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民企“大炮”保育钧谢幕

5月31日,74岁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北京病逝。

p38 IC

 IC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2期)

5月31日,74岁的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北京病逝。

这位以敢言闻名、长期为民营企业大声疾呼的老人,引发了各界的广泛的追思。他的职业生涯前一半在报业,亲历中国知识分子政策的大转弯;后一半在工商联领域,为民营企业争取权利,主张市场化。

曾直言“王石是错误的”

今年3月底,在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保育钧同远大科技创始人张跃、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等人一起参加了一个关于民营经济的讨论。他说,民营经济发展的盒子从改革开放就打开了,已经收不回去了,也不可能收回去了。

针对当时激烈上演“宝万之争”时王石曾一度发出“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言论,保育钧在还直言不讳地指出:王石是错误的。

在财经媒体圈以及和很多民营企业家那里,保育钧以“大炮”闻名,他的言论总是直率犀利,甚至看起来还有点“出格”:

“国有企业赚得再多,和老百姓没有关系,你利润赚得越多,老百姓越倒霉。”

“国资委说‘国退民进’,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偷换了概念。他们总拿国有企业数量下降的表象来说。”

“稍微一得罪了权势,掌权的人就用各种名目来整你,把你整得死去活来。民营企业是有苦难言,这个情况不在少数。”

保育钧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他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中说,“我一说到这些就来气”。

保育钧的助理朱娜说,就在保育钧去世一周前,还从医院打电话给她谈工作。就在他离世前的两个月内,还到成都、甘肃等地参加有关民企及慈善活动。在朱娜印象中,保育钧总是在出差,参加活动,活动主题则多关乎民营企业发展,“他工作节奏很快,脚步很快,我几乎跟不上。”

保育钧一直在各种场合呼吁给民企公正的市场待遇。

他曾表示“打破国企垄断,让民营企业获得与国企平等的发展机会与地位是我的理想”,发表过“民营企业要断掉跟权力拉近乎的念头”“政商关系问题就是真正把权力利关到笼子里,简政放权、公开透明、权利力清单,真正为企业服务”等观点。

比如招商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往往注重招国企,没有给民企更大的发展舞台。”保育钧说,民企虽然资金有限,但可以实现抱团发展,从而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保老一直站在中国市场经济的高度看待民营企业的地位问题,他曾一语中的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他为此奋斗了20年。”经济学者马光远说。

连续多年呼吁“私产入宪”

保育钧对市场经济有很深的认识,讲道理的能力很强,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学经济出身。在1996年调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之前,保育钧一直从事新闻工作。转入工商联系统后,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冷板凳上自我加温,没事找事干”。

不过,他“找的事”都是引起轰动的大事,比如推动“私产入宪”。

1997年,全国民企发展到近70万家,同年,中共“十五大”承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998年3月,保育钧以全国工商联的名义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明确提出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一起保护。

2002年3月,保育钧再以《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为题,作为工商联团体提案,再次向全国政协提交,明确建议“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侵占或者破坏个人私有财产。”。

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合法私有财产。

保育钧认为,“只有把私营企业的私有财产正当性写入法律,私营企业主才会有安全感,他们才会安心踏实地发展企业。”

保育钧不仅替民营经济“鼓与呼”,还替其他弱势群体“鼓与呼”。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他炮轰60多年来,我国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上犯了不少错误,呼吁还权于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拍板刊发“小平,您好!”照片

保育钧是一位老报人, 196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历任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组长、部主任、编辑委员、秘书长、副总编兼秘书长、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

中央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保育钧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很多支持改革开放的文章。比如,1982年3月2日三3版刊登的人物专访《志在改革——访中医研究院院长季钟朴》;1985年7月30日一1版头条《开放改革开拓了深圳特区建设新局面》;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后,6月18日头版介绍深圳经验的通讯《共识引起共鸣——评述今年深圳考察热》,以及1993年4月11日一1版介绍海南变化的报道《刮目看海南——写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周年之际》。

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大会上,北京大学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时,几个大学生突然打出事先写在床单上的标语:“小平,您好!”。在场的记者拍下了这个镜头。到编辑部后,大家都觉得照片挺好,但在是否刊发上,都拿不准。

保育钧当时是《人民日报》二版主编,他认为,这个标语道出了人民与领袖的平等关系,同时反映了人民对领袖的感情,当即拍板刊发。照片见报后,收到意想不到的强烈反响。也正因此,“小平,您好!”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综合新华网、新京报、南通网等媒体报道)

————————————————————————————————————————

2016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