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寻找中国创新榜样】创新链条中的“法尔胜张力”

2016年3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两次前往江苏省江阴市,探访了这家位于长江之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法尔胜泓昇集团(下称“法尔胜”)。

【寻找中国创新榜样】创新链条中的“法尔胜张力”

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克 | 江苏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4期)

正在手机上浏览这篇文章的你也许正乘坐飞驰的汽车驶过横跨长江的钢索大桥,可你却未必知道,这车、这桥、这传递新闻信息的通信网络,或许都与你可能并不熟悉的一家中国500强企业密切相关;更难以想象的是,这家凭借不断创新而全方位进入您日常生活的世界金属制品及通信光缆行业的领军企业50多年前只是苏南江畔农村“渔业合作社”的麻绳作坊。

2016年3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两次前往江苏省江阴市,探访了这家位于长江之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法尔胜泓昇集团(下称“法尔胜”)。

市场需求造就创新企业

法尔胜是世界上最大的输送带用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桥梁缆索生产基地、最大的精细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切割钢丝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基地、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集团下属的“法尔胜光通信”则是影响全球光纤光缆行业的一流厂商。然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到访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周江却毫不避讳企业“低微”的出身,甚至还很引以为豪:“法尔胜的前身是一家渔业合作社的绳网厂,54个工人、1台设备,‘摇’麻绳给渔民们用。”

麻绳作坊变身绳缆巨擘,周江将其归因于市场需求的驱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渔船开始抛弃麻绳使用钢缆,织麻绳的要不关门大吉要不改弦易辙,我的父辈们选择了后者,毫不迟疑。”周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1966年12月首次试制成功手摇钢丝绳可以看做法尔胜创新创业的发轫之作。

“也许谁也没有去想一个乡镇小厂会有怎样的前程,但法尔胜的产品创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78年生产出胶带用镀锌钢丝绳,结束了我国此类产品全部国外采购的历史;1980年出口第一批钢丝绳,开始进军国际市场;1983年研制出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金属制品的‘皇冠产品’不再依赖进口;1990年出口第一批输送带用钢丝绳;1992年生产出国内领先科技的光缆用钢丝绳;1994年参建我国第一座悬索大桥,国产钢丝开始替代进口;2000年正式进军光纤光缆行业,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及光纤光缆核心技术改变了整个通信产业,每年能为国家节省光纤进口成本数十亿元……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讲,法尔胜可以说一直在实践。”周江说。

在对法尔胜的调研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极致”二字。“极细”——法尔胜的太阳能硅片切割钢丝及特种中细规格钢丝绳被应用于太阳能晶硅生产、光纤通信、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极长”——法尔胜的斜拉索被用于世界最长斜拉索大桥,突破了斜拉桥主跨长度的理论极限;“极强”——集团下属的法尔胜特钢制品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高强度运输带特种钢丝绳基地;“极广”——法尔胜的钢丝和钢丝绳被广泛应用于农林、矿产、冶金、交通、机械、海洋、军工、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目前,法尔胜已承建海内外700多座大型桥梁,主跨列世界前10位的悬索桥和斜拉桥中各有5座使用了法尔胜缆索,国内大型悬拉索和斜拉索桥梁则有90%出自法尔胜之手。进入21世纪,法尔胜开始从单纯制造业转向“制造业+服务业”。以桥梁工程为例,法尔胜已为大桥设计、运输、施工、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监测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而不再是单纯的缆索提供商。

创新需求触发上游进步

法尔胜的不断创新为其自身带来了日益丰厚的利益回报和不断增强的市场话语权,由创新产生的新的需求对其上游合作伙伴引发的“供给侧改革”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周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法尔胜早在1991年就建立了江阴金属制品研究所,这是行业内第一个专业技术开发机构。此后,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增加和升级——1998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1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2013年,行业唯一的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团检测中心具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资格,可以出具世界上64个国家和地区互认的CNAS检测报告;集团技术中心下属中试分厂形成了相对完整和合理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中试平台。法尔胜还先后承担了全国钢标委钢丝绳分技术委员会(ISO/TC183/SC12)秘书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ISO/TC105)秘书处的职责,负责全球钢丝绳领域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全球竞争的话语权。

