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高端对话: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文字实录)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何颖曦) 12月18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精神与制造业革命”为主题,300余位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人士汇聚一堂。

高端对话“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王燕国)]:大家好。我是本场的主持人,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的主席团主席、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燕国。我在这之前,我想了一下我在开头讲什么,我想了想,不能讲多,就讲这么几句话。第一句话,两台大戏。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现在上演两台大戏。第一台,转型升级,第二台,产能合作。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互相关联,因为我们借助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产业价值链的重建,实际上这对中国的国内的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二句话是两个动力,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叫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一开始我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叫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产能合作,媒体人还是比较厉害,改为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我就想中国动力是什么呢?我讲的不一定对,我个人认为,第一是创新,第二是企业,是中国的创新,中国的企业,是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其实产能合作本身就是创新。它是在一带一路基础上提出来的,而且它把“一带一路”装进了更实质的内容。“一带一路”,我又觉得它是中国走出去战略创新。[16:34]

[主持人(王燕国)]:另外一个是企业。因为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指导意见里面,很关键的有三句话叫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其实说白了,市场中企业是主体,国际产能合作,我也认为企业是主体。当然,我也注意到今天这几位既有国企,也有民企,企业是主体。因此,我今天注意到这一组嘉宾中确实是代表性最强的,首先由我们非常重要的政府高官刘兆彬是质管总局的官员,有我们的外交官巴基斯坦驻华公使,有我们的国企、民企,还有我认为的金融达人、市场招人,今天我们共同分享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一定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欢迎我们的刘兆彬总工程师来做他的一个引导性的发言。[16:34]

[刘兆彬]:首先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也特别感谢刚才燕国秘书长慷慨激昂的开场,我现在不是高官了。我给总工下了一个定义,总工总工总是在打工。我也谈不上对话的导师,我说我是一个对话的导学还差不多。因为我读书的时间很多是躺在床上看的,躺着学习。[16:39]

[刘兆彬]: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能够坚持到最后,听我们最后一场对话的活动。按照秘书长的要求,让我做一个开场白,讲到中国产能的国际合作,话题的提出,它的历史背景是一个什么状态。大家知道在今年的5月份,5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应该说,这个意见是一个战略性、综合性和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出台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我理解有三大背景:第一,我很赞同刚才燕国秘书长讲的,我们国家现在的对外开放,我觉得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标志是什么?最大的一个标志,就是过去我们传统的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这种增长方式,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加大走出去,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增长这么一个阶段。大家知道去年我们国家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多少?1029亿美元,它是2002年的多少?是2002年的38倍。而且连续三年中国在这个方面对外投资是世界第三位。[16:40]

[刘兆彬]:第二个标志是什么呢?前不久,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报了一个消息,说中国叫高科技的产品出口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日本。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在这个比重上我们还是占先了。我说的第二个背景或者叫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我们从追赶型的数量的经济转到效益型的经济,然后发展的动力要以创新驱动作为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升级。[16:40]

[刘兆彬]:第三个新的大的背景是什么呢?我理解就是现在我们面临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也认为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都面临着一波大的调整,调整到现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产能建设都有很大的需求。不久前开的东盟的会议上,有一个预测,说到2030年,光是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就达到3万多亿美元。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刚才燕国秘书长讲到了,国务院提出了产能国际合作这么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战略的构想,它直接为我们一带一路的战略赋予了新的内容,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中国的独特贡献,也是我们浓重的一笔。[16:40]

[刘兆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而且中国在这方面进展得很快。12月15日刚刚闭幕的上合会议上,大家看到了,产能合作,装备走出去,开门红的一个大单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有52个项目、200多亿美元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已经看到了。另外,像我们跟中巴、中印、中法和拉美国家,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在开展这种装备的,无论是高铁还是钢铁,还是水泥,还是我们其他的装备制造业,而且在这里面我再强调一点的是什么呢?这种产能的国际合作,绝不仅仅限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其实,也包括跟发达国家的这种产能的合作。因此,我就用这短短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开头,我相信因为各位嘉宾,他们都是专家,一会儿他们的发言一定会有非常精彩的观点。谢谢各位。[16:44]

