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花坪:打造国家级保护区“升级版”

文章导读: 2014年9月,随着广西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落户花坪保护区,标志着花坪保护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迈进打造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新时代,把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打造国家级保护区“升级版”。

花坪:打造国家级保护区“升级版”

文/许连宝 李科

p45

1954年,在桂林花坪林区奇迹般地惊现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杉”。从此,花坪这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扬名世界,之前,中外植物学界一直断言地球上珍贵的古生植物银杉已经绝迹。

由于银杉最先在这里发现并命名,花坪于1961年成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批、广西成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1991年11月被批准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014年9月,随着广西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落户花坪保护区,标志着花坪保护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迈进打造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新时代,把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打造国家级保护区“升级版”。

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网络技术

花坪保护区管理局认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管理方式必然向现代化管理转变,这才符合形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自然保护区的形象、文化品味有效办法。因此,自然保护区必须尽快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走数字化、信息化的道路。

来到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多功能展示厅”门前,一块铜质的匾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由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授予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字样。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多功能展示厅”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保护区的实景沙盘和声电音像共同组成的直观演示分厅组成,在演示厅前按一定比例缩小的保护区全景电子沙盘中,可以感受花坪自然保护区全景图像有不同色彩表示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实验区及核心区,能直观显示保护区任何地方,只要确定想要找的部分,声电音像系统就会同步播放那部分的生态资源及分布情况;另一部分是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植物现场体验区,通过多台电脑触屏,只要轻轻触摸电脑屏幕,按照上面文字提示,就能轻易身临其境象在植物生长现场观看一样,可远可近地尽情欣赏珍贵树种模样,而珍稀动物的体验则是通过图片和标本来感官。

花坪自然保护区正在建设“五网二平台”项目,打造数字化、现代化保护区“升级版本”。五网是通过全时段动态红外摄像数字定位及网络等系统,构建保护区动植物监测网,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的生态网,覆盖实验区的巡护网,覆盖旅游小区的管理网以及森林防火监测网。二平台是保护区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保护区信息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平台,通过构建“五网二平台”项目,提升自然保护区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花坪自然保护区正在与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研制网络虚拟平台 ,通过3D技术,全方位虚拟自然保护区景象,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体验进入保护区的直观感觉。

此外,花坪自然保护区还要建造全国第一家动植物数字标本馆。

p46-1+红滩瀑布

红滩瀑布

p46-2+活化石--银杉

活化石--银杉

保护管理科学化

近年来,花坪自然保护区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体现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价值,以科研促进保护,以科研带动其他工作,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标准化,保护管理科学化。

与广西植物研究所共同在保护区内建立国家特种植物监测样地,定期对区内频危物种进行永久性监测,对银杉资源进行全测,撰写了《花坪银杉资源调查与天然更新分析》报告;与广西林科院开展“人工林银杉病虫害应急技术研究”课程,进行森林病虫害样地调查和森林病虫害测报、预报工作;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对花坪人工培植银杉进行调查和监测,完成了《花坪人工银杉林个体生态学和保护生态学研究》科研报告;与广西生态学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课题。

特别是花坪保护区积极配合中国科学院开展“银杉种群的生态和遗传适应性与种群复状的有效途径”的国家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并完成《银杉花粉生命力及其变异》的研究论文。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实施“银杉杂交繁殖试验”项目。

花坪保护区开展银杉引种栽培试验已获成功,还将进行有性繁殖实验,用科学方法保护和发展银杉这个国家级脆弱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tem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