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时评:专车监管如何破解“两难”

据报道,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俗称“专车”)监管方案最快将于本月公布。

【中国经济时评】专车监管如何破解“两难”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据报道,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俗称“专车”)监管方案最快将于本月公布。

我们暂且不论监管方案最终内容如何确定,首先肯定的是,这一方案的出台有利于改变目前专车监管无据可依,以致各地对策不一、市场失范等纷乱格局。不过与此同时,不难料定的硬币另一面则是,针对专车这个利益博弈极为纠结甚至对立的新生事物,如何处理牵扯其中的效率与公平、竞争与管制、市场化与行政化、私人品与公共品之争,注定难有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

专车监管难就难在多重“两难困局”环环相扣。譬如从其源头来看,专车冲击的传统出租车市场本就是一个充斥着监管悖论的特殊市场。在这类市场中,充分自由竞争并不完全契合公众利益,因此需要政府施以比较严格的市场准入与管制;但在另一方面,由政府规制而生成的市场结构与价格,因为信息、激励等因素制约,又往往偏离市场自发秩序下所能形成的最优状况。

这种监管困局引致的结果就是,即使在公共管理水平普遍较高的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出租车行业的整体表现往往也难以尽如人意,而专车的出现且迅速形成巨大冲击力,本身就是对原有市场运行效率乏善可陈的报复与修复。但新的问题是,由于前期管制所造成的“监管俘获”现象,即原本旨在服务公众的监管却被行业利益所劫持——专车引发的全球性激烈争议乃至抗议(主要来自传统出租车从业者),再次将监管者拉入新的两难困局。

面对新的两难,监管者比较便利的对策自然是在“公平竞争”诉求下,将专车纳入到与传统出租车基本一致的监管框架内。与多数市场化国家不同,中国各大城市的传统出租车市场往往由国有企业垄断把持,而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更可能导致“公平竞争”倾向于传统出租车企业所乐见的统一标准。

但是这种“公平”对于类似专车这样的破坏式创新实则并不公平。因为不同于常见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型创新,破坏式创新与原有市场活动相比,采取的完全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模式。因此打个或许不完全恰当的比方,要求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在基本一致的要求下进行竞争,就好比让外国人与中国人接受同一份汉语试卷测试:表面上的“公平”,不仅很难为专车行业认同,对传统出租车来说也基本起不到促进作用。

其实专车对消费者的福利改进显而易见,创造就业的潜力也毋庸赘述;政府对专车安全性、规范性的顾虑也绝非多余。因此,面对一系列两难困局,专车的基本监管思路,还是应重回监管之所以发生的逻辑起点,即为了保障多数人利益而不得不实施的必要之“恶”。这就要求专车监管一则不能偏听一方诉求,再则就是监管的目的与手段,应严格限制在提高专车安全性与规范性范围内。除此之外,一切不必要的监管引申都应该坚决让位于简政放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正正)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