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中国信用评级正崛起 新评级体系打破西方垄断

文章导读: 英国“脱欧”公投后,6月27日,美国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下调英国主权信用评级。而中国评级机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英国“脱欧”公投后,6月27日,美国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下调英国主权信用评级。而中国评级机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6月28日,大公国际维持对英国主权信用“A+”评级,原因是大公国际此前的评估已纳入“脱欧”风险,因此无需再作调整。

在世界信用评级体系中,中国正在逐渐崛起,话语权不断增强。在7月18日—19日举行的2016世界信用评级论坛上,多位中外嘉宾表达了上述观点。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中国和亚洲是实现新评级模式的关键。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心存偏见

今年3月,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降为“负面”。而随后的事实证明,穆迪“看走了眼”。

事实上,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一直心存偏见。中信、恒大等优秀的中国龙头企业,虽普遍获得国内机构的认可,但在西方评级机构那里,仅为平庸的“B字辈”,有的甚至沦落到C类。

在非洲,这种偏见更为严重。据了解,目前,三大评级机构仅对非洲18个国家进行评级,约2/3的非洲国家则被三大评级机构排除在全球金融市场之外。

“目前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在非洲表现得尤其不合理,这使非洲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中非发展基金总裁石纪杨在论坛上说:“我们不能让一个国家来操控全球金融市场评级体系。我们需要建立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内的,有广泛代表性的评价体系。”

俄罗斯银行第一副行长顾问弗拉迪米尔·马卡洛夫在论坛上说:“信用评级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接受只有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我们希望得到更准确的评级。”

“一带一路”改造国际评级体系

“没有正确评级参与治理,世界经济就没有希望。”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在论坛上表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评级体系、构建国际评级新秩序已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主流思潮。

西方评级机构为何为人诟病?据专家介绍,首先,强行按西方民主政治理念进行国家政治排序,把评级政治化,目的在于推行西方价值观。其次,将一国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作为判断经济结构合理和经济发展前景的主要依据,而这三项指标与经济增长并没有必然联系。

德维尔潘在论坛上强调,西方主导的信用评级体系缺乏效率和透明度,需要进行改革。

俄罗斯前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在论坛上表示,“改造西方主导的信用评级体系,‘一带一路’项目是非常好的机会。”他解释说,“一带一路”上大规模的项目和融资,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政治经济制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全新评级体系。

新评级体系打破西方垄断

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评级体系开始崛起。

早在2013年,大公国际、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联合组建了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该集团是一个非主权国际机构,不代表任何国家和集团利益,正在打破西方评级机构的垄断。截至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的评级机构表达了参与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意愿。

7月18日,在论坛当天,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同黑海贸易与发展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将进一步推动国际信用评级服务以及专业培训。

德维尔潘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将产生大量的评级需求,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将借助“一带一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各国评级机构的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