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弄岗保护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先行者

文章导读: 弄岗保护区通过运用当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新理念、技术手段和方法,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促进改善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保护和管理体系。弄岗保护区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弄岗保护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先行者

文/李科 戴阳

p47+大山晨韵

大山晨韵

弄岗保护区是国家级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最早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一个北热带碳酸盐岩岩溶发育遍布的自然保护区。

2007年,弄岗保护区获得由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的“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自然保护区管理部分”,项目旨在广西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通过运用当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新理念、技术手段和方法,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促进改善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保护和管理体系。从此,弄岗保护区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学研究和科研监测成果显著

弄岗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越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开展各项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日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中心、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已把弄岗保护区列为教学科研基地。保护区管理局已先后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完成科研项目超过20个,研究方向涵盖了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分类等多个学科。

通过积极申报,保护区管理局争取到了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国际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森林重要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与示范课题—桂西南喀斯特森林重要物种监测技术与示范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森林重要物种资源监测技术与示范课题——灵长类物种监测技术与示范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鸟类新种弄岗穗鹛生态生物学研究》;国家级生态定位监测站项目“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弄岗保护区利用GPS技术,实现对各类野外调查数据的精确定位,并结合GIS、RS技术,将定位后的数据进行矢量化处理,将监测数据添加到GIS系统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类科研监测数据、对象的变化趋势,实现对各类科研监测数据的动态管理。并通过3S技术处理后的各类科研监测数据,能以更直观、更详细的方式通过计算机加以展示、分析、管理,为保护区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制定各类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在3S技术的应用已覆盖保护区所有基层保护站,运用新技术手段,收集各类科研数据,特别是物种监测数据形成;巡护纪录+GPS数据+数码照片的数据模式,初步构建了科研监测数据收集的常态化机制,使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多年的科研和监测,保护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争取和实施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建立15公顷永久检测样地1处,1公顷永久检测样地4处,发现动物新种1种(弄岗穗鹛),植物新种10余种,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

p48-1+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

p48-2+蜂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蜂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p48-3+望天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望天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管护升级提质,社区合作创新

弄岗保护区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生态本底图。通过GIS的使用,对野外巡护数据、监测数据及相关数据库的数字化管理与更新建立了更准确的信息数据库,更能及时分析保护区面临的威胁,调整保护区管理行动,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生态本底图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有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如今,弄岗保护区的白头叶猴、黑叶猴、蚬木、金茶花等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生态本底图上都有清晰明确的标识,为开展各个野外监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保障。

通过升级野外监测和巡护管理系统,在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的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上,弄岗保护区能及时掌握并制止盗伐盗猎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上有了质的提升,从而大大减轻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更加有效地保护好生态系统。

目前,弄岗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明显,白头叶猴、黑叶猴、叉叶苏铁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得到了稳定增长。

弄岗保护区通过与国际接轨,创新性开展社区合作,已经成立了2个森林保护区委员会(PCC),6个社区合作委员会(CCC),同时,社区的参与式监测也在陆续开展中。社区参与机构的成立和社区参与式监测的开展,为社区共管机制奠定了基础。

通过FCC/CCC的运作,几年来,弄岗保护区通过项目共发放种子基金项目资金50万元。同时,协调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6期,接受培训的社区居民达到了3003人次。涉及的内容包括:培训山羊圈养、科学养猪、甘蔗田间管理、甘蔗田间套种、甘蔗水肥一体化技术(即喷灌技术)、龟鳖养殖等。种子基金项目和实用技术培训的开展,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结构,提高了农民的技能,促进了周边社区的增产增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社区与保护区的关系。

在缓解野生动物危害方面,弄岗保护区利用GEF项目资金,开展了针对猕猴危害农作物方面的调研,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缓解野生动物危害冲突的措施。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tem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