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上海媒体人采写“地下珍档”激起历史回声

文章导读: 上海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介绍了十多年来抢救静安文史资源,策划《口述历史丛书》的采写与编著等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5月27日上海解放67周年之际,“《地下珍档》——以新闻采写激起历史的回声”研讨会在上海报业集团文新大楼43楼会议室召开。中国记协原常务副主席、上海市记协原主席贾树枚,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沈忆琴,上海市对外友协副会长陈一心,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新媒体阅评组组长、解放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董强,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马笑虹,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罗英,上海区县报工委秘书长杨继龙等参加会议。

《静安口述历史·地下珍档》一书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静安区文史馆编著,解放日报记者孔同主持采写。用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32个生动的“谍战”故事,塑造了多位中国上海地下党员的“群像”。

九年前,孔同因为工作的原因,长跑静安文化条线,接触到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的采访任务,便以一个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连续四年追踪采访、爬梳资料、深度报道,以史为据,细节化再现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以史为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说起当年一户户走访革命老人的经历,孔同便会沉浸其中:在老人或沉静或激越的描述中,我可以静静坐上一整天,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再花上一整夜,趁着内心的热情与激动,将这些故事写诸报章。我很意外,这些本以为只是老人怀旧的文字,最后却打动了很多青年人,包括我自己……

孔同进入媒体行业的引路人,在合肥电台做兼职主持人时的带教老师,安徽大学讲师童云受邀参加研讨会,介绍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和口述历史的发展。

上海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介绍了十多年来抢救静安文史资源,策划《口述历史丛书》的采写与编著等情况。记者了解到,上海的出版界大多知道静安口述历史采写工作是走在全市前列的,已出版口述历史丛书有四本,分别为《中国现代教育家——段力佩》《战时的华东模范中学》《大同里》《地下珍档》,正在采写过程中的有两本。

目前,口述历史工作在国内正越来越受重视,上海文化出版社正开展唐山大地震的口述史采访工作,项目负责人、出版社副总编辑罗英以《地下珍档》为例,畅谈了口述史的价值和工作方法。

李伦新、董强、贾树枚等知名作家和媒体人就口述历史工作的发展方向、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媒体的发展方向,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责任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论述。

《地下珍档》受访人之一,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之子、老同志陈一心以“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为题,回顾了当年作为学生运动的骨干,积极护校,迎接上海解放的日日夜夜,带着所有人走进了那段激动人心的红色记忆。有意思的是,85岁的陈一心至今回忆起自己在书中《寻找卖书的“老张”》一节中的故事时,仍绘声绘色,特务踢在他屁股上的那一脚似乎今天还能感觉到。

当年参加迎接上海解放的地下党老同志的后代近二十人参加活动。静安区文明办副主任杨俊对媒体及各界人士对静安的关注表示了感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