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视觉】秸秆“战争”

今年入秋后的首场大面积雾霾天气,有人说,“罪魁祸首”是烧秸秆。

p48(1)

【视觉】秸秆“战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伟 综合报道

今年入秋后的首场大面积雾霾天气,有人说,“罪魁祸首”是烧秸秆。10月5日—17日,全国20个省份共监测到近千个疑似秸秆焚烧着火点。我国从1999年开始明令禁止焚烧秸秆,一些地方官员甚至因为“这把火”被免职。

但禁了16年,“这把火”为何还在烧?

面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这把火”,除了加大追究力度,是不是也应该换个角度思考:“对禁焚令,农民是怎么想的?”

p48(3)

p48(2)

10月15日—17日,廊坊、济宁、保定等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情况。环保部官员称,尽管不能说秸秆焚烧跟雾霾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对大气环境质量肯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秸秆焚烧还容易引起火灾、影响道路通行等。

p49(1)

p49(2)

每到夏收、秋收季节,各级政府纷纷对秸秆焚烧进行严格监管。上图为2015年5月,安徽淮北段园镇各村的麦田边、地头旁,遍布搭起的防秸秆焚烧指挥部。下图为2014年5月,安徽省肥东县组织民兵利用无人飞机监测秸秆禁烧。

p50(1)

p50(2)

多年来,各地也不断探索,鼓励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 。左图为2015年6月,江苏省灌云县侍庄乡海林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的人员将小麦秸秆打包,销售到生物质发电厂做燃料、奶牛养殖场做饲料、食用菌生产企业做原料。右图为2014年10月,江苏省镇江市农民驾驶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力,为秋种做准备。

p51

但由于人力、财力缺乏,成本较高,补贴不到位,回收企业利润低等种种原因,许多农民还是选择一烧了之。以河南省太康县为例,据媒体报道,该县如果要完全实现秸秆还田需要1.5亿元,相当于县财政的1/6 。

p50(3)

各地田间地头态度严厉的禁烧标语。

图片来源:CFP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正正)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