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今日皖北】皖北振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文章导读: “十二五”期间,统筹安徽发展将把皖北作为战略重点,规划要求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按照夯实基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思路,努力探索符合皖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今日皖北】专访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办主任陈启涛:

“皖北振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吴晓光 | 安徽报道

p36

近年来,皖北地区在安徽省的地位逐渐上升,“振兴皖北”也被确定为安徽省重大战略之一。

目前,皖北地区发展得风生水起,令人刮目相看,一改过去增长速度低于全省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了解皖北地区发展现状,《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办主任陈启涛。

走“四化协调”后发赶超之路

《中国经济周刊》:“十二五”期间,统筹安徽发展将把皖北作为战略重点,规划要求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按照夯实基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思路,努力探索符合皖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皖北振兴”为什么会上升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意义是什么?

陈启涛:皖北地区人口占全省一半,地域面积为全省三分之一,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农业和人口大区,由于多方面原因,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一时滞后于先发地区。

2013年,皖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21018元,约为全省三分之二,只相当于全省2010年的水平。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不仅是顺应皖北干部群众热切期待、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还是实现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支撑。

省里积极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就是要帮助皖北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四化协调”的后发赶超之路,这将对全省乃至国内其他农业主导地区起到重要的示范意义。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中国经济周刊》:皖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安徽全省的近四成,人口为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安徽“大块头”地区。但整体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靠后、发展基础薄弱,一直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难点,如今“振兴皖北”提出后,政策方面给予了哪些充足的支持?

陈启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皖北地区发展,明确提出“没有皖北的振兴,就没有我省的全面崛起”,大力实施皖北振兴战略,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新世纪以来,为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省里基本上每两年召开一次高规格会议,研究部署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工作。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挂帅的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专门协调推进皖北地区发展的相关工作。

2013年,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省建立了省领导及省直部门分别定点联系皖北有关贫困地区的工作制度,由各位省领导及省直部门定点帮扶有关市县,协调解决困扰发展的实际问题。

在政策支持方面,2008年以来,省里先后出台了三个“十条”政策、宿州会议纪要、园区南北共建等一系列文件,从财政支持、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土地、干部人才、结对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

p37-蚌埠风光龙湖夜景

蚌埠风光龙湖夜景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政府报告提出“让农民工就近城市化”,目前安徽正在争取国家同意设立皖北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享受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权和差别化用地政策的设想。目前工作进展如何?

陈启涛:近年来,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皖北地区发展呈现出实力壮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

一是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的前三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经济总量由2010年的358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400亿元;财政收入由451亿元增加到807亿元,年均增长21.4%。

二是结构持续优化。皖北地区工业化率由41.6%提高到43.8%,城镇化率从37.6%提高到42.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2.6%,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轻纺鞋服、煤化工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展。

三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京沪高铁、合淮阜高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陆续投入运行,14项治淮骨干工程全面建成,交通、水利等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美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四是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成长,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4347家,各类园区快速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50家。

五是民生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17%,分别高于全省0.5和1.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temp)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