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寻找中国创新榜样】中关村:向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宣战”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肯定有一定的风险,但你不能因为风险而放弃它的发展。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中心特有的“监管”和服务手段,为政府提供可资借鉴的数据支持,为行业和投资人提供完善的服务。

【寻找中国创新榜样】中关村:向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宣战”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探索新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崔晓林 | 北京报道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P2P公司倒闭、跑路的事件也不断出现,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市场对于监管政策出台十分关注。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现状亟须改变。

在此背景下,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如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服务,如何规避风险、规范行业经营行为?1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相关问题,对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执行主任许赤瑜进行了专访。

金融领域的服务也应“接地气”

《中国经济周刊》:中关村创建互联网服务中心初衷是什么?

许赤瑜:中关村作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就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到这里来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聚集过来,企业多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评判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来进行相应的监管,怎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发现,行业需要一个这样的机构,发挥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于是我们率先在中关村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服务机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最大的特点是“服务”,但服务不是喊口号,要实打实动真格的,也就是说,服务要做到点子上,要接地气。

《中国经济周刊》:说到监管,一般我们会想到它是政府职能部门,作为金融服务中心,如何进行“监管”呢?

许赤瑜:我们是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法对这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公开,提供给投资人,提供给政府部门以决策参考。我们用数据公开的方式,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监督,为投资人提供信息并预警。我们从团队背景、商业模式、交易结构、法律关系、资金监管措施、技术安全手段、风控措施等七个维度对进入中关村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考察。

《中国经济周刊》:这种“监管”是针对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只针对海淀区的企业?

许赤瑜:目前只针对区里面的企业。我们其实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达到“监管”的目的,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到对行业既不越权,也不是不管。

互联网金融需尽早告别“野蛮生长”

《中国经济周刊》:您提到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对企业有哪些意义?

许赤瑜:我们首创“证据链备案系统”。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是金融,虽然互联网化了,互联网解决了它的快捷和高效,但是背后真实性的东西如何去鉴定?举一个例子,投资人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金融产品,但这个金融产品,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投资人并不一定了解。这个时候,我们的“证据链备案系统”就起作用了。我们会把所有操作行为记录下来,在一个独立的数据库里进行存储,作为可能出现的法律诉讼证据链。

这个“证据链备案系统”是提供给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的一个可查询系统,非常必要和实用。同时,我们还设计了“风险预警系统”,这有点像“舆情监测”。我们通过前面的数据监测,设定了一个分析模型,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并向政府提供信息,向投资人进行预警。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是否还要引领行业发展?

许赤瑜:没错,对行业进行规范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但互联网金融又更强调互联网的体验,产品的体验。尽管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取资金端的能力相对比较强,很多金融平台的品牌营销也做得比较好,但是最后还是要对应资产。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资产荒”现象,如何实现好的收益,又要保持持续不断的资产,这是所有平台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此,我们依托中心的资源建立了一个资产交易大平台,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优质资产。目前,在我们中心登记备案的共有200多家平台。这些平台有偏重抵押类业务的,有些偏重担保类业务的,也有做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业务的。对此,我们通过抓取大的资产,采用总包、分包的形式帮助企业解决资产问题。比如,我们接一个5亿的资产,如果一家平台接手,它可能需要消化好几个月,但是我们找10家,通过分包的形式,把一个大的资产迅速消化,平台肯定会对这个资产进行判断,也会有一些风控的尽职调查,形成报告。

希望“中关村模式”可以复制

《中国经济周刊》:您对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哪些预判?

许赤瑜:2016年依然会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年,尤其在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领域。2016年,互联网金融的体量会迅速做大。2014年整年的规模在3000亿,2015年到10月份已经突破1万亿。这个是指数型增长,我估计2016年整体规模最起码到10万亿这个体量。

我认为消费金融的增长会更加迅速,比如一个人在携程或者去哪儿网上已经稳定地购买了两年的机票了,证明这个人在真实世界里是有不断的出差需求的,是信用比较良好的,当你有1000元的授信,你的机票和酒店就可以分期。据我们了解,这种消费金融每天的资金需求量达到了8000多万元,未来还会更多。

《中国经济周刊》:一些传统的金融担保公司似乎就在做这种业务。

许赤瑜:是的,这是传统的小额贷款公司最常见的业务。但是传统手段去做成本太高,你接待一个客户可能只贷5000块,你投入的人力、运营成本却并不比贷款1000万低多少。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通过数据手段不仅可以迅速找到客户,同时可以更高效,更低耗。

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肯定有一定的风险,但你不能因为风险而放弃它的发展。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中心特有的“监管”和服务手段,为政府提供可资借鉴的数据支持,为行业和投资人提供完善的服务。创立这个中心,就是希望从中关村出发,把好的模式不断复制,最终使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受益。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