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各行企业家热议“工匠精神”:贯穿生产的每一细微环节

文章导读: “工匠精神”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高频词汇时,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也站在各自行业的视角,探讨着工匠精神。

各行企业家热议“工匠精神”:贯穿生产的每一细微环节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邹锡兰)“工匠精神”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高频词汇时,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也站在各自行业的视角,探讨着工匠精神。从这些不同角度出发,最终回归的仍然是更精益求精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工匠精神内涵。

方桂萍

方桂萍

广东嘉宏集团董事长、东莞市女企业家商会创会会长方桂萍:“风云变幻,唯匠人不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快”几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正因此,地产行业更需要以“一丝不苟,一以贯之”的 匠人精神”指引我们将“产品”做得更加吸引人。用专业的精神做专业的事情,坚持阿甘般的执着精神,对于我们开发的产品不断的打磨,不断的修正,以持之以恒、精雕细刻的匠人精神将产品的质量优化到极致。嘉宏地产始终坚持在消费者立场,脚踏实地从细节发现消费者需求,勤于钻研,尽可能在提高建筑实用率的基础上,把户型设计重视起来,尽可能让房子规划得更科学、设计得更精致、搭配得更得当、安排得更实用、住起来更方便,开发建造出更受欢迎、更高品质、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坚持,历经近30年的发展,嘉宏成为东莞市民营企业50强,也是东莞市重点项目国贸中心(高398米)和南城总部基地一期(即寰宇汇金中心)项目的核心股东之一,并成为东莞本土最优秀、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集团企业之一。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黄金发展期后,细分趋势越来越突出,居住者的需求由对量的满足转变为对质的满足、品种的满足,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我始终相信“风云变幻,唯匠人不息”,在以价换量的房地产市场终结的今天,面对更多元化需求,嘉宏将不急于盲目扩张,未来的土地储备将更为精选,并将把重点和精力更多的放在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营管理、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的树立,深耕细作,精益求精,认真做好每一个楼盘,形成嘉宏自己风格和特色,做良心企业,品牌企业,将嘉宏做成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典范。随着购房者日益成熟的今天,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竞争也由营销时代向产品内涵回归,品质成为产品最重要的竞争力。

陈爱陶

陈爱陶

浙江苍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陶:工匠精神能为茶产业注入新动力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敬业、坚持和创新。工匠精神,首先要敬业。敬业是一种精神,是对职业的敬重和热情,我对制茶工程师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茶是我自已要喝的,我的标准是茶叶免洗直接可以喝”,安全是好茶的第一标准,对茶我充满热情,乐在其中,“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专心专注于自己的茶事业。其次要坚持,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坚守自己事业,探求慢速突破,用心去做,宁可做得慢一点也不要跑得太快而摔倒。慢会带来品质与信心,靠口碑传播,做大做强。第三要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传统茶行业需要改变,需要走一条从“传统茶文化”到“时尚茶文化”的道路。为此,我们企业建立了茶文化传播中心,又与高校合作办了茶文化学院,向中国乃至世界宣传中国茶文化,普及中国茶道精神,让茶文化走进校园,走入社区,让更多年青人喜欢茶,并喝茶。现在是中国茶企最困难时期,也是机会最好的时候,我相信工匠精神会为中国茶业的伟大复兴注入新的精神动力,中国茶企能借此腾飞,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在世界舞台上增加影响力。

梅荣能

梅荣能

佛山市家居材料商会会长、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董事长梅荣能:工匠精神要求准确地把脉家具产品的需求

工匠精神一直以来对传统的家具行业极具重要性。家具行业,一向不乏工匠——农耕文明下的手工业木匠艺人。在重提工匠精神的今天,家具人都会自豪地向自己的先人致敬。工匠精神在家具人的精神家园里从来都没有死去。我个人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自愿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态度,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当今的家具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到了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调整期。新情况下,一部分企业将被市场淘汰,一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在重提工匠精神的今天,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目前家具生产的工业化很普及,但是一些环节确实需要人工来完成,也必须由人工完成。这其中的人工环节,是对家具产品的负责,也为产品增添了工匠精神。除了生产上的精细,现代工匠精神更体现在设计上。优秀的生产企业,不仅能提供质量上乘的产品,在这个时代,还应该能准确地把脉家具产品的需求,并引领家具设计方向,我认为这才是新时代中“工匠精神”的代表。以前是用料实在、工艺精细,但现在好的企业更要引导消费者去购买符合潮流的产品,这才是新时代对“工匠精神”的要求。

