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经时评:货币宽松须防“体外空转”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等9省(市)推广试点。

【中国经济时评】货币宽松须防“体外空转”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等9省(市)推广试点。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可进一步丰富央行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储备,促进资金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不失为有效灵活的货币政策创新举措。

央行在其公告中表明,此举目的之一是要引导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因此,起码在政策基调上,这仍然属于定向宽松微刺激范围。不过,考虑到中国的存量信贷资产规模如此庞大,即使很小比例的再贷款,也可以形成很大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以及更大规模的信贷扩张,故在操作层面,还必须预有防范,以免其不当演化为“大水漫灌”,甚至更糟糕的“体外空转”。

相比于欧美央行相继推出的定量宽松,中国更着重定向宽松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货币流动性总体过宽,并且已经引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病;但在另一方面,即使在货币过宽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有大量信贷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这种“割裂”状况既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果”,也可以是一系列潜在效应的“因”。也就是说,定向宽松固然是因应这种状况的对症下药,但也有可能,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要让足够量的资金流到应该去的行业和企业中去,货币当局不得不释放出超过适宜水平的流动性。

实际上中国的货币过宽的很大一部分成因,在于前述机制下迫不得已的过度供给的长期截留、积淀所致,而且现在另有新的情况是,中国的投资意愿受经济规律支配,开始进入下行筑底过程中。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仅为10.9%,创2000年6月以来新低。这种以往很少出现(甚至从未出现过)的(总量意义上的)信贷有效需求不足,无疑将使货币政策传导面临更棘手的局面。

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不仅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拿捏更为困难,而且还可能因为资产配置不易而加剧资金“体外空转”。譬如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民间借贷、信托、理财、P2P、融资融券等一系列金融产品相继呈现快速膨胀,随后又迅速因为监管加码而热潮消退,就已经表露出过剩资金体外空转、不断寻找虚拟出口的些许端倪。

当下,以一线城市土地购置价格快速上升,以及债券发行中标利率屡创新低等动向为新的信号,表明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总体格局仍在延续。因此,包括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在内的定向宽松,既要着力解决好力度与方向的把握问题,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定价能力,以及国有企业预算约束力。当然最重要的,无疑是通过全面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挖掘中国依然很高的潜在增长率,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动态实现新金融与新经济的逐渐匹配、相互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