[主持人(王燕国)]:非常谢谢刘兆彬总工程师,你刚才的发言是符合导师要求的,简短的全面分析,深入的对话引导。下面我们请其他各位对话嘉宾来做观点自述。下面欢迎尊贵的客人巴基斯坦驻华公使穆罕默德·萨利姆先生讲几句。[16:45]

[穆罕默德·萨利姆]:大家下午好,我也希望我能够用中文发言,但是很抱歉,我不得不讲英文。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这里。今天的话题是产能合作,我主要说两个角度,一个是关于资源,一个是关于资源的定位。如果说你们将资源的定位只是局限在全世界,我觉得这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试图挖掘所有资源的潜力,不仅是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我们的天空会更加的广阔。[16:51]

[穆罕默德·萨利姆]:中国推出的革命性的“一带一路”,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机会,为国际产能合作。实际上,中巴经济走廊就是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后又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我也会详细讲一讲这个。大家知道,其实在巴基斯坦,我们的电力是非常缺乏的,特别是能源方面,我们对电力的需求是达到了2.1万MW,但是我们的产能值达到1.5MW。如果要完全满足我们在电力方面的需求,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发电量需要达到3.5万MW,就是因为电力的缺乏,我们的经济有2%受到了影响。目前巴基斯坦的GDP的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如果说这2%不受到影响的话,大家也可以算一下我们的产能还能提高多少,我们的经济创造的价值还能够提高多少。[16:51]

[穆罕默德·萨利姆]:大家也看到我们的需求是2.1万MW的电力,但是我们只能产出1.5万,我们有什么其他的资源吗?在巴基斯坦,我们的矿石是达到了1850亿吨,如果我们把这些矿石都用来发电的话,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的电量可以供未来300年来使用。但是,巴基斯坦也存在着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放弃这个矿石燃料,说我们的风能吧,如果把风能利用起来的话,我们也可以创造13.2万MW的电力。我们也不说风能,说说太阳能吧,如果我们使用太阳能的话,也能创造290万千瓦的电力,这就是中巴经济走廊,它其实是扮演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就是我想说的,谢谢大家。[16:52]

[主持人(王燕国)]:穆罕默德·萨利姆先生的介绍,刚才他讲到两个字“机会”,巴基斯坦工业只整个国民经济的20%,农业大概是50%左右,它的通信、它的资源开发、它的货物贸易实际上真的是机会相当多的。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都非常重视的一个大的项目。下面我们请中国电子集团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伟先生。请你作观点自述。[16:52]

[张明伟]: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电科集团,电子科技集团。我是作为企业界的代表,我觉得企业参与到国际的产能合作有几个方面。首先,必须要有供应的产品,我们企业是做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是和整个航空运输、整个运行的安全和效率是密切相关的系统。国家从70年代末,当时周恩来总理我们国家引进低系统,是引进法国的系统,我们就参与了,一直在做消化吸收。但是,真正进入民航是到21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后,慢慢在中国空航作为主控系统,目前我们在中国主控系统份额的70%以上。[16:53]

[张明伟]:为什么经过这么长时期呢?确实,民航对于安全,对于运行的环境效率要求非常高,因为整个空管系统对整个航空运输延误或者疏散,会影响整个航务系统,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创新,经过不断地产品的摸索,才达到了这个角度。[16:53]

[张明伟]:首先,你的产品要过硬。之前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走出去,尤其比如说像21世纪初的时候,我们走出去,国外就问我们,说中国都不愿意用自己的空管系统,你凭什么说服我用你们的产品。所以,走出去很困难。现在基本上从2006年开始,大概十年的时间,国产化的程度太高,所以我们慢慢也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接连在好几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空管的产品推出,包括今年刚中标的安哥拉的空管系统,是整个国家的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我理解的第一个,必须要有过硬的产品,尤其像空管的关系,国家整个国民经济运输安全的系统,国外是不会给你做尝试的,不像我们有些产业,做一段时间研发,如果不好最后还有不断的改进。基本上像空管高端的装备、高科技的制造业,人家没有机会给你做改进的,不行就直接被淘汰掉了,这是第一点。[16:53]

