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热点观察】货币政策不要被汇率绑架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这恐怕就是央行考虑货币政策“中性”的关键原因。

【热点观察】货币政策不要被汇率绑架

钮文新

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这是中央银行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总体表述。三个关键词:稳健、中性和适度。

这与长期以来简单使用“稳健货币政策”有了很大的区别。至少它告诉我们:未来货币政策的“稳健”既不是偏向于宽松,也不是偏向于紧缩,而是以“中性”为主。那什么叫“适度”?这个提法恐怕更多的是为货币政策的执行留下“灵活性”。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这恐怕就是央行考虑货币政策“中性”的关键原因。

中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直接关系到人民币汇率的升贬预期,所以如果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而需要人民币宽松,那就必须容忍人民币的适度而有序地贬值。经济情况需要宽松货币政策予以支持,但宽松货币引发的货币贬值攻击又束缚了宽松货币的手脚。为什么发生这样的矛盾?我认为,关键是美元贬值之时,中国没有跟随贬值;美国货币宽松之时,中国没有跟随宽松。

目前的风险在于,为避免人民币长期遭受贬值攻击,中国货币政策该宽松而不敢宽松。这当然是错误的。不要以为“中性适度”可以对付一阵子,但如果是该“宽松”时选择“中性”本身就是错误,就是有悖于中国经济需求的选择。

同时,相比于发达国家或主要经济体的极度宽松,中国“中性”货币政策依然会导致人民币升值,这会让中国实体经济所面对的金融环境继续恶化,重新回到“资本输出”时代。实际上,伴随着人民币大幅升值,全球资本市场狂欢,恰恰说明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是“利他”的。

破解之道有没有?当然有。第一步,中国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以破釜沉舟地集中力量打爆空头,一方面拉高美国国债收益率,震慑美国经济;另一方面换回美元现金以对抗人民币空头。第二步,当空头爆仓而短时间无力反击之时,一次性将人民币过度贬值。

当然,这样的做法对外债持有者不利。据统计,截至2015 年9 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5298 亿美元。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5063 亿美元,占33%;短期外债余额为10235 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7%。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比49%。

迅速的行动,对长期债务而言问题不大,但对短债恐怕有很大问题。因为瞬间增加了债务负担,但至少企业与政府合作,而政府予以“旧有贸易贷款”一定程度的补贴,估计几亿元人民币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此一次性地解决问题,总比长期消耗要好。

而且,一次性实施上述方案之后,中国可以用宽松货币政策对冲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不仅稳定了汇率,同时也使中国实体经济获得了良好的成长预期,股市上涨,股权融资重启。这样才能真正为中国经济注入巨大活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