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储能和微电网进入“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6月5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联合主办,中能智库、能源金融俱乐部共同打造的跨界互动大型平台——“中国能源金融高端论坛”第二期举办,论坛把脉微电网及储能产业发展走势,高端嫁接能源与金融,推进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明霞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6期)

6月5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联合主办,中能智库、能源金融俱乐部共同打造的跨界互动大型平台——“中国能源金融高端论坛”第二期举办,论坛把脉微电网及储能产业发展走势,高端嫁接能源与金融,推进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邢军参加论坛并致辞,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博士作政策解读,有关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50余名大型能源企业、金融投行高管同台切磋交流。

微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认为,储能及微电网产业是世界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储能改变了电力工业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通过“调剂、优化、提高、保障”,使电力系统的平衡关系变得多样化,可选择控制、可最优化。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发展相辅相成,符合集中式的大规模能源基础的开发、输送和分布式能源的建设、发展需要。

作为大电网的重要补充,微电网在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供电问题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升级,将实现配电网与微电网间的优化互动。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史玉波认为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结构转变和电力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支撑。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认为,可再生能源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尽管微电网和储能刚开始发展,没有定型的政策、技术、应用,处于初期阶段,但是近几年国家对储能和微电网很重视,很多企业已经做了很多技术上的研究、探索等准备工作。

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评论说:微电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是主动配电网的基本单元。未来将尽可能多地接纳可再生能源、降低微电网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配电网实现协调控制,实现通过动态能量管理系统对能源设备的远程可视化操作和智能控制。

电池储能技术

首先应在交通领域取得突破

关于电池储能技术,梁志鹏认为首先要在交通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因为在交通领域,只要电动汽车在经济上具备可行性,就完全可以大规模发展。未来储能发展和价格有很大关系。只有成本继续降低,将来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结合发展的需要。

对于微电网,梁志鹏认为包括储能在微电网应用的政策,主要还是要和电力改革结合,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微电网多种能源互补融合的综合作用。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多能互补微电网,创新发展智能电网、智慧电网,甚至能源互联网。

关于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来小康认为,新体系、高端制造、商业模式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因素。首先,储能装备要技术性经济性都好,现在靠装多个电池来达到跑三四百公里的车,不体现电池水平;其次,我国要实现设备的创新,而不是跟在美日韩后面跑;最后,企业如果没有后面商业模式支撑,构成不了良性循环,未来会转不动。

储能及微电网产业前景被看好,鼓励试点示范走市场化道路

史玉波说,2008年之后,全球储能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部不完全统计,全球储能项目,不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热,累计装机规模从2008年不足100兆瓦,发展到去年底902兆瓦,每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40%。近几年,中国的储能市场发展也很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底,中国运行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105.5兆瓦,占全球储能项目总规模11%。

史玉波进一步解析以下利好——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大规模并网,世界各国都在结合本国电网特点规划建设智能电网,通过全面改造现有的电力系统,构建成高效、自愈、经济、兼容、集成和安全的下一代电网。“十三五”期间,党和国家对储能及微电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储能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首次正式进入国家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对先进储能及微电网技术创新路线进行了规划。

6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6〕164号)。通知要求,“三北”地区原则上可选取不超过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发挥电储能技术优势,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该文件明确了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和电费补偿/结算机制,对加速国内各类型商业化储能应用市场的启动意义重大,储能发展有望进入快车道。

史玉波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四点建议:第一,研究制定储能领域的发展指导性政策;第二,开展储能标准化工作;第三,加大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的工作力度;第四,开展重点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工程。

建立能源产业基金,开启能源金融战略合作

为了更好落实国家战略、聚集社会资本、促进产业发展、支持金融创新、服务实体、规划产业链等目标,6月5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的指导之下,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促进能源产业包括能源产业基金,成为对接资本、支持实体的平台。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邢军在论坛上说,为了推动国家发展战略重要板块,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开发性金融,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下一步将重点关注和研讨微电网和储能领域,同时利用规划手段、市场建设手段,使一些不成熟项目、国家发展需要而市场不太支持、不太成熟的领域发展起来。邢军认为,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发起的开发性金融社会组织,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发挥独特优势,和中国能源研究会以及在座的各位学者紧密配合,把专家的智慧和国家政策资源、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

2016年第2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2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