[张明伟]:第二点,除了产品以外,也要重视,比如说理念、技术、标准、规范。我们今年申请了商务部的空中交通管理的人员培训,通过这个培训,邀请了主要是非洲国家,我们给他讲空管的理念,包括我们国家怎么管理,邀请了国家民航局、民航总局亚太事务办的专家进行授课,也看了国内的现场,他们来了以后很震撼,因为之前空管其他都是国家民航组织,影响面比较深,由国际民航组织是欧美大公司,到中国看了一下,可以看中国自己的空管的产业,自己的产品能这么好,外方都非常的吃惊。我觉得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做规范。我觉得这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规范、标准,整个的输出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同时,我今年还提出在东非国家做航空一体化的概念,因为东非将来是成联邦的趋势,所以我们提出航空一体化,打破国界空域,设立统一的航空管理中心,统一航空管理的建设、规划、运行标准的统一,这个也得到了外方高度的呼应,所以这一块是第二方面。[16:54]

[张明伟]:第三方面,出口这方面,除了原有市场能力,还有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文化要有深刻理解。我们今年投了一个标,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通过仲裁,仲裁机构推翻了中标的结论,后来我们通过当地的学习,后来整个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后来最高法院判定还是我们获得了这个标,所以很多企业可能现在也是慢慢走出去。走出去之前,可能需要大家做一些准备,市场的准备,当地的法律法规、文化的准备。[16:54]

[王燕国]:刚才他真是谈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没有涉及到,跨国管理是走出去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要是不了解国外的法律、风俗、习惯这些,确实我们有很多企业走出去处处碰壁,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下面我们请韩学渊给我们做观点自述。[16:56]

[韩学渊]:主持人、各位嘉宾和到场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们的话题叫国际合作的中国动力,作为我来讲,因为诺远资产主要的工作是从事资产管理和跨国投资,包括我们的财富管理,这样的一个行业,刚才主持人也说过叫资本达人,谈不上达人,但是有一些经验,有一些过往的案例,我觉得有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16:57]

[韩学渊]:这两年我们在境外收购兼并比较多,投资也比较多,从资本角度来讲,因为国际产能合作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投资资金得到位,后续才能把其他的技术,还有装备才能开过去。从资本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有几件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件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我们现在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收购兼并,说实在的,是非常被动的。我举一个例子,前年我在欧洲收购欧洲的第三大养老集团,非常好的一家公司,中国的老龄化需要养老服务,我们收购了一家公司,实际上最终的竞标的过程中,国内要审批,当时收购标的是6亿欧元,这6亿欧元要从国内开始审批,资本项下,到最后拿到这个标的,大概需要花两个半月时间,实际上收购到给我们的时间,报价的时间只有三天,三天之内能不能报价,对我来说就有风险,如果结汇有问题,比如商务部或者发改委不能审批的情况下,我就面临着违约。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的出境通道是我们现在国际产能合作走出去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如何解决的一个通道的问题。[16:57]

[韩学渊]:最近,我看也有在审批QFLP,也就是这些通道,我想在座的各位有民营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可以去关注,未来可以去申请这样的资质,我们通过这种通道去拿到收购资金来境外进行收购,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个通道。[17:00]

[韩学渊]:另外就是刚才嘉宾也提到了,关于本土化的问题,我们在收购过程中,发现了本土化很重要。从我的角度,从基金投资人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本土化中间最重要的环节是要请到当地你收购所在国家,比如在巴基斯坦还是在法国,还是在美国,你要请到当地最好的投行,我说的是大宗交易,比如我们的交易在5亿美金或者10亿美金以上,一定要请到这样的投行来作为你们的财务顾问。我举个例子,因为在全球所有收购兼并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圈子,笔触我们在报价投资一个标的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财务顾问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当地财务顾问的时候,我们在第一轮、第二轮的时候就大概知道收购标的的价格。为什么好多中国企业到外面收购总是失败呢?因为他们是一个圈子,你根本不知道在第二轮、第三轮报价过程中底价是多少,因为是公开招标。如果能请到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投行来作为我们的顾问,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是非常有把握的,在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你知道竞标底价是多少,我们大概出多少钱能收购过来。在国际产能合作中,一个是人民币走出去,这是很大的障碍,再一个是需要当地非常好的投行来作为我们收购兼并的顾问。谢谢各位。[17:00]

