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构建有效市场 推进创新驱动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12月18日在京举行。

构建有效市场,推进创新驱动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12月18日在京举行。

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精神与制造业革命”为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与展开,是中国经济论坛“立足现实、图谋发展”基本理念的再次展示。

在原有增长方式动力渐衰之际,中国的发展必须及时转向创新驱动,这是当下各界无疑义的高度共识。问题则在于,由此共识出发,关于如何实现创新驱动,甚至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已进入创新驱动惯性轨道,此类技术性命题存在的论争依然激烈。

要搞明白“怎么办”,就要先弄清楚现在“怎么样”。对此,虽然一般认为中国的创新还很不足,但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向创新型经济的迅速转型,依据是中国的创新水平固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小,但是已远远超过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的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正快速缩短。

如果上述判断符合实际,那么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能更应该甄别并且巩固此前帮助中国迅速转入创新型经济的成功因素。同时,既然中国较为独特的创新体制没有阻碍中国成为过去十余年间创新水平提升最快的国家,那么,经常被归为症结之一的创新体制就不应该被作为下一步改进的关键环节。

反对者当然马上可举出相反例证,证明上述判断不合实际。退一步说,即使中国的创新水平的确提升很快,但这也更多的只是经济成长的“果”而已,也就是说,中国此前经济高速成长,主要的驱动力仍在于要素投入;同时,由经济成长而带来的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支出快速增长,引致了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但这种提升与其投入相比效率不高,而且对经济成长的反哺也依然不足。

这类观点交锋足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之不易,知之亦不易。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全球经济史中非常特殊的个案,很多现象既无前例可循,也很难用一般经验推测。中国之大,究竟在哪些方面仍然适用普遍规律,又在哪些方面极易由量变引发质变,这一几乎处处遭遇的未知很自然地导致“中国现象”见仁见智且引人入胜。

当然这并不表示中国就只能永远或者处处“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现阶段,中国自身已经积累起比较多的经验可总结,中国对全球体系的融入程度也使得有更多他国经验可借鉴。而这两类经验具体到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且不论技术性分歧,基本的结论一是创新驱动必须依托有效市场,二是中国的市场机制还远远谈不上完善,因此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际就是一个有效市场构建战略,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