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圣华盾:“安全作业装方案解决商”

在江苏省江阴市,一家名为“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却正以“创新技术”重新定义着这一人们司空见惯的专业服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8期)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克|江苏报道

提起“工作服”,人们通常会立刻想到“企业形象”,更多的时候则会在脑海中浮现出“苦、脏、累”工种的“标配印记”。然而,在江苏省江阴市,一家名为“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华盾”)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却正以“创新技术”重新定义着这一人们司空见惯的专业服饰。

2016年7月11日,圣华盾(新三板:837643)敲响上市锣声,成为中国安全作业装行业第一股。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该公司进行相关调研采访。

我们提供的是

安全作业装解决方案

在圣华盾,公司董事长陈太球开门见山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统一形象”“规范行为”“整洁卫生”“防寒保暖”……诸如此类的“工作服”功能定义在中国根深蒂固,稍上一点规模的企业都会普遍配发并要求员工统一穿着企业定制的“个性服装”,但实际上这一“形象工程”似的认知早已被先进国家所摒弃,“复杂环境下从业人员的个体安全防护”作为“工作服”的真正意义被业界挖掘得淋漓尽致,圣华盾则是国内同业中为数不多的探索者之一。

“国内企业在职业着装问题上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很多企业家都只是把工作服看作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更将员工服饰视为‘流动广告’,而‘为工作需要而特制’往往被忽略。但在圣华盾看来,这个‘特制’不仅是企业的形象工程,更是安全工程、责任工程和良心工程,甚至是国策工程,因此,‘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的安全作业服装’成为我们的研发制造主业。”陈太球说。

圣华盾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炳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工作服作为安全作业的基本装备,涉及工业生产、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援等数十个专业领域。由于国内产业起步太晚,产品标准和关键技术都为国际巨头所垄断,这些业内“大咖”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先进的营销手段直接切入国内市场,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则因为“后知后觉”而难以望其项背。

王炳来介绍说,圣华盾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先后创建了防护服研究所、防护服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纺织防护新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国际巨头的尖端技术,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与陕西纺研所、泰和新材料、霍尼维尔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共同开展防护服整体研究工作。圣华盾还主动联合上游材料供应商及下游产品需求方共同开发专业防护服装的关键材料及核心产品,现在,企业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GB/T27922商品售后服务评价、GB/T23331能源管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五大体系认证,在中国工装行业首家通过“售后服务体系五星级”体系认证,并荣获“全国售后服务十佳单位”“中国消费市场最具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拥有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100余项,省部级高新技术产品10多个。圣华盾成为电力、石化、冶炼、工程、卫生等行业防护服装的首选品牌,央企、国企客户就有3000多家。在2015年中国劳动防护行业50强企业名单中,圣华盾跃居第二,行业地位由此确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时候是因为圣华盾主动与国外先进产品进行对比展示而获得了大型客户相关配备的“置换”机会。

产业联盟

拉动国内技术储备产业化

陈太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比照国际上已然十分通行的“安全防护”,国内相关产品显然存在差距。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实际上我们拥有一定的技术资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既有技术储备的产业化。他认为,产业联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陈太球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近几年来,圣华盾作为PPE服装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和中国劳动防护行业50强企业,一直在团结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联盟,比如联合芳纶等特种材料生产及织造企业共同开发阻燃、防静电、防金属飞溅的材料,再比如共同进行结构设计解决极寒条件下的保暖防护问题。2014年,防金属飞溅服装问世,现已批量生产;2015年,防电弧服装研制成功,与国外产品相比,某些指标更加适应中国国情;基于自主技术开发的阻燃防静电复合功能产品已经成熟并可以批量生产,其阴燃指标和续燃指标皆优于国际标准。

“我想专门介绍一下防护性氟膜,”陈太球说,“这种氟膜防水、透湿、防生化,但其核心技术以往一直在国际巨头手中,我们通过联盟方式打破了这一封锁,研发出来的产品达到防水、透气的级别。成型产品可以和任何面料结合。另外,我们和材料供应商合作,用羽绒和发热纤维结合的保暖材料加上蓄热里料,生产出来的服装实现了高防寒、轻量化;我们正在研发在-30℃恶劣环境下使用的保暖蓄热型服装,不仅要实现轻量化,而且要延长寿命期。我们还在研发新型手术衣,这种服装要具备防生化功能,防止血溅和病毒对医生造成感染,同时,必须具备透气功能,保证医生在长时间手术过程中不会因不能及时排出汗液而产生烦躁情绪,影响手术质量。”

陈太球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交流中多次谈及“戴着脚镣跳舞”的概念,“工作服要美观,但更要强调安全,‘约束下的自由’——在劳动状态下的穿着舒适性与合体性,对于防护装备业者来说是一项严苛的技术要求,所以我们在不断创新。”陈太球说。

王炳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我国防护装备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部在“十三五”科研规划中推出了《灾害环境下人体损伤机理研究与救援防护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作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圣华盾决定出资650万元参与该课题科研,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其中一项子课题——“面向复杂灾害环境下医疗救援的个体防护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正式研发阶段。

赶超世界一流水平,

期待与强者同行

在圣华盾,陈太球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阐释了企业的商标“SWOTO”:“它来自5个英文单词,就是safe(安全)、wisdom(智慧)、office-to-outdoor(从办公室到户外),这里面有很多含义,但我们最想向外界表达的一个核心概念是,防护工装不是居家服饰。很遗憾,这种‘安全装备’的理念传播还不尽如人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便建立起了完善的防护服标准体系和配置规范,而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工作服作为‘员工福利’实行‘普惠制’发放仍然是主流方式,尽管服装的‘档次’在不断提升。”陈太球说,“这也是专业工装难以得到广泛使用的因素之一,因为普通的‘统一制服’或许只要几百元即可买到,采用特殊材料及特殊方法制作的专业服装价格就会翻番,每个员工都发一套显然会遇到财务障碍,而实际上职业服装应当高度细分化、程序化、规范化。”

如何处理这一看似很难解决的矛盾?《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以专业水准切入客户的劳动保护标准体系是圣华盾的一大优势。

基于企业“安全作业装方案解决商”的自我定位,圣华盾不仅是自身产品的设计者,客户装备标准尤其是防护性能、防护级别及配置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都有圣华盾的直接参与。据王炳来介绍,圣华盾近年来不仅参与了数十家大型央企的安全作业装标准制定,更深入细致地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防护需求及危险源特点与企业一起确定安全作业装具体的防护性能、防护等级、岗位配发标准。

致力于建立安全作业装科学合理的配发体系,不仅更大限度地保护了客户员工的人身安全,提升了客户的产品应用水平,也使供求双方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除了标准制定,售后服务也是圣华盾领先市场的法宝之一。圣华盾会对客户的企业文化、行业属性、工作环境等开展全方位调研,结合服装流行趋势,进行“合体式”定制。在设计生产时,还会对客户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存档,并做好原料、辅料储备,以迅速应对客户的零星补单、尺寸调整等变化。交货后则会及时跟踪调查,如洗衣后的反应,多长时间后产生磨损等,全方位服务让客户产生高度认同感,为下一步合作打下基础。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大军达6.5亿人,是全球最大的职业装消费市场,但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规模化职业装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因此我们以往听到最多的职业装企业都是清一色的国外品牌,比如3M、Honeywell、MSA、DuPont等等,因此,在做好自身的同时,我们十分期待国内企业能够迅速提升对‘职业防护’的专业认知,圣华盾的企业文化中有一个核心理念叫做‘与强者同行’,这是我们的发展定位,也是民族工业的希望所在。”陈太球说。

————————————————————————————————————————

 2016年第2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2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