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国经济时评】越早转型越主动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其中经济总量排名前5的省份,去年GDP增速全部达到8%或以上,而西部、东北不少省份则出现不同程度增速放缓,与经济大省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经济时评】各省GDP增速差距为何进一步加大

越早转型越主动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其中经济总量排名前5的省份,去年GDP增速全部达到8%或以上,而西部、东北不少省份则出现不同程度增速放缓,与经济大省差距进一步拉大。

上述现象与此前一度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背后机理有所背离。中国长期存在且较为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原本已开始在经济规律与政策导向双重作用下逐渐收敛并逆转,一些曾经长期领跑中国经济的先发地区经济增速,数年前开始显著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这种地区间发展速度相对变化,与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两大阵营一慢一快的发展速度具有相似内在逻辑。一度已经呈现,并且本应继续呈现的发展脉络在后发地区一边,主要是后发者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赶超;而在先发地区一边,则主要是投资密度趋近饱和,同时又不能排斥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中的欠发达地区逐渐加入竞争者行列,更有甚者,伴随先发地区商务成本不断上升,其在起步阶段因地理位置而拥有的竞争优势,反而有可能逐渐退化为竞争劣势。

那么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为什么会再次呈现出较明显的马太效应呢?理解这种现象可以从长、短两种时间维度进行观察:就长时间维度来看,应该看到中国的区域发展平衡过程仍具有长期性与普遍性,时下出现的逆趋势变化无非是动态平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正常区间范围内的短周期波动。

当然这种远景判断不能够替代更切近的分析,毕竟在历史长河中长周期内的必然性,终究要靠短周期内的能动性聚沙成塔。此二者间的辩证统一,若仍以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两大阵营发展历程来比拟,清楚不过地体现在虽然后者具有的后发优势客观存在,但自二战结束以来迄今为止的相对短周期内,全世界真正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赶超并跃进至高收入经济体行列的国家或地区总共只有13个。

短周期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的马太效应,需要落位在“新常态”时间节点进行解释。因为在这全然不同于以往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函数开始并且越来越深刻地被改写,而在这些新的生产函数下决定产出的关键变量中,要素投入的重要性已经在显著地下降,而GDP的含金量,即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其本身已成为发展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而且即使仍然以数量(譬如GDP总量与增速)论产出,它们也正在日益成为新的、决定性的变量。

所以说谁能拥有更高的发展质量与效益,谁才能在“新常态”新的生产函数下获得更多产出与更快增长;而谁能拥有更高的发展质量与效益,取决于谁能率先转型以适应新的生产函数。现在看来,如果说先发地区因为较先遭遇发展瓶颈故而被逼较先转型,那么这种新的示范理当再次激励后发地区跟进谋取早转型、早主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