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重庆渝中区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启示之一 城市建设管理 焕发渝中新魅力

文章导读: 渝中区在18.54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精雕细琢、精致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释放城市活力,逐步建成了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活力之城。

专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夏一仁 ● 张晓峰 重庆报道

渝中区被重庆人称之为母城,也是重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放眼渝中,摩天大楼高耸林立,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国际大都市气息日益浓郁……渝中区在18.54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精雕细琢、精致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释放城市活力,逐步建成了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活力之城。

完善设施强化功能提升品质

在重庆市渝中区观音岩,市民王女士看着改造施工中的捍卫路人行过街天桥,笑着说:“渝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是越来越有‘人情味’了,增设自动扶梯大大减少了老年人步行梯道的麻烦与不便。”

近年来,重庆渝中加快完善人行过街系统,积极推进天桥建设项目。在渝中大街小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随处可见。人行过街系统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也衔接了山城步道体系,让渝中居民轻易就能体验到徒步行走的乐趣。“再也不觉得过街是件麻烦事儿了!”最近住在渝中区一号桥附近的杨先生一边走上北区路人行过街天桥,一边感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重庆市渝中区建交委了解到,该区还加强了对过街设施的提档升级,通过增设人性化电动扶梯,进一步完善既有过街配套设施。待改造工程完成后,人行过街天桥无疑将为市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许多市民伸出大拇指夸赞:“过街天桥的改造让大伙儿感受到了城市建设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庆市渝中区建交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区建交委肩负着城市“大建设”使命,围绕培育全区经济当前发展的亮点与支柱、远期发展的载体与后劲的目标方向,引导建设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渝中区作为重庆的老城区,渝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陈旧落后。在这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治疗手术”中,渝中采取的方式不是简单的推倒重铸,而是心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初衷,通过设施的建设及改造与完善,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强化城市功能建设的支撑力,让渝中变得更加和谐宜居。

环境卫生更加洁净

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整洁,市政设施更加便民利民,城市景观更具品位,市容秩序更加规范有序,数字城管运行更加高效……近年来,渝中区始终把改善城市环境当作办理民生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机制,推行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探索老城区特色城市管理之路,全力建设“美丽半岛、幸福渝中”,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城市品质。“附近住家户多,买菜、逛街的人都集中在这里,近年到重庆十八梯参观的市民及游客越来越多,‘如厕难’便成了大问题。”家住重庆渝中区十八梯周边小区的一位市民说。

为切实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新建公厕4座,改建原有公厕36座。自从新建公厕后,既方便了附近居民,又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去年2月,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强化了对公厕的日常监管,对辖区内168座直管公厕实行24小时全天候免费开放。如今,无论多晚,渝中街头的公厕始终亮着灯,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如厕。

在渝中,除有专门“找茬”的数字城管采集员外,市民也可随时随地“找茬”城市管理。市民如发现卫生死角、井盖缺失、道路破损、设施残缺、树木倒塌、危岩落石等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均可通过拍照,并发送到“渝中城管”公众微信平台,进行反映。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去现场处理。再由中心平台通过微信把结果反馈给市民。这样的“微服务”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快捷、更简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城管监督员,都能为城市管理“找茬”。据统计,2015年,“数字城管”共立案395852件,结案341281件,结案率90%。

市政设施更加便民

“玫瑰湾小区段道路纵坡较大,且部分破损,周边居民出行极为不便。尤其是雨天道路湿滑,路人滑倒的事故频发。”去年,渝中区王家坡社区居民向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反映道。

区市政园林管理局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施工队伍对王家坡社区玫瑰湾小区段道路进行整治。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在长约50米的陡坡道路上修建了宽约3.5米的人行梯道,并在梯道旁设置了护栏和便民座椅,为居民打造了安全的出行环境。“如今道路旁有了可以休息的座椅,大家走累了还可以休息休息,十分方便。”居民刘女士高兴地说道。

市政管理关乎城市形象,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去年,渝中区在城市设施建设上,始终以人性化的指导理论,想市民之所难,贴心为市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难题。如积极破解“停车难”,大力挖掘城市空间潜力,充分整合资源,加大停车场点新建、增设力度,全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703个,撤除不符合设置条件且影响道路交通的经营性占道停车位1000余个。

城市景观更加精致

清晨被鸟儿唤醒,窗外飘进混杂着泥土气息的花香,出门不用走太远便是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小公园。市民坐在长椅上,一滴从树叶上滑下的露珠滴落在身上,心情和景色都特别美好。在渝中,这样的美好,发生在每一个清晨。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自古以来,世人对桃红柳绿的自然景色总是十分向往和喜爱。

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保护,目前,渝中区已基本实现“开窗见绿”。利用渝中自然山水骨架,不断美化依山见山、亲水近水、增绿透绿的城市形态,并结合栽种植物类别进行调整和提档升级,为城市“增彩、添香”,让渝中四季飘花香。

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山地公园建设中,我们一直建议公园内植被选择要尽量多元化,不能单一栽种绿色植物。我们所设想的是植物长成时,市民从轨道上、瑞安天地等地朝公园望去,不仅仅是一片青山如黛,而是在绿色中有丰富的色彩。市民也不用驱车到很远的地方去赏花,就在咱们区内也能看到成片的梨花、桃花、樱花等。”

市容秩序更加规范

摊点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一直是背街小巷管理的难题。面对这些城市顽疾,渝中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创新管理方法与手段,以疏导为主,做了一些有益尝试:按照“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突出重点、全面清理,疏堵结合、管治并举”的原则,采取宣传教育、疏导规范、重点整治相结合的措施,以亭、篷、散摊、桶为重点,对主次干道、窗口地区、背街小巷及“三边”地区开展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并强化设置单位、使用人、政府部门三方联动管理。去年,渝中区共整治违法占道摊点4万余个,清理整治“三乱”3.5万余处,查处违法占道停车1200余件次。

该区区政府相关领导表示,未来的渝中区将持之以恒推进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品质,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居民行在渝中更便捷、住在渝中更幸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