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GMIC全球金融创新峰会: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遇到金融

4月29日,作为GMIC 2016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重头戏之一,全球金融创新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经济周刊》作为特邀媒体全程报道。

p51-1

p51-2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8期)

科技改变生活,其中自然也包括金融行业。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曾撰文指出,以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形式渗透到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阿里贷、P2P、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新名词、新金融模式层出不穷,它们都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诸如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区块链等方兴未艾的技术创新,正在渗透和影响着整个金融行业的面貌和商业模式。

4月29日,作为GMIC 2016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重头戏之一,全球金融创新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经济周刊》作为特邀媒体全程报道。中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中心平台开发处处长陈海、芝麻信用副总经理邓一鸣、汇百川信用首席技术官丁磊正分享了他们对于科技改变金融行业的看法。

p51-3

p51-4

当人工智能遇上金融:“刷脸火了”

今年3月,随着人机围棋大战最终以Alpha Go 4:1完胜李世石的战绩收官,Alpha Go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概念开始蹿红。而从2015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公司也掀起了布局人工智能的热潮,扩展人工智能团队。在金融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正逐渐受到青睐。

“人脸是非常自然的生物特征,首先它便于携带,不容易遗忘,也不需要人去主动配合,是非配合式、非侵入式、用户体验非常好的生物验证手段,它也有官方可靠的数据源满足银行风险控制和身份验证要求。”旷视科技(Face++)云产品副总裁吴文昊表示,人脸识别技术进入金融行业并非偶然现象。

中信银行软件开发技术中心平台开发处处长陈海表示,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合规经营是其工作底线,为客户服务则是其最大价值。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有两个本质需求,一是客户在银行做交易的时候完成安全可靠的认证,传统方式是使用密码。二是银行网点能够识别这个客户。“只有好的安全认证手段才能为客户带来一种安全感,同时能够识别出客户身份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陈海称,银行里面存在许多场景,例如跨境汇款、大额存款、贷款授信等环节,能够识别客户,进而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是银行的需求。

据陈海介绍,2015年,中信银行与旷视科技合作,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首先在柜面和客户交易的时候引入了相关流程,未来会在智能柜台,客户到网点以后使用设备自助服务场景也会使用刷脸场景。下一步,中信外拓人员开展信用卡、存贷款业务时也将成为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未来,该技术有望运用到移动互联网上,“在移动互联网上体验刷脸的感觉”。

不过,人脸识别的实现并非易事,吴文昊表示,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中机器视觉技术,背后需要强大的深度学习算法作为支撑。

“近几年我们感觉科技改变潮流愈发明显了,包括5G技术的应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以及智能分析能力的提升,传统的金融行业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压力。”陈海表示,随着竞争者的增多,传统金融行业需要在技术储备和思想层面都提前布局。

“互联网+”改造征信体系

互联网征信在2015年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包括腾讯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机构成为首批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被获准进入大数据征信业务。而数据和技术正在成为互联网征信的关键门槛。

在全球金融创新峰会上,芝麻信用副总经理邓一鸣表示,整个普惠金融的升级所带来的需求,技术发展、数据的应用以及信用体系的完善,为芝麻信用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芝麻信用专注征信行业,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真实性的问题;二是靠谱度问题。”邓一鸣表示,“互联网+信用”后,在用户授权后通过采集方方面面的数据,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让没有信贷历史的人也享受到了信用带来的普惠金融便利。

邓一鸣称,作为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目前芝麻信用接入的外部数据源在八成以上,包括政府的数据,而阿里的数据源只占约10%。目前,通过与芝麻信用的合作,包括拍拍贷、广发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280亿元。

在他看来,“互联网+信用”并没有改变征信行业的本质,即对经济信用的评价和违约概率的预测。移动互联对征信带来的改变有三:第一,最大的改变是数据采集宽度与实时性得到了提升;第二,新技术的应用令信用评价更加准确;第三,用信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应用、服务场景更丰富、用户体验更便捷。

p51-5

“区块链技术让互联网金融梦想照进现实”

随着虚拟电子货币“比特币”风靡全球,区块链作为其底层技术也逐渐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作为对区块链技术探索较早的公司,火币网技术副总裁张健表示,区块链正在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从应用角度来讲,或者从金融角度来讲,我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互联网金融梦想照进现实,它从本质上解决了如何在互联网上传递价值的问题。” 张健称,“针对区块链的研究还处于基础设施构建阶段,我们现在主要是做基础设施的研究和构建方面工作。”

“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分布式的可信任的数据基础设施。”汇百川信用 CTO 丁磊表示,区块链技术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分布式,不是集中式架构,分布在全网各个节点上。二是可信任,任何在区块链上写下的数据都没办法篡改。“这两点特性,为我们挖掘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包括其他非金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空间。”丁磊说。

在BitSE group & Vechain CTO 戴旭光看来,区块链是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的温床,以后会衍生出很多基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商业模式。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的技术架构,可以让人们非常快捷地在上面发行数字资产,将物理资产映射到数字资产上面。

“原来实体资产没办法切割,数字资产的可分割性提供了流动性,使资产交易成为了可能。国外这方面探索非常多,纳斯达克甚至在研究发行数字化股票,原来的股票都是在场内交易的,而一个以区块链作为基础架构的股票交易市场,清算就会变得非常实时,甚至可以点对点清算。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起步。”

————————————————————————————————————————

fm

2016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