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鳄蜥家园的守护神

文章导读: 2013年6月4日,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6万亩的保护区内,却汇聚了1384种维管植物,269种陆生脊椎动物和1371种昆虫类动物,其中,素有“活化石”之称的鳄蜥种群更是弥足珍贵。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硬是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从门外汉到行家理手,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鳄蜥家园的守护神

文/许连宝 陈盛文

p41-1+大桂山保护区的鳄蜥

大桂山保护区的鳄蜥

p41-2+人工繁殖成功的小鳄蜥

人工繁殖成功的小鳄蜥

2013年6月4日,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2005年成立到入选国家级保护区只用了短短的八年时间。

这是大桂山的最深处,苍翠葱茏,重峦叠嶂,是两广交界的地方。在6万亩的保护区内,却汇聚了1384种维管植物,269种陆生脊椎动物和1371种昆虫类动物,已查明的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科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其中,素有“活化石”之称的鳄蜥种群更是弥足珍贵。

这个从远古第四纪冰川后期顽强走过来的原始爬行动物鳄蜥,人类对之还是那样的陌生。国内乃至世界极少有研究鳄蜥的机构或专业人士,人类对这个古老的动物生存环境、习性、繁殖乃至疾病等知之甚少。

然而,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硬是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从门外汉到行家理手,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近10年来,20多名干部职工在大桂山的崇山峻岭中默默地守望,保护着珍稀濒危动物鳄蜥赖以生存的家园。

鳄蜥新家园

从保护局出发,乘车穿过高速公路后,进入乡间小道,来到宽阔的江面上,换坐机动渔船,拾江而上,两个多小时后来到保护区北娄保护站,这就是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繁育基地。

“这里是大桂山深处,专门为鳄蜥寻找的、最适合其生长环境的新家园。”一路陪同的阳春生局长介绍道。只见在山林坡地下游约2亩多的平地上,茂密的竹林中,长满着柳树、桫椤等本土原生花草,中间布满着大小不一、用水泥砌成的池子,池内山上小溪流下的天然泉水穿过,其他的旱地长满了花草,完全按鳄蜥野生环境仿造,池上安装防护网,防止鳄蜥天敌侵害。

在靠近山脚的一排排池子旁,还搭建了水泥架,一串串葡萄藤顺架而上,将为鳄蜥家园撑起一片清凉的天地。

每个池的上方装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和一个节能灯。摄像头用来记录池内鳄蜥活动情况,以便了解其生活习性,节能灯不是用来照明的,是专门为鳄蜥准备丰盛晚餐的,一到晚上,成千上万的小昆虫前赴后继,以“飞蛾扑灯”的方式,成为鳄蜥的美食。“以前,鳄蜥主要以蚯蚓为主,食物结构单一,现在食物丰富了,鳄蜥看上去成长更快,加上不定期清洁和消毒,鳄蜥的疾病减少,身体健壮,繁殖能力更强,生育率明显提高。”科研科罗树毅副科长介绍说。这位在这里默默守候鳄蜥家园多年的中年汉子,承受着别人无法忍受的寂寞,凭着责任心和爱心建设鳄蜥美丽的家园。

在罗树毅的宿舍里发现一个笼子里装着一只可爱的鳄蜥,原来这是一只受伤感染很重的鳄蜥。为拯救这个精灵的生命,罗树毅生怕出一点差错,把它带到自己的身边,日夜照料和医治。“医院不肯开药方,找来的书上也没有可用的医治良方,还只得探索着用土法治疗。”罗树毅有些无奈地说。之前,他曾专门到兽医站蹲守,学习了一些动物的治疗办法,用红花油给鳄蜥涂洗外伤后,再喂服土法配制的内药,现在笼子里的鳄蜥也慢慢恢复了健康。

阳春生局长解释说:“保护区条件简陋,加上鳄蜥这种动物非常稀有,目前,世界上研究鳄蜥的专著非常少,在防护和病症防治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保护局成立之后,科研工作都是靠着半路出家的“土专家”一路摸索过来的。”

在为鳄蜥搭建的家园里,有“夫妻间”、 “兄弟姐妹间”、“幼儿园”、“医务室”等各类鳄蜥特定的房间,罗树毅告诉记者,多年观察发现,繁育基地的鳄蜥“一公配二母”的组合最为理想,产子量较高而且比较健康。从2013年起繁育基地一般是“一夫二妻”,而且实行“终身制”。

2014年春季,繁育基地的12条母鳄蜥产下了74条小鳄蜥,刷新了人工繁育新纪录,并诞生了一次产下11崽的“英雄母亲”。,

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基本能熟悉鳄蜥的生活习性,如食物、冬眠及复苏时间等,并能熟练地掌握鳄蜥尾纹鉴别、雌雄分辨、野外救护及人工繁育技术、一般病症的防控及繁育池内的消毒药物使用。

“我们还要为鳄蜥搭建占地100亩以上的更好家园,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鳄蜥科普基地,我们的目标先从人工繁殖探索出一套鳄蜥保护经验,然后转向野外研究。”阳春生局长说。

p42+鳄蜥繁育池

鳄蜥繁育池

筑起鳄蜥的保护屏障

要保护好鳄蜥首先要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区管理局先后与大桂山林场和周边农村达成共管协议,从保护区外围入手,由外向内筑起一道道鳄蜥保护屏障。

保护区较大面积坐落于大桂山林场范围内,在共管协议书上,要求大桂山林场在经营林场内发现鳄蜥栖息地将保持原状,不得从事采伐、开路、炼山等生产经营活动,供保护局开展鳄蜥及其物种的保护和监测等科研活动。

在一处几十米高陡峭的山坡下,灌木丛生,野生芭蕉张开黄色叶子散落在青翠的竹林之中,茂密的丛林之中隐约传来溪水流淌的声音,这里是鳄蜥生活的山冲,原本属于大桂山林场的林地,为保持原有生态和鳄蜥的生存环境,大桂山林场主动停止了这里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在鳄蜥生活集中的山冲,还允许保护局拉起铁丝网建立保护小区。

保护局与周围世代生活在这片山区的农户约法三章,严禁非法狩猎、倒卖野生动植物和从事砍伐等。广泛开展野生动植物和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宣传,定期邀请农民召开座谈会,采取出墙报、发资料、贴标语,设立永久性护牌等方式,提高周边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现在附近农民随意放牛和打猎的习惯得到了彻底改变。

保护局按照鳄蜥分布区域设立了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依照功能区的等级分配保护力量,重点保护核心功能区。

为强化管护人员工作自觉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局采取了卫星定位管理系统,每个管护员巡山时必须佩带轨迹仪,每月按轨迹仪记录的巡山路线和里程计算工资收入。

“层层落实,处处设防,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线。多年来,保护区没有砍掉一草一木,也没有闲散的人员和家养的牛羊进入保护区。” 阳春生局长高兴地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tem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