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应对输入型通胀:要学会“扛”,而非“抗”

对中国而言,如果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飞涨,必然快速推高PPI和CPI,引发又一轮输入性通胀,而让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退维谷。到时整体经济将分为两个阶段。

钮文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5期)

北京时间4月14日凌晨,国际市场传出几条重大消息:第一,俄罗斯和沙特就“石油冻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条消息使得石油价格大涨;第二,美联储主席耶伦一反常态地走进白宫和奥巴马见面,市场猜测,会面将导致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更长一段时间,再次加息可能会等美国大选落听之后,而美联储同时释放“加息将依据经济数据”,消息一出,美元贬值,黄金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刺激了石油上涨;第三,号称“末日博士”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发出强烈预言:全球货币战争一触即发。他认为,随着欧洲和日本不断加大货币宽松力度,美国不可能长期容忍,而必须加入贬值竞争,而美联储当下频频释放鸽派言论恰恰是有意加入的重要佐证。

虽然我们认为中国目前没有通胀预期,而更多地应当看到“通缩”风险,但是,上述三条信息如果持续发酵,也就是石油、黄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那可能就会有连锁反应:出现“滞胀”——经济停滞、物价飞涨,它是所有经济麻烦中的麻烦。比如美国,如果用加息抑制通胀,压制石油等商品价格,那必然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受到严厉压制;如果减息刺激经济,那物价会进一步飞涨,而且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同样压制经济增长。

对中国而言,如果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飞涨,必然快速推高PPI和CPI,引发又一轮输入性通胀,而让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退维谷。到时整体经济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加大原材料库存,这在GDP统计当中将表现为投资快速增长,而名义消费增长率也会随之提高,这个阶段属于经济虚假繁荣阶段;第二个阶段,价格上涨将导致真实消费需求下降,从而导致真实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而物价却依然不由自主地上涨,进而与世界一起陷入“滞胀”。

股市又会怎样?在没有治理的自然状况下,股市会暴涨暴跌。如果治理得当,那中国股市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时机。什么样的政策选择是正确的?“扛通胀、保增长”。

所谓“扛通胀”是相对于“抗通胀”而言。我认为,对于因发达国家滥发货币引发的输入性通胀,中国采取加息等紧缩货币手段,只能压制内需,压制中国自己的经济增长,而对通胀问题的解决无多大效果。另外,紧缩货币导致经济萎缩必定导致股市下跌,而为了保增长,中国杠杆率会进一步加大,总体评价得不偿失。相反,如果中国不紧缩货币,以保住经济增长为目标,同时加大弱势群体补贴力度、适度增加国民工资和财产性收入的方法去“扛通胀”,必定会保持中国经济的活跃,同时股市的上涨会使中国企业股权融资加大,“杠杆率”大幅减低,同时引得全球实业资本青睐中国,从而使中国获得浴火重生的重大机会。

所以,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政府部门必须学会“化危为机”的本领。当然,中国政府也必须要善用舆论,把实实在在的道理讲给老百姓听。在全球经济“滞胀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扛过去就是最大的胜利。这次如果发生强烈的输入型通胀,我们必须学会“扛”,而不是“抗”。

(作者系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辑)

————————————————————————————————————————

6565

2016年第1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