[主持人(王燕国)]:大家要注意到,关于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金融支持国际产能合作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务院召开几次常务会议,特别提到关于金融支持国际产能合作,包括股权投资,包括基金,包括信贷,甚至包括保险等等。这个问题,学渊,我还是留给你这个问题,你刚才讲了一些例子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你还是要捋出几点来回答。下面请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先生,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请你来做观点自述。[17:02]

[崔根良]: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一个民营企业,今天到这里来跟大家共同交流分享。我一直在想,中国现在是制造大国,正在迈向一个制造强国。如何成为中国的制造强国,我们中国不单是,中国第一步肯定产能要进行国际合作,走向国际化。虽然我是一家民营企业,就亨通来说,我是来自江苏苏州的,我们把自身企业真正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在国际化,要成为国际化的公司。当时,在2010年的时候,我就提出了,因为我们这个公司是1990年开始成立的,我们公司前20年整个的发展是靠观念的发展,我们前20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有了布局,因为我们全国9个省有我们的生产基地了。我们亨通往后的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我说一定是要全球布局,一定要用好国内和国际这两大市场。我们一定要用好国际的自然资源和人才的资源,而且更要用好国内和国际的两大资本。通过这个引导了十年,就国际化体会来说,我认为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你必须是你的产品要全球化定位,你的公司发展也一定要全球化定位,一定要把公司融入到整个国际市场环境当中去,只有这样往后才能还有持续地发展。[17:03]

[崔根良]:应该说,十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国际化,当时探索国际化的三步走,第一步是产品的国际化,要把产品销往全球去,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去。第二步是资本国际化。我的产品在这个国家和地区,好比我们现在在南美,整个南美地区,我们就设在巴西,因为我们通过前十年的努力,我们产品在南美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的量,我们就要资本国际化,就要走出去,在这个地方去建立生产基地。我认为这样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会大大减少风险。本身是有市场的,同时,刚才韩总讲了,我们要结合两大资本。我要到一个地区,资本走出去,要建立生产基地,要新建厂,还不如收购一个跟行业相关的产业,这样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新建一个厂,整个公司把这个公司作为一个竞争对手。我们收购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在这个地区本身有一定的市场,而且我也不会成为他们所谓的竞争对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控制了,等于是说也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这样对我们的发展是更有利的。但是,你有了生产基地,第三步是必须国际化,必须做品牌。中国企业,我认为前10年、20年有不同的企业,它有很多的产品也走向国际化,但是有的企业的产品就是昙花一现,刚开始的时候很猛,很受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欢迎,一下子市场打开了,但是好景不长,不长的原因在哪里?因为不注意品牌,不注意品质,人家到最后慢慢就通过产品一比较,就不买你的产品了。所以,一定要品牌国际化,这是要实施的。[17:06]

[崔根良]:我认为目前中国的企业,往后再要持续发展,国际化是必走之路。谢谢大家。[17:07]

[主持人(王燕国)]:刚才崔根良先生讲得很好。我觉得崔总的企业国际化和走出去,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从总体上说,产品输出,这是我们的第一步,资本输出这是我们的再一步,然后是产业输出。其实产业输出就是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国际产能合作。崔总讲得非常好。[17:11]

[主持人(王燕国)]:第一个环节叫观点自述。按时间完成了,非常好。下面对于每位对话嘉宾至少提一个问题。穆罕默德·萨利姆先生,我们一个会员企业在巴基斯坦大概有十几年了,他非常关心一个问题,中巴经济走廊的路线问题,因为据讲,中巴经济走廊有一个东线,有一个西线。我们企业就让我来代表他问公使先生,哪条路线最可能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路线?[17:12]

