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时评:A股需要熔断机制 市场并非完全有效

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近日就下一步如何维护股市稳定和改革发展等问题发表谈话,内容包括加紧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

【中国经济时评】A股需要“熔断机制”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近日就下一步如何维护股市稳定和改革发展等问题发表谈话,内容包括加紧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

熔断机制是一种源于美国的新型市场保护机制,其作用在于,一旦股市价格波幅触及事先规定的某一水平,交易随之自动暂停以防投资者过度反应。A股现今考虑引入熔断机制,是充分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经验、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其合理性体现在:

首先,市场并非完全有效,更何况,当代金融市场巨大的外部性,决定了身为市场看护者的现代政府不可能对市场失灵听之任之,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在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中,只要行情骤升骤降可能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市场监管者通常都会相机出手、适当干预的原因所在。

其次,A股市场“新兴加转轨”等基本特征,决定了A股市场内在稳定机制远欠成熟,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很容易导致盲目跟风、过度反应等集体非理性行为,因此,这就要求A股市场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更为注重平抑价格过度波动。

第三,在目前各类平抑价格举措中,熔断机制作为一种事先预设的风控措施,比之事后补救措施更有利于在市场上先期形成稳定预期,是一种符合市场化、法治化取向,行之有效的管制制度,可以把稳定市场、修复市场、建设市场等多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第四,立足当前,拉长纵向视线来看,中国的金融稳定,至少在目前阶段,仍有赖于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而这种状况从大趋势来看,迟早要更替为更开放、更自由格局下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其实这一轮股市调整,就已经大量掺杂进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新增变量),因此中国股市有必要未雨绸缪,加速建立完善各类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包括引入熔断机制在内的制度改进与创新,尽可能适应并且降低这一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第五,立足中国,扩大横向视角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很重要的后发优势之一就在于可以通过技术、管理等知识模仿与引进,取得先发者历经长期实践取得的经验,譬如熔断机制。熔断机制自1987年问世以来,近三十年间几经完善且不断扩大适用范围。以其为一个镜鉴,中国完全可以并且应该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多快好省地进一步利用后发优势,弥补监管漏洞,提高管理水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期发生的A股市场异常波动,再一次暴露出新兴市场普遍性的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监管不适应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仅凭现有的涨跌停板限制等措施并不足以完全应对。因此,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贯原则,A股市场有必要通过加紧研究制定实施指数熔断机制方案等不间断的制度改进与创新,夯实市场基础,提高市场效率,不断推动金融与经济相互适应、相互支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若一)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