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导读: 自2015 年以来,广州市在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p22-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

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

【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访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马正勇

□ 戴秀珍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于2015年3 月正式挂牌,成为继深圳之后全国第二个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科创委的成立将为产学研的发展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如何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未来科技金融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深入广州科创委,对马正勇主任进行了独家专访。

马正勇主任学哲学出身,拥有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后的头衔,这种高学历的跨界人才似乎与科技没有多少关联,但他对科技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产学研的发展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科技就是抓发展、抓科技就是抓未来。科创委的成立将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创新资源的统筹管理、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针对性、实现科技项目的阳光管理、转变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等四方面的作用。通过建设统一的科技信息智能化管理平台,打造‘科技+ 制度’的模式,实现项目管理全程实时在线查询和监督管理。”马正勇说。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广州市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良好成效。马正勇认为,产学研结合就是要从“简政放权”回归到“简政还权”,政府还权于企业。

2013 年,在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等倡导下,广州地区30 余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大力引导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与本地区乃至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目前已围绕生物医药、轨道交通、3D 打印等领域组建了12 个协同创新中心。借助联盟的平台,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产学研交流对接会,有效整合了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自2015 年以来,广州市在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p23-广州市优秀国家级孵化器的数量位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位

广州市优秀国家级孵化器的数量位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位

打造以孵化器为核心的“苗圃—孵化—加速”的服务链条

广州市坚持“大孵化器”的发展理念,以市场化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打造以孵化器为核心的“苗圃—孵化—加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通过对不同阶段企业提供差异化孵化服务,将业务不断向前端和后端扩展。据科技部公布的2014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广州16 家国家级孵化器参评,7 家被评为优秀,广州市优秀国家级孵化器的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广州创新谷等14 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和支持体系。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孵化服务链条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内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共生的良好产业发展氛围,让民营孵化器成为发展的顶梁柱。

2014 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001 亿元,同比增长9.2%;高新技术企业1656 家,其中上市企业78 家,营业收入总额达4485亿元,实际上缴税额222 亿元,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广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

级的重要力量。2015 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任务,达1923 家,较2014 年增加267家,增长16.1%;增幅接近过去两年之和,相比近四年(2011—2014)年均约130 家的增幅有较大的提升。

马正勇表示,下一步,广州市还将协调各部门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以及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稳健发展。

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多项措施并举

据马正勇主任介绍,广州市近期出台了《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首期出资4亿元设立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推进银行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对合作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所产生的本金损失给予50% 的补偿。与此同时,积极出台各种贷款贴息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马正勇主任强调,激活广州科技资源关键在于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广州将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技术交易队伍和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建立完善成果孵化的载体和平台、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等,激发成果拥有者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比如,广州的生物与健康产业具有资源禀赋好、产业基础牢和市场辐射力强等综合优势,依托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规划,统筹建设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生物岛等产业核心区,已逐步形成“三中心多区域”产业布局。

2014 年,广州生物与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500 亿元、增加值约450 亿元,产业规模和效益优势日益突显,形成以广药集团为龙头,达安基因、冠昊生物、金域检测等一批高新企业为骨干,及一众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局面,形成“三优一特”发展模式,即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和健康服务业等三个优势产业集群,及生物技术服务特色产业领域。

目前,在生物与健康领域,广州市已建成 11 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13 家专业孵化器、133 家科技研发机构、153 家各级重点实验室、128 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51 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了非常雄厚的研发体系。同时,广州科创委将积极开展构筑生物、健康产业发展生态、完善产业园区布局、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突破关键技术屏障等方面的工作。

“科技创新就是要让数字和经济说话”,这是经济学博士马正勇极为推崇的一句话,我们也期待广州科创委对广州市的经济发展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