问题随之而来——法尔胜技术研发“国家队”不断升格,对上游合作厂商提出的要求必然会愈发严格。“毫无疑问,上游原材料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我们产品的水平和质量;而向上游‘施压’并提供合作共同提升产品品质的做法在法尔胜可谓由来已久。”周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过去中国之所以大量的金属制品都依赖进口,是因为国内钢厂只有粗钢类产品。如果我们都用进口原料,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原料成本高、产品价格高,你怎么去跟人家竞争?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高端材料国外都对我们敞开供应。我们的一家上游合作企业原本只能生产螺纹钢,无法达到PC钢绞线的质量指标,但知道法尔胜希望采用国产材料后他们派人长期驻在法尔胜,领会质量要求、摸索生产配方,几年时间就改变了产品结构并形成了自己的制造体系。现在看来,这种合作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变了一家钢厂的产品结构,说它影响了国内整个钢铁产业的技术进步也毫不为过。”

在法尔胜,《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还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沪通双层铁路公路桥设计方案对钢材强度提出很高的要求——2000Mpa,但是,目前国内钢厂的产品强度只能达到1600—1700Mpa,因此,以往法尔胜只能选择跟国外企业合作。同样位于江阴的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与法尔胜密切配合、协同开发,这一问题很快就将得到解决。“政府要大量鼓励不断合作、主动创新的企业,理念共享、互相拉动,才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周江说。

产品进步拉升客户水平

作为高端“需求侧”,法尔胜促使上游合作伙伴持续不断地进行“供给侧改革”;作为下游客户的重要“供给侧”,法尔胜对相关产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同样功不可没。这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法尔胜调研的又一个感受。

连接江苏南通和苏州两座重要城市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8年来,这座大桥显著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支撑了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法尔胜人而言,他们更觉得骄傲的却是这座当年突破“斜拉桥建设主跨不能超过1000米”理论极限的世界第一大跨径、第一斜拉索长度的斜拉桥全部缆索都由法尔胜提供。

周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05年10月17日,全国交通科技工作会议宣布苏通大桥“超千米跨径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被交通部列为“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缆索性能是桥梁设计、施工、使用期限、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决定性因素。而此时,以我国桥梁缆索制造产业创始人之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宁世伟领衔的法尔胜技术团队已经发明了世界最先进的斜拉桥拉索PE热挤防护技术和PPWS索股生产安装技术以及缆索的抗风振、抗雨振、主缆防护、防腐等高新技术,并在南浦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数百座大桥上广泛运用,承担相关任务可谓恰逢其时。大桥建成后,荣誉接踵而至——2008年6月2日,国际桥梁会议(IBC)向苏通大桥颁发“乔治·理查德森奖”;2010年3月26日,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授予苏通大桥“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2011年11月7日,苏通大桥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每当喜讯传来,周江都会激动不已,虽然法尔胜始终只是难以为公众熟知的“中间产品提供商”。

在法尔胜的调研过程中,周江还数次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及虽然无法直接计算经济和社会价值但却堪称“供给侧改革”经典范例的光纤、光缆技术开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信息产业开始高速发展。原本只是配套生产光缆钢丝的法尔胜看到光通信产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残酷现实以及光通信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力进军光通信产业,很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光缆生产的民族光通信产业链。由于以法尔胜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大幅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光通信领域竞争中的实力和话语权,光纤预制棒、光纤等价格的长期国际垄断坚冰被一举击破。

“形成民族光通信产业链,其意义不只是法尔胜多了一条生存通道,打破外国垄断为带动整个国家的通信领域、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乃至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周江说。

————————————————————————————————————————

fm

2016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