[穆罕默德·萨利姆]: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容易的,由于时间有限,我会很快的回答大家。如果说从中国的红旗拉普进入巴基斯坦的话,大概有7000米的公路,那个公路已经建好了,从那条路走来其实没有区分东线或者西线的。走过700公里之后,就会有一条新的路,这时候就分出东线和西线,如果走西线的话,西线没有那么相对安全,也没那么好走,每走一段要过安检,西线一个好处是比较短。如果走东线,东线比较长,但是东线比较安全,你会路过所有一些大的城市。现在中国其实是决定同时来开发东线和西线的,所以这两条线都会得到开发,这就是我的答案。[17:12]

[主持人(王燕国)]:非常感谢穆罕默德·萨利姆先生。其实我们企业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我了解了一下,其实它是要巴基斯坦政府的态度,以便他们的投资向这些区域集中。非常感谢穆罕默德·萨利姆先生非常坦率的给我们的企业指了一个明路。[17:12]

[主持人(王燕国)]:下面我想问张明伟先生。刚才您谈到的这些内容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实际上有个怎么走的更好的问题。有一年,中央电视台曾经采访我的时候就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我当时想了想,想了三化,资本民间化、投资多元化、经营本土化。你刚才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本土化经营问题。其实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如果不入乡随俗,根如果不扎到投资国那片热土中,他是很难做成事,做好事的。就这个问题,我还想深入地向你请教一下,作为国企,你们在坚持本土化经营方面有些什么好的经验和大家分享?[17:14]

[张明伟]:这两年才开始考虑走出去的问题。我觉得本土化就是说,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个必然的选择。先不说是扩大产品产能的问题,很多地方,它都有一些要求。比如招投标,比如本地企业去投,或者在当地设立一些企业,都有这个要求。尤其像我们接触的行业,空管的行业,很多国家是有要求。我觉得,两条路,一个就是在初期,还是和当地的企业可能要进行一些合作,就像现在我们在印尼做的一些项目,我们提供一些产品,同时,我们在当地会找一个合作伙伴,假如这个产品出现一些问题,一些小的社会服务上的需求,当地公司就可以去解决了。这是一个初级阶段的第一步的事。[17:15]

[张明伟]:第二步,做一些本土的企业。这个企业初期可能以市场行为,主要争取项目,做市场为主。慢慢地把技术也转换过去。可以在当地做一些服务,当地做一些小的技术开发,其实很多地方现在慢慢它的人力成本,国内的人力成本也比较高,主要是这两方面。[17:16]

[主持人(王燕国)]: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凡是有走出去意图和正在走出去的,要注意到关于经营本土化的非常重要的课题。学渊,我已经把任务交给你了,我就不重复了。[17:24]

[韩学渊]:刚才秘书长也说,总结一下关于我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在资本层面,在资金层面。刚才我讲了一部分都是举例,我觉得第一条是比较重要的,我们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走国际产能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利用境外资金的杠杆。因为我们在收购的过程中,境外的收购相对资金成本是非常低的,我们最好的国有企业,在资本经营部分的杠杆可以做到1:5,1:5是什么概念,比如我们收益五亿美金的标的,只需要拿一亿美金就够,剩下的四亿美金可以由财团来提供杠杆。而且成本很低,长期贷款成本很低,大概3%左右,比国内的资金成本低很多。在这个过程中,资本项下要学会应用境外的杠杆贷款,并购贷款。这是一方面。另外,资本金项下贷款之外还有一部分叫经营贷款,就是我们在收购完一家企业之后,这家企业的经营发展,我们仍然还可以从银行拿到另外一笔贷款,这是我要讲到的,关于我们往外走的时候,杠杆的效力和效果。[17:29]

