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部长访谈录】江苏省副省长徐鸣:江苏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多亏有了苏北

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与浙江一起,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宣布消除绝对贫困的省份。接下来,江苏省到2020年的脱贫攻坚目标是使家庭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P43-《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部长访谈录】江苏省副省长徐鸣:

江苏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多亏有了苏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两会现场报道

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与浙江一起,成为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宣布消除绝对贫困的省份。接下来,江苏省到2020年的脱贫攻坚目标是使家庭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全国两会期间,江苏省副省长徐鸣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日前,在国家行政学院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暨省部级领导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研讨班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希望江苏和浙江的扶贫工作为全国下一步解决好相对贫困做有益探索。

江苏省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苏北五市(淮安、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我们这些年一直把加快苏北发展作为区域共同发展的重点。苏北缺什么补什么。”徐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苏北连续8年经济增长超过了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未来,无论是从发展的空间,还是发展的态势,苏北都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增长极,一个新引擎。”

消除相对贫困,更多的要靠常态化的机制和社会力量来解决

《中国经济周刊》:中央提出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江苏省已经率先完成。接下来的扶贫任务是什么?

徐鸣:从脱贫攻坚来讲,江苏省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把江苏省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标准的贫困人口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对象。目前正在进行建档立卡,要求在一季度完成这项工作。二是做好东西协作的脱贫攻坚任务,江苏与陕西是中央确定的东西扶贫协作省份。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江苏的光荣任务,中央正在制定具体方案,一旦方案确定,我们就开始落实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对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动作?具体计划是什么?

徐鸣:我们在全省大体上做了摸底,这部分人口在300万左右,准确的数据要等建档立卡之后。这300万人要在5年时间内脱贫。我们的工作重点有三方面: 一是划分重点片区,对相对贫困人口集中的6个重点片区,大体上每个重点片区省里拿1个亿,帮助解决基础设施、水利、交通;二是对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人口,要给扶贫开发的资金,人均1200元到1500元,让他们去发展适宜的产业项目;三是对因病、因残、因灾,确实缺乏劳动力的人口,要保障兜底。去年7月1日,江苏把低保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335元/月,与4000元/年的扶贫标准相吻合。

江苏的贫困人口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农村;二是在苏北;三是致贫原因集中在因病、因残、因灾以及一部分老年人口,对象比较特定。我们有两手,一手是抓好开发式扶贫,能扶必扶;一手是抓好社会性保障,应保尽保。两个方面配合起来,在解决相对贫困的同时也缩小贫富差距。

《中国经济周刊》:开发式扶贫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徐鸣:主要是产业的开发,江苏扶贫工作的特点还是要鼓励群众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展相应的产业,来带动扶贫。

江苏经济最薄弱的市是宿迁市,宿迁市这几年在开发式扶贫当中做得最有效的就是开网店。农民原来就是简单的农产品生产者,一开网店,总要学会包装,经过适当加工,把产品推向市场,这样就由原来简单的生产者变成经营者,有品牌、质量控制和营销策略了。我认为开网店不单单是一种销售方式的改变,更是整个农业经济的一次飞跃。

去年,省里在宿迁召开了推广“一村一品一店”经验工作会议。为什么在宿迁呢?宿迁是京东董事长刘强东的老家,刘强东首先在他自己的村里发展金针菜加工。当地百姓本身也有种金针菜的习惯,现在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金针菜专业村,老百姓收入也很好。

《中国经济周刊》:您谈到,中央领导希望江苏为全国下一步解决好相对贫困做有益探索,目前江苏积累了哪些成熟的经验?

徐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里也有穷人,苏州的贫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苏州没有扶贫办,但相关的职能部门在开展正常职能工作时都把缩小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作为部门职责。实际上,苏州的贫困问题在各部门正常的业务工作当中就消化掉了。比如,苏州的低保最低保障标准到了720元/月,年收入超过8000元。年收入8000元到1.6万元的边缘人口,还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

苏州对接受国家救济、帮扶的群众家庭资产变化进行监控,如果收入提高了,超过了帮扶标准就取消帮扶。现在无锡、南京都在推广苏州的经验,我们也希望有一天尽管没有扶贫办,也不派扶贫工作队了,但各部门在正常职能当中能解决好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

现阶段,中国还是要靠党和政府大力扶贫,先把绝对贫困问题解决掉。将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更多的要靠常态化的机制和社会力量来解决。

P44-2016 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徐鸣副省长。《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 摄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徐鸣副省长。《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苏北是江苏经济的增长极、新引擎

《中国经济周刊》:您分管扶贫,同时也分管苏北发展协调等其他方面工作,要真正解决好苏北地区的脱贫问题,是不是还得增强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缩小苏北与苏南的发展差异?

徐鸣:某种程度上,江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中国有东中西部,江苏有苏南、苏中、苏北。我们这些年一直把加快苏北发展作为区域共同发展的重点。从“四项转移”,加大产业、财政、科技、人才对苏北的投入力度;到“南北共建”,苏南的一个市挂钩苏北的一个市;再到“一市一策”,针对苏北每个市发展特点提出发展思路,苏北缺什么补什么,来加快苏北的发展。

苏北连续10年经济增长超过了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未来,无论是从发展的空间,还是发展的态势,苏北都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增长极,一个新引擎。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江苏相对还是保持平稳增长,多亏有了苏北。这几年江苏增长最快、打头的肯定是苏北,尽管它的经济总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增长拉动了整个江苏的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说苏北是整个江苏的增长极,它的增长空间、增长的后发优势在哪儿?

徐鸣:首先是土地空间,从整个江苏的开发强度来讲,苏南过了25%,无锡过了30%,昆山和江阴过了40%,开发强度很大了,土地开发空间相对较少。其次,江苏主要富余劳动力在苏北,过去苏北人到苏南打工,现在慢慢开始回流,劳动力的空间在苏北。

《中国经济周刊》:江苏对苏北发展提出“一市一策”。像徐州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在这一轮苏北发展中,怎么推动转型升级,不再走老路?

徐鸣:提出“一市一策”是从徐州开始的,就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包括治理煤矿塌陷地,推动徐工等老国有企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包括解决棚户区问题,拉动城市建设,补短板。这几年实施“一市一策”,省里对每个市平均支持了10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十三五”期间,苏北的发展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徐鸣: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苏北发展,我们侧重三件事:

第一,脱贫攻坚。

第二,推动苏北转型升级。苏北过去几年确实存在为了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有一些“饥不择食”的情况,一些有污染、影响环境的产业进入了苏北,也有一些教训。这几年,我们从招商引资过渡到“招商选资”,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下一步苏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要推动苏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相对来讲,苏北城乡发展差距是双重的,既是本地城与乡的发展差距,也有苏北农村跟苏南城市的发展差距。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历史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

按国际惯例,一个地区国土开发强度的警戒线是30%,宜居标准是20%。目前,苏北五市土地开发强度分别为:连云港23%,徐州20%,淮安、宿迁均为16%,盐城12.8%。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