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第十站】襄汾县--一座都城,定位华夏文明主脉

文章导读: 陶寺遗址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重点。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的都城。虽然对于陶寺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功能,还无法下定论。但毫无疑问,尧都正通过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走出传说时代,逐渐向信史转变。

【第十站】襄汾县--一座都城,定位华夏文明主脉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一座都城,定位华夏文明主脉

2015年6月18日,“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务院新闻中心举行。一系列考古重大收获和研究成果的公布,让全世界开始重新认识和定位陶寺遗址。陶寺,这个坐落于晋南襄汾县东北隅、塔儿山西麓黄土塬上的普通村落,竟令人惊讶地隐藏了一座改变中华文明起源传统认知的上古都城,一部镌刻着中国早期文明格局的历史书卷,一个从传说中穿越到我们面前可以触及的上古文明。

p58 陶寺遗址是尧时期古文化遗址,陶寺古观象台形成于公元约2100年,比著名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早500年。可以通过对日出方位的观测确定20个农时节令。

  陶寺遗址是尧时期古文化遗址,陶寺古观象台形成于公元约2100年,比著名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早500年。可以通过对日出方位的观测确定20个农时节令。

从1978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考古发掘,让陶寺最真实的面容和最深厚的底蕴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考古工作者们用近40年的不倦努力,在破碎的陶片和残损的遗迹中仔细而谨慎地拼对出越来越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中华文明最早、最有根据、最完整和最庞大的社会文明遗迹,就在这里。

陶寺遗址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重点。它表明,距今4300年之前,临汾襄汾陶寺已经形成一个早于夏王朝的政治权力中心。

近40年来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王族墓地(王陵)、观象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构成。兴建与使用的时代为距今4300至3900年。

观象祭祀台可能集观象授时与祭天为一体,被天文史学界认为是世界考古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扁壶上朱书陶文究竟为何字虽然尚存分歧,但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贵族墓葬出土的大量玉石钺,显示出王权在陶寺遗址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恢宏的王墓与众多的平民墓葬,以及贵族与平民在住宅位置、规模和地基处理技术上的差别,体现出陶寺遗址社会的金字塔式结构,部分学者认为这是阶级对立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负责人王巍指出,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规模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的历史记载相当契合。后世历史文献、当地民族志资料、地名甚至方言等,都共同指向尧都在晋南临汾一带。所以,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的都城。虽然对于陶寺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功能,还无法下定论。但毫无疑问,尧都正通过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走出传说时代,逐渐向信史转变。

丁村——十万年人类文明,五百年历史名村

p60-1 丁村民居

丁村民居

丁村文化旅游景区,包括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遗址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发现古人阶段化石的遗址,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发掘、研究的第一处丰富的大型史前古人类遗址,培养和成就了新中国第一批考古专家。丁村民宅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完好保存着自明代万历二十一年至清代晚期的40余座院落,保留了完整的古村落形制和晋南民俗文化特点,为我国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建筑的珍贵标本,被誉为“封建社会农业庄园”。 

燕村荷花园——荷荷美美,莲莲不舍

p61

燕村荷花温泉度假旅游景区

燕村荷花温泉度假旅游景区,位于汾河岸畔,总面积2000亩,园内打造了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三区三园一馆一中心”(白莲种植风景区、精品荷花观赏区、温泉度假休闲区;无公害绿色果菜采摘园、水上娱乐垂钓园、丁陶文化展示园;莲藕艺术馆;安养中心)。

龙澍峪——晋南仙山,龙澍福地

p60-2 龙澍峪旅游景区

龙澍峪旅游景区

龙澍峪位于襄汾县襄陵镇黄崖村西的姑射山中,占地约30平方公里,主峰的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龙澍峪自峪口开始,两山夹峙之中,山道盘旋绵延进深十数里,130余处庙宇依山背洞、就势构筑,两边的摩崖石刻汇集了众多名家遗墨,真、草、隶、篆,各具神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