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科创 > 周刊聚焦 > 正文

上海浦东科创之路突破口:创立“互联网安全+”产业模式

文章导读: 长期以来,我国IT业基本没有核心技术的留存,仍处在“商业模式+人口红利”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上海浦东科创之路突破口:创立“互联网安全+”产业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上海尤其是浦东的科技创新基础良好,但是从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来看,成绩并不突出,既没能产生类似华为、阿里、腾讯、百度这类IT龙头企业,一些刚刚崭露头角的优秀IT企业(团队)也频频被兼并收购,浦东的科创之路该怎么走?政协上海市十二届四次会议1月23日开幕,《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列席会议的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

谈剑峰认为,阻碍科技创新的核心原因在于上海科技创新缺乏战略性布局,还在沿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系统化、全面化思维,未能很好地理解科技创新的“点线面”发展关系,没能形成“关键卡位”核心技术和入口型的商业平台,进而缺乏对整个IT生态的主导和引领能力。

对上海、对浦东而言,未来的科技创新无需复制“BAT”之路,而是要面向未来、遵循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探索并开启一条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培育一批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全球性互联网公司。

谈剑峰指出,2014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对科技创新重新定位思考,美、德、英、日、俄、韩等国都推出了新的科技创新计划……从太空技术、新能源到人工智能、工业4.0等的创新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其核心要义在于规避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同质化竞争局面,持续以“新技术”创新为支撑对“新领域”实现战略性卡位,进而不断开启商业应用的蓝海并保持竞争优势,这对上海、对浦东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IT业基本没有核心技术的留存,仍处在“商业模式+人口红利”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不断演变,必须要从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中寻求融合发展。“结合我自身所处的信息安全行业,我认为,未来浦东新区面向互联网+的科技创新规划,必须超越“BAT”模式,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以‘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人口红利+全球化’为核心特征的发展路径,要以核心技术为发展根本,更要有国际化的视角、全球化的布局,在未来对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国家网络强国战略使命的提出,互联网安全创新技术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互联网+”不能成为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基石就是安全,其产业发展潜力不可估量,是IT产业链的“关键卡位型”产业。

因此,谈剑峰会长建议浦东积极借鉴美国硅谷和以色列贝尔谢巴互联网安全产业创新园的成功模式,加大对互联网安全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本对接,努力建设成为全球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创新中心,探索“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模式,为上海科技创新找到突破方向和成功模板。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