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第二站】右玉县--“塞上绿洲”

文章导读: 右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小城袖珍但经典,人口不过10万却铸就了一座时代丰碑。

右玉县

p16

右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小城袖珍但经典,人口不过10万却铸就了一座时代丰碑。

小的时候,对彼时尚隶属雁北地区的右玉县之荒凉困顿多有耳闻,也一直以为右玉县城所在地——梁家油坊是一个庞大的“榨油作坊”。时隔多年,当记者以景仰与膜拜的姿态踏上右玉这片土地,才发现传言竟成“传奇”——荒凉的沙漠边缘筑起了道道生态屏障,绿色成为右玉县的背景色;没有油坊,映入眼帘的却是风电、火电等现代工业。

右玉县地处呼和浩特、大同旅游线的枢纽部位,出杀虎口,经昭君墓,可达内蒙古大草原;沿109国道往东就是著名的云岗石窟、上下华严寺,向南延伸可看到北岳恒山、悬空寺和应县木塔,向西南行90公里就可到达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

“塞上绿洲”

p19

回望“西口”

从北京、大同进入右玉县,依次要经过小南山森林公园、中陵湖旅游区,然后沿着省道虎山线前行,则是贾家窑山松涛园、苍头河生态走廊、辛堡梁万亩林海,最后便到了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地势险要,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自成天然关口。清《朔平府志》云:“杀虎口乃南北之要冲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清时期,杀虎口作为重要税卡,成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清末年解关税还有13万两之多。同时期,杀虎口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发祥地就在这里。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正是由于那段苍凉岁月感人至深,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创下了央视七年来开年收视之最。

“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指杀虎口。“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从2002年起,右玉县加大了对杀虎口旅游区的投入,分期对杀虎口进行规划建设,建设项目包括古长城景区、古商贸街区、宗教民俗文化区、古堡遗址公园、杀虎口博物馆等。2008年以来,杀虎口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达80余万人次。2009年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站在杀虎口,远眺雄伟壮观的古长城与栉比鳞次的烽火台,古时金戈铁马和悠长驼队的影像仿佛又浮现在记者眼前。

苍头河的情思

进入右玉境内,沿途的风光犹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巨大的风电机组在绿色的映衬下缓缓转动着。

旷野中,汽车在匀速前行,看着窗外的景色,记者浮想联翩。行驶在旅游公路上的车辆并不多,偶尔会经过一些小的村落,炊烟正袅袅升起。不时闪过的牛羊看起来怡然恬静。田野里,一些农民开始收工。

右玉县是全国小杂粮基地县之一,农产品以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著称,特别是燕麦、荞麦、糜黍、豆类、土豆等特产小杂粮,倍受青睐。右玉还是“畜牧强县”,羊肉的鲜美并不亚于内蒙古的锡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地,境内生产的“玉羊”牌牛、羊肉远销北京、天津等20多个大中城市。

临近县城,密密麻麻的樟子松和榆树铺满了山坡,坡下是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远处浅黄色的落叶松,在暮色中格外显眼。同行的一位当地人介绍说,如果进入深秋,落叶松会变成金色,那时候才是最好看的时候。

远处山顶上,隐约可见残破不堪的古城墙,虽然经历了沧桑巨变,可依然巍峨挺拔,它们用残存的身躯向世人进述着曾经的惊心动魄。就是这些古城墙,一度成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屏障。

面前闪过的一条小河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绿色的草地被河水劈成两半,暮色中,这道河水闪烁着淡淡的光晕,隐约还能够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这就是著名的苍头河,是右玉人民的母亲河,她自西向东北贯穿右玉全境,也正因为如此,成为了右玉两大奇观之一,即“山无头,水倒流”中的“水倒流”。水倒流,指的是苍头河的滔滔河水,不像其它河流那样东流或南流,而是向北流,流经内蒙40里入洪河,又转向南入黄河。

苍头河独特的流向,使其名声大振。多年前,由于右玉土地沙化严重,河水几近干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右玉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生态日渐向好,苍头河水的流量正在逐年增加,开始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右玉精神”

没有人会想到,一个曾因生态危机面临搬迁的荒凉之地会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上的右玉,风沙成患,旱灾频发,人们生活极其艰难。据《朔平府志》记载:“每遇大风,昼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伤。”而解放之初全县粮食全年总产仅有1349万公斤,亩产不到25公斤。改革开放前的35年中有28年吃国家粮食补贴。一首地方谚语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山山岭岭和尚头,千沟万壑没水流,水旱风灾年年有,十年倒有九不收。”

鉴于此,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成为右玉人民生存的必然选择。

几十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3%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19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上至白头翁,下至红领巾”…… 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不懈中铸就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

60多年来,靠着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韧不拔改善生态,右玉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塞上绿洲”,这一伟大实践得到了山西省委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掀起了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的高潮,受到了习近平、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右玉精神”,强调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就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之后,习近平同志又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右玉县先后被评为中国古堡之乡、中国魅力小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西唯一用县命名的国家级AAAA级景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等称号。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右玉、走进右玉。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右玉县 绿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