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没实体经济就没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1月23日,科技城,创新梦”——全球科技创新权威发布平台揭牌仪式暨张江创新论坛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在圆桌论坛上,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郁鸿胜向大家介绍关于创新城的概念。他表示,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创新中心。我们的创新中心在依附于大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但没有依附在实业企业上。

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郁鸿胜发言如下:

感谢张江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大家介绍关于创新城的概念。

因为国家科技部在去年和前年发布了一个课题,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也就是说上海的科技创新建设与长江三角洲的联动。我们的科技创新城在张江,它的基础、环境在哪里?

光靠我们6700平方公里可能是不够的,要89个县级区级城市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局限于整个浦东1200平方公里,这个科技城的意义就不会很大了,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就建不起来了。所以国家战略当中,希望能够研究一下长江三角洲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之间的关系。

我就把为国家科技部做的项目当中凡是跟区域有关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在整个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从机构角度,刚才杜老师讲了企业,从整个创新中心的体系来说,实际上包括五项内容,一项内容是实验室,还有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外资机构研究中心,这是硬件,我今天都讲硬件,不讲软件。

上海的区域创新中心的基本态势,我们把它归结为五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各类企业主要是以创新为主体的各类企业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第二个我们的创新中心的主导内涵从原来的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但是不理想。

实际上刚才杜老师讲的我非常赞同,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有创新中心。我们的创新中心在依附于大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但没有依附在实业企业上。

制造业每年下降几个百分点,在“十三五”占比不低于四分之一,实际上这个要求是非常低的,制造业里面有一个创新中心建设,创新点在什么地方?找不到。实际上四个中心和创新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也赞同杜老师讲的融合、融化、提炼。第四个创新中心服务体系在逐步完善。

另外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了长三角的创新体系建设,现在上海提创新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也在提,但是应该看到它的发散和积聚效应。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江苏省到底有哪些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大概也是有五个,一个是企业为导向的产学研的创新主体,然后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创新中心,也就是说像江苏这样GDP超过5万亿,上海只有2.5万亿,而且江苏是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它的创新中心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然后是技术溢出放大效应相对不明显,它基本上是外资大企业,而且溢出效应,创新过程中能够在其它产业应用的,能够发散的。然后是实行多元化投入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然后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领先。

第三个浙江省怎么看。浙江省创新中心显示出“离散”的特征,浙江省民营企业多,各种各样的产品只要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它就有创新。

而且创新是把知识变为资金,所以说浙江是哪儿有钱往哪儿走。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中心;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出各类企业主动吸收的态势;创新中心体系中的大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各类实验室数量在长三江区域名列前茅的。

在这个区域创新中心的能力差距非常大。在创新中心当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像苏州,创新中心外资是有的,但不是苏州掌握的,甚至于我们很多公务员、科学家不可能进入外资企业参观创新实验室的,他们在做什么我们都不知道。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而且又是在科创中心的现代服务业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科技创新中心拥有的资源比较多。

第四个,长三角区域创新存在五个问题:一个是缺乏创新中心的统一规划与布局,现在我们上海建立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不和周边联动,协调,好象上海四个中心一致,我感觉到我们的科技城开放性、包容性不够,没有和周边进行沟通,也代表上海创新中心建设的一种姿态。我们上海创新中心建设构建的大系统当中分为三大企业,一个是科技资源服务企业,一个是科技创新服务系统,一个是科技管理服务系统。

在上海实验室大概有160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我们国家实验室的重点实验室,科技城今后招商引资可能给了一个初步的路线图,可以按照图里头去看一看哪些重点的领域。现在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领域,生命科学、材料、信息,包括工程等等。部委开放的实验室有38个,市级的重点实验室比较少,是围绕上海发展的战略,根据科技的规划,针对重大的学科进行设定的。

我重点讲一下江苏和浙江的。江苏的重点产业是生物医药技术和创新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新能源以及环保,它的布局在南京、苏州、扬州、常州。它的工程化的平台,主要是在骨干企业、高等院校,重点的产业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能源与环保、新材料、现代农业。

讲讲浙江,浙江是蛮有意思的,我们平时认为浙江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但它创新中心的概念跟上海、江苏的完全不一样,它主要是做三个,一个是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一个是区域平台,一个是行业平台。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民营创新中心,我们统计下来,在整个浙江省,创新中心一共有2400多家,而且它是根据产品的,一个产品出来以后两年半三年就关门了,但它关掉1个,出来10个。创新中心过了三五年就不创新了,然后它又换了一种新的方式,所以创新和经济的结合,实际上这是一个市场价值规律当中能够引导我们科技创新中心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