夏华

夏华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工匠精神是蓝领工人的强心剂

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买我们自己的产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制造出符合全球标准的好产品。所以工匠精神已经不是某一个匠人的坚持,而是企业全体的坚持。依文这几年也一直鼓励服装产业里的每一个制造者都要有工匠精神,不管你被分配到哪一道工序里面,如果你能够以最好的心态把自己的工作做成有荣耀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每一个蓝领工人自己都有荣耀感,就能提高中国产品、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每一个细分的产业链、每一个蓝领工人来讲,工匠精神都是一种倡导和强心剂。我希望依文也好、其他产业的龙头企业也好,都能带动相应产业的工匠精神,使不同的产业都能出现优质的、值得尊重的产品和品牌。

陈伟平

陈伟平

广东名优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平:工匠精神是机电设备安装从业人员的习惯

我认为工匠精神应是我们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从业人员的习惯。自1988年进入电梯安装维修行业,我深深体会到电梯质量应由可靠的名牌产品加优质的安装维修的工程服务而创造。名优电梯成立23年来,一直坚守名优产品,优质服务,用工匠的心态去服务,公司也因此得到客户的长期支持和拥护,这一切都得益于工匠精神的坚持。优质电梯的安装与维修工艺的完成,需要用工匠的精神来支撑,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精细化这四个质量管理要求上,让我们的员工明白工程质量要在国家规范里运行,在标准化里去执行,让专业化去保证,用精细化去施工。工匠精神是我们的灵魂,社会会认同我们,我们也因此而发展。

佘丹晖

佘丹晖

鸿辉晚礼服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潮绣康惠芳大师传承人佘丹晖:工匠精神要求把衣服当艺术品去创作

我认为,工匠精神包括严谨的制造力和强大的创新力。要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就必须发挥工匠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打造出更多中国名牌。工匠精神不是依靠个人去坚持,而是需要整个企业的制造者都有这个精神和理念,这必须改变员工们的思想和地位,要让他们有这种高要求,高品质,为消费者负责,为企业负责的心态。鸿辉礼服创立(danhuishe)这个品牌,每一件衣服都是通过专业的手工钉珠,加上传统刺绣工艺相结合,通过玻璃珠,金属珠,水晶珠一针一线勾勒出整件衣服的艺术风格和优美的体型,像这种以生产和艺术相结合的品牌更应该让全体员工具备工匠精神,所出品的每一件礼服都是艺术品。因此必须要求他们以艺术家的眼光和品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精工细琢,成就有血有灵魂的艺术品,要达到这种水平,更应该放下浮躁的心情,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给社会创造财富的,就更应该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

黄龙高

黄龙高

江门市新会区黄氏红木紫檀轩古典家私厂黄龙高:发扬工匠精神要“弃量求质”

随着红木家具生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的确已让更多的人圆了“红木梦”。而企业在扩张产能的同时,追求器物完美而不惜匠心、美材的“工匠精神”却被逐渐被淡忘,且中国传统工艺技术越来越薄弱,家具的艺术价值在逐渐降低。红木家具面向的是中高端市场,其装饰性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许多从业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是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创造不出比得上或者说超过古人设计的红木家具。我认为要继承和发展“工匠精神”,首先就要抛弃旧的观念,抛开对量的追求,用质来取代。现在我们公司着重培养员工对家具产业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员工的专业度,把每一件家具都当成是一件未完成的艺术品看待,制作过程追求尽量完美,一丝不苟。其次,木匠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本身的工艺,用心去完成一件让自己自豪的作品而不是机械化的去完成一项工作。另外,企业本身的定位很重要,我们要从红木家具制造企业慢慢发展成红木家具创造企业,做出自己风格的红木家具。

曾勇

曾勇

湖南金海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勇:精品钢构本身就是工匠精神

我们金海一直以来走的一条路,就是以“精品钢构”作为宗旨,精品钢构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私企的经营态度和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未来走向。从无到有一步步走来,金海已经走了十七年,现在我们在全国钢结构行业里排第十四位。虽然排在我们前面的企业还有很多,但是真正做精品的企业并不多,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国内的企业都有一种比较浮躁的心态,这就是缺一种工匠精神。这十几年来我们企业没有做过一单挂靠的单,如今我们是全国十五家首批总承包企业之一。我们要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来制造行业的一个标杆,就是做精品。追求产业精品化,是真正实现建设产品质量的必经之路。现在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建筑,开发商也好、施工单位也好,讲究的就是销售成本,他们考虑到的是眼前的既得利益,没有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什么。而现在欧洲、德国倡导的是真正的精品是不讲究成本的,单纯讲成本的是算不上精品的,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打个比方,在德国的一个螺栓,可以卖一千块钱,中国的一个螺帽可能只值一毛钱,有没有坚持工匠精神,价值完全不同。