[韩学渊]:另外,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我们在境外收购的过程中,要利用境外的财团,因为收购的时候,我刚才举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五亿的标的,我们自己出一个亿,实际上可以拿到四亿的杠杆贷款。同时,我们在做这个收购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当地的财团来合作收购,比如说一亿的资本金我们来出,同时,这中间我们可以找到当地的投资机构。因为中国现在往外走出去之后,在很多区域,包括在发达国家,包括在美国、德国,还有法国这些国家,都是一样的。中国企业去之后,他们愿意有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愿意和中国企业共同来收购某一个资产标的。我想,有到这些机构对我们的帮助也是很大。因为他们对当地的情况,包括企业情况也非常了解,甚至到什么情况,我刚才举一个例子,刚才说我们的文化的融入的问题,我们在欧洲收购的时候,在法国碰到的问题是工会的问题,很严重。中国人在收购过程中不去考虑,因为中国的工会和法国的工会不太一样,法国动不动罢工是很厉害的,航空公司的罢工,还有出租行业的罢工是很厉害的,所以他们的工会是完全有发言权的,在收购的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关注到这些问题,资本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工会的问题,你很难驾驭。这是我给大家想分享的一些观点。谢谢。[17:29]

[主持人(王燕国)]:非常感谢你。今天我们这个讨论,实际上还是紧紧围绕国际产能合作核心话题,都是从各自的角度谈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对问题的一些讨论。我最后想问一个问题,质检总局是个非常有权势的部门,质量标准,这里也包括信用,在这方面如何服务“一带一路”。[17:29]

[刘兆彬]:谈不上总结,我就是针对刚才各位嘉宾的发言,谈一点这个讨论阶段的一点体会。[17:29]

[刘兆彬]:第一,我觉得,产能的国际合作,秘书长讲的这个中国动力,话题是很好的。我的体会是什么呢?我的体会的第一点就是觉得,深度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确实是一项正确的战略决策。正确有三个支撑:一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经济史的实践上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无论从产业转移、梯度理论、增长极的理论,在理论实践,都支撑了我们这个产能的国际合作。二是,我们通过发言知道,在国际市场,包括我们中国自身,双方都有强烈的需求。穆罕默德·萨利姆公使讲到中巴经济走廊,我看了一个材料,这个走廊如果建设,它所需要的投资大约多达460多亿美元,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三是,我们说它符合规律,有这个需求,中国的动力来自哪?我觉得中国的动力叫“三利三惠”,产能合作,利益合作,惠全国;利产业,惠民生;利当前,惠长远。我觉得这就是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这是讲的我的第一个体会,就是这个决策,确实是很正确的一个决策。[17:30]

[刘兆彬]:第二个体会,我体会通过各位的发言,感觉开展产能的国际合作,必须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我特别听刚才崔总讲,他说我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我觉得也是产能国际合作的主力军。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市场化的进程当中,民营企业是半壁江山了。特别是就业占了80%了。因此,在这个走出去的时候,产能合作的时候,把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市场的运作作为基本的规则,我觉得这是我的第二点的体会,或者实际上是四个原则。[17:30]

[刘兆彬]:第三个体会,产能的国际合作,必须是要有制度保障,多方支持。在国际经济活动当中,或者在市场经济活动当中,最核心的制度就是产权制度,就是契约制度。产权要清晰,合同要有保障,要不然你怎么走啊?当然这里面还有我们国内一系列的制度。刚才韩总讲到的,首先是投资,金融、信贷,包括国务院文件里讲到的,我们的这种财税制度的支持、行政审批制度的支持、进出口贸易监管制度的支持,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我觉得就是法律制度的支持。必须得有法律的保障。而且这个法律的保障,还不仅仅是中国单方的,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治理环境。就是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全球治理,国际治理,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制度的支撑,我们这个产能,国际合作,才有保障。不然你是心中无数。另外还要靠多方的支持。首先,政府要支持。刚才燕国秘书长问我,我们作为质检总局部门,管质量、管标准、管计量、管认证,特别刚才张总讲的,你这个企业走出去很重要的就是,包括产能,你在哪儿建,建了以后,你用什么样的技术标准?是国际标准,还是中国标准,还是当地的地方标准?怎么来保障?还有计量,你用什么样的计量单位,差一毫米,可能几百万、几千万美元就没了。比如说我们进口石油、天然气,装船,你在测量的时候,真的就是差一个厘米,几千万美元就没了。因此,质检部门在这些方面,当然我们还负责着中国的进出口的商品的检验、动物植物的检疫,人员进出境的检疫,方方面面都应当为产能的国际合作提供政府的应有的良好的服务和支持。[17:33]

