,今年上半年CPI虽然上涨2.1%,但其中的6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1.9%,重回“1”时代。PPI(生产价格指数)已连续几年处于负值区间,2015年全年PPI指数同比下降5.2%,2016年上半年PPI同比下降2.6%。

人民币外贬内升,作为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 ,考验着各路资本的智慧。

先来看看中国的资本在如何应对。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7350亿元,同比增长14.7%,对外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潮的兴起,资金反方向流动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推动资金外流加速,显示出中国资本从未有过的对外投资冲动。据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境外并购活动的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1116亿美元。这已超过了去年1115亿美元的全年总和。

就在国内企业忙于向国外输出产能、国内资本纷纷投资境外的时候,今年1—6月,中国吸收外资不仅在总体上仍保持增长强劲的势头,而且投资高端和新兴产业的外资呈爆炸式增长。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7.4亿元人民币 (约8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7%;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305.9%、67.9%和34.9%。今年上半年,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656.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6%。其中,美国、英国、德国增幅分别为136%、105.3%和90.3%。

内资与外资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投资取向而产生的“两极”现象,不免令人担忧。国内资本在境外大多是投资传统产业,以便输出过剩产能,其回报率不高而风险却很高,即便中国资本有投资高端产业的强烈意愿,发达国家也会为中国资本的进入设置种种障碍。而外资在中国投资的大部分都是高科技和一些新兴产业,并且又恰逢中国国内通货紧缩,流动性不足,进入了货币为王的时代,资产价格大幅下降,降低了投资成本,现在如果有人拿钱去收购煤矿、铁矿,基本都是白菜价,甚至买一些制造工厂,五到七折净资产也能成交。

人民币外贬内升,既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新机遇,也为投资国内创造了新机遇,关键在于要有新的眼光来认识新机遇,对内对外投资要联动起来,不能因为开拓国际市场而丢了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个都不能丢,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这才是中国资本应当具有的智慧。

————————————————————————————————————————

2016年第2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2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