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甘肃平凉:促转型,补短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文章导读: 新常态下,作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省最大的煤电化产业基地,这个西部内陆城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盯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战略任务,促转型,补短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李开南) 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重镇。新常态下,作为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省最大的煤电化产业基地,这个西部内陆城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盯全面脱贫和全面小康战略任务,促转型,补短板,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平凉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平凉

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7.7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115.81亿元,年均增长10.6%;大口径财政收入48.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1.8倍,财政支出达到161.2亿元,年均增长13.5%。

平凉市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平凉市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建设

据介绍,按照“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小康和谐文明生态平凉”的思路目标,平凉市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提升、民计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坚持抓项目、扩招商,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该市坚持每年谋划实施一批以能源开发、道路交通、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和改善民生等为重点的市列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全市五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466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9.9亿元,年均增长17.7%。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先后引进全国500强企业12户,累计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212个,落实到位资金1563.45亿元,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68.3%。

二是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该市着眼提升一产、稳定二产、拓展三产,持续推进煤电、草畜、果菜、旅游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新增探明煤炭储量23亿吨,崇信电厂一期并网发电,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建成投产,国家级科技示范项目20万吨聚丙烯生产线启动实施;天纤棉业、兴旺管材等非煤产业项目相继建设,光伏发电、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持续实施现代农业“五个百万”增收工程,引进建办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牛、果、菜产业开发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1%。围绕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养生产业融合发展,五年共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103项,新增文化企业593家,平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

三是坚持补短板、促脱贫,扶贫开发成效明显。该市扎实推进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年共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530多个,改造农村危房11.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08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29公里,解决了56.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帮助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牛、果、菜和劳务输转等富民多元产业,强化技能培训,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显著增强。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0.3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1.95万人,贫困面由41.54%下降到16.43%。

四是坚持夯基础、强后劲,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该市西平、天平铁路、西长凤高速以及静庄、泾渗、韩张等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平天、彭大高速、平华一级公路开工实施,开建了引洮二期静宁受水区和4座抗旱水库等重大水源工程,建成了一批输变电和农网城网改造工程,光纤宽带传输网络覆盖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五年累计投资450亿元,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绿地率提高到31.8%,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县域全覆盖。6县县城和重点小城镇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6.5%。

五是坚持抓开放、促改革,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该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71%,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总户数比 “十一五”末增长了1.1倍。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应用改革,化解政府债务11.9亿元。组建了惠民、泓源、富民等投融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引进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增便民金融服务网点2354个。林权制度综合改革和水利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确权登记发证、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

平凉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平凉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六是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平凉市、县(区)每年承诺措办一批惠民实事,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80%。加大扶持创业就业力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88%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4万人。2015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490元和6501元,增长10.2%和12.2%。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标,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4万多套,是“十一五”时期的4倍。建成市县级医疗机构36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9个,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81个,每千人拥有床位数五年实现了翻番。县区数字影院、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