[刘兆彬]:除了政府,还有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文件里面讲到的,首先是学习,是协会。我知道他们协会成立的时间不长,刚刚四年,但是现在的地位、作用、影响力是很大的。协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会越来越重要。当然,还有一个主力军,就是我们媒体。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各种论坛,在座的诸位朋友,舆论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方面面都要了解、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我们24个产业当中,我们有19个产业的产能是富余的,我们有200多种产品在全球是领先的,我们有这种内在的内生的动力,我们有需求,国际也有需求,要符合规律,这样我觉得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有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这个我觉得是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必要条件。[17:33]

[刘兆彬]:第四个体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必须要认真地防范风险。我们国家对外投资这么多,总结我们改革开放30年,我们现在海外投资已经不少了,我们在海外的资产总量,不说那数了,已经是巨大了。但是,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且我们的对外投资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意识,就是要强化我们的风险意识。就是刚才韩总讲的,你这个对外投资,张总讲的本土化,刚才秘书长讲的,我们要防范政治风险,要用法治的思维去打交道,不要老是瞄着国家某些高官,没准明天他就下台了。那个合同可能就不算数了。要防范经济的风险,要有市场预测,要有需求评估,要有量子力学的分析,还要有社会风险的防范。包括秘书长讲的,文化、习俗,这些风险,走出去,产能国际合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我的第四个体会。[17:34]

[刘兆彬]:最后,还是觉得有一点信心。我觉得国际产能合作,潜力很大,前景光明,需要我们各方积极努力,扎实推进,我相信一定是能够取得成功。我就总结这么多。谢谢各位。[17:34]

[主持人(王燕国)]:非常精彩。五点体会,我觉得确实叫铿锵有力、高屋建瓴,要点清晰、观点翔实,联系实际,颇具启发,语重心长,发人深省。非常好,而且我也非常感谢他为我们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做了宣传。我就一句话,我们这个商会是国务院批准的一家专门服务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全国性大型国际商会,这个商会的会员企业包括了世界五百强中的民营企业、中国五百强中的民营企业和中国民营五百强中的民营企业,我注意到这次有很多的民营企业参加了这个活动,我听到你们讲话,我听到你们讲事情,我非常非常开心,尤其我要感谢我们的季总,现在把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纳入到中国经济论坛中,你们这也是创新,你们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谢谢你们。[17:37]

[主持人(王燕国)]:这场对话时间很短,但分量很重,因为大家讨论的是中国的现状、中国的战略、中国的发展,我们是否看到,我们有进步,但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们有长处,但我们短版还很多;我们有前景,但我们面前的阻碍重重。在这强手如林的世界,中国的经济不能指望中低端产能的扩张,中国制造需要更上一层楼。要靠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要依靠苦练内功确保自身优势,要依靠产能合作打开一片天地。国际市场的大门徐徐敞开,中国制造任重而道远。政府政策推动,企业主体操盘,市场导向指引。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产能合作一定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中国在不远的未来,尤其到那第二个一百年,一定会登上世界屋脊、群山之巅。[17:37]

[主持人(王燕国)]:我还在会前未经雕琢地写了一首小诗,和大家分享:[17:38]

[主持人(王燕国)]:贺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国动力成功举办。[17:38]

[主持人(王燕国)]:改革开放数十年,中国经济舞篇掀,一带一路绘经纬,产能合作走在前。政府推动车轮转,市场导向做指南,企业主体把乾坤,合作多赢共发展。心装五大新理念,重抓机遇控风险,脚踏实地走出去,迈向两个一百年。谢谢。[17:38]

[主持人(季晓磊)]:感谢这一组的互动嘉宾,感谢对话导师刘兆彬先生,感谢对话主持人王燕国秘书长和他诗意的结尾。[17:38]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