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一带一路江西行:看一个新农村的文明嬗变

文章导读: 12月24日“一带一路 开启江西时代新征程——中外新闻媒体聚焦江西•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来到了新余。

文明践行  行者下保

文章导读:12月24日上午,记者团一行来到了渝水区良山镇,在渝水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新余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下保村,看一个新农村的文明嬗变。

新余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

下保村村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徐婷婷 曾青)12月24日“一带一路 开启江西时代新征程——中外新闻媒体聚焦江西•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来到了新余。当天上午,记者团一行来到了渝水区良山镇,在渝水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新余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下保村,看一个新农村的文明嬗变。

“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中央、省委、市委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后,新余市渝水区就迅速跟进,并提出要打造全市的示范区。渝水区领导高度重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在各项工作中不断落实并推动各种创建活动。

2014年8月,渝水区书记主持召开示范区创建新闻发布会,并联合多家媒体共同举行文艺汇演,经多家市直媒大力报道以及新浪、凤凰、腾讯等全国知名网络媒体的宣传,为示范区的建设和群众的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以来,渝水区还在全区的行政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和景区各选择一个单位稳步推进“六进”活动,作为示范点的单位就起到了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有序的推动了全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当区领导向参观下保村的记者们介绍下保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情况时,其中一句“无心插柳柳成荫”让人印象最深,这既是对下保村取得如此成效的赞许,也是对建设下保村付出努力的人的肯定。

据了解,在当时渝水区选择的示范点中有水北镇、罗坊镇湖头村,良山镇下保村并没有在名单中。而如今,下保村的成绩让区领导既惊讶也欣喜。

良山镇下保村位于新余南部,南与峡江县砚溪镇山水相连,距新余市区18公里。下保村辖7个自然村,设一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共有农业户口352户,110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106亩,山地面积13000余亩,有村干部5人,中共党员52人。下保村让政策惠农,实实在在为村民谋发展,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13183元。

下保村高度重视文明村创建工作,把它摆在全村工作的最重要的位置,并且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拨付专项资金安排专人落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下保村村两委班子围绕“美丽下保、文明下保、和谐下保”为方向,以“六改四普及”为抓手,大力改善下保7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改造硬化村组公路,村内主干道15公里,入户便道8公里,硬化房前屋后面积3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屋753间29000平方米;建新房98户12740平方米,粉刷房屋外墙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改水改厕、建设沼气卫生厨房用户,有效地将生活污水和粪便进行了无害处理。在村组公路、住宅小区、农田旁边绿化造林,形成了林村、林田相依相傍的森林景观。

如今走进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白墙青瓦,绿树成荫,池水清澈,道路整洁,一股朴素宁静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既要鼓口袋,更要富足脑袋

下保村在大力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十分注重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间艺术,搭建文化平台,创建村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村民真正地融入其中,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来。

下保村的文明创建工作立足于农村实际,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入手通过创新宣传、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健全精神惩奖机制等方式,使村民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据记者了解,下保村按“一村一主题”规划,以“和、孝、德、礼、信”为主题,在5个中心示范村小组建设“文化墙”,以此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此外,村里还建设民俗文化展览馆1个、文化大礼堂1个、健身文化广场5个,制作了文明宣传册《魅力下保》、电视宣传片《绿映下保满园春》。在村文化大礼堂开设的“百姓大舞台”,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以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村民学起来通俗易懂。村里还组建了下保农民业余剧团,农民业余剧团紧扣“友善”“诚信”等主题,其编排的《婆媳和》、《清沙塘》、《贷款趣事》等10余个节目,深受群众好评。

以点带面,以身边的好人好事为榜样带动村民乐于奉献、崇德尚善。设立“励志廊”、“好人榜”、“善行义举榜”。举办“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的形式开展巡回宣讲,用典型的事迹感染村民。胡云华、胡友元、陈桂珍、何运华、郭春香等是群众公认的、影响较大一批的模范典型。

无规矩不成方圆,下保村探索长效机制,为创建文明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积极发挥党员和村组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建立保障激励机制以奖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听民意定村规,科学管理,引领村风民风乐善尚好。截止目前,下保村用于资助、帮扶道德建设先进人物的资金已达5万余元,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陈列、激励的资金超百万元。

下保村村支书胡云华说,“我们原来虽然封闭落后,但有淳朴民风和重视传统文化的基础。在国家确立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我们立足于农村实际,创新“乡村套餐”载体,用记忆、文化、规矩和看得见的器具与看不见的乡俗,凝聚思想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溶进村民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村民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绿色农村,为人津津乐道

近几年来,新余市受宏观环境的影响,钢铁、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支柱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陷入了发展困境。为改变这种现状,新余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积极顺应新形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围绕省委“十六字方针”,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新余经济转型发展的升级版。

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也借助发展转型之风,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发展的双丰收。下保村在探索绿色发展的策略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该村的“垃圾分类屋”。

当记者团一行走进村中参观时,同行的领导首先向记者们介绍的就是一间“垃圾分类屋”, 通过对农村垃圾进行巧分类,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垃圾不出村成了下保村的生活新常态。在这间小屋内,整齐分类摆放着酒瓶、涂料桶、旧电线等各种杂物,墙上一块“垃圾回收指导价目表”,标出了回收地点和价格等信息。2013年8月起,下保村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不出村的做法,为每户村民免费配置了“沤肥”和“非沤肥”两个垃圾桶,并建起了垃圾分类屋、沤肥窖、垃圾焚烧坑和填埋场。村保洁员介绍,以前村里垃圾都往水沟或村前池塘里倒。如今垃圾都有了“好去处”,废弃金属塑料等分桶拣装回收,每月能卖出几十元;稻草秆、蔬菜叶、剩饭菜等可沤肥垃圾则经过村里多个沼气池转化后,成了林果树下的有机肥料。

据了解,受下保村垃圾循环利用不出村的启发,临近的黄芹元、上界头等村庄也纷纷跟进,目前已有多个自然村运用这一模式。为鼓励村民维护好环境卫生,良山镇还推出了对“十佳文明村”自然村每户奖励100元的举措。据介绍,良山镇每年用于农村垃圾清运出村的车辆维护、运输等成本超过10万元,垃圾不出村的就地处理模式如果在全镇的自然村普及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十分明显。

作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点的下保村,栽种绿化树木1.2万余株,投入10多万元保护村中古树。与此同时,放弃了污染大的铁矿开采,培育形成了以苗木、休闲旅游为支柱的绿色产业,带动人均增收4000余元。

下保村发生大变样,它的骄人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获得了4个国家级、10个省级、9个市级、8个县区级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下保村的文明嬗变,还在继续。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