何思模

何思模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工匠精神”需要强化一个基础,提升三个内涵

 强化一个基础,即以“实业强国”为基础。纵观今天世界强国都是底蕴深厚的工业强国。以德国为例,如西门子、奔驰,大众、宝马等享誉世界的公司都是百年企业,这些企业铸就了德意志民族的铮铮铁骨。社会各界要牢固树立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是强国之本的理念。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国家应更加强调实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鼓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到实业中来。提升三个内涵。一是提升技术工人、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国家要从政策和分配上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红利,让“农民工”、“打工仔”不再成为弱势群体,让这些带有贬义的称呼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考虑恢复过去的“八级工资制”,给予工人技术等级。若工人达到最高等级,可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易事特今年开始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让一线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具有同等的晋升机会。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的扶持宣传与产学对接。国家应该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打造一批高端职业教育学校,并向全社会做好“工匠精神”的宣传。同时,把产学研平台搭建起来,保证学生有出路,有用武之地。近年,易事特公司相继与2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广泛深入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践行“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专业与奉献,其成果必须受到应有的保护。我们不要把新时代的产业工人简单看作流水线的一部分,应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让他们的智力成果在法律的保护下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易事特每年设有员工技术专利奖,对获得各级专利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目前公司已拥有60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并掌握了60多项核心技术。

李瑞伟

李瑞伟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茂名三高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伟:农匠精神不能夸夸其谈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有些落后。工匠精神在农业里就是农匠精神。为什么农业要提升农匠精神?因为农业也要追求产品的完美,追求消费者的认同。但并不是说需要很高的文化,能掌握一门好的技术也是一种农匠精神。就像罗非鱼,我们之所以养得好,就是有二三十年的养殖经验,坚持农匠精神,对产品质量的完美追求。农匠精神是一门技术,不能夸夸其谈,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研发改良。就像我们说的,山好水好才能种出好的产品,但是研发过程中每个地方也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怎么培养农匠精神?首先我们要培养种植养殖方面的人才。我认为人才不一定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也可以是初中生、小学生,只要掌握一门精湛的技术也会是人才,他的收获同样很大,他也可以带动一批人、做好一个企业。要落实农匠精神,我认为一是科研经费加大投入;二是培养农业人才过程中,政府给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关系着农业发展和空间的问题。我们在农业种子开发这一块也要加强改良的力度,形成一批为市场欢迎、为人民追求、符合未来的消费人群需求的产品。

刘忠平

刘忠平

全国人大代表、和平县水果研究所所长刘忠平:种猕猴桃也要坚持工匠精神

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做每一件事都要精益求精。具体到种植猕猴桃,和平县地处粤东北商区,是最南端的猕猴桃产区,猕猴桃的野生品种分布面积比较大,但品种比较少,有商业价值、可用于栽培的品种是没有的。因此,要靠引进品种,通过杂交等方式进行选育。刚开始搞苗的时候,我们遇到很大的挫折,所种的品种糖度低、比较酸,而且种出来的猕猴桃不能持久,一个星期就烂掉了,加上以前的交通不发达,运输不方便。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的技术人员就认真思考,向别人取经。通过调查发现我们也有优势,因为我们是全国最南端的猕猴桃基地,猕猴桃可以比其他产地提前一个月上市,这一个月就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就在确保品质、产量的前提下,从“早”的优势入手,选择了一些早熟的猕猴桃,提早了一个月上市。以前说猕猴桃的果肉为绿色是最好的,国外的科研工作者研发出红心的猕猴桃,说红心的更好,我们就要去引种,通过杂交等过程,慢慢选种,现在培养出红心并且早熟的品种。这就扩大了我们的市场,也让老百姓种出的果不愁销。现在国外又流行黄心品种,我们也要跟上这个步伐。所以为什么我们的产品不愁销售,我们的果农种果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如果没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匠精神,这是做不出来的。不经过精雕细琢,就很难做出好作品,农业也是一样的。

江源波

江源波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茂名禄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源波:工匠精神深入到每一个细微环节

 工匠精神应该是贯穿于三百六十行里。譬如培育蔬菜,如果用除虫剂、农药喷洒除虫很简单,能节省很多时间。但是为了避免农药残留,我们会采用物理的方法,有时候甚至要用手去抓。如果一小块地的虫害已经无法控制,而其他的还没有,这块地割舍、掩埋,不让虫害传播到其它地,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保证了质量。此外,我们的工人每天早上很早就要起床进行蔬菜除虫、施肥、浇水等工作,古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真的是粒粒皆辛苦。不管是在施肥上,还是最后菜的挑选,我们都力求精益求精,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如果没有工匠精神,是吃不了这种苦,也深入不到每一个细微的环节。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