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封面文章】陈江精神

文章导读: 陈为旧,旧则败,败则亡。然而,这个规律并不适合所有事物。因为陈江虽然名字上带了一个“陈”字,却只是一个符号,近年来,陈江发展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发和绿意盎然,令人侧目。从融入仲恺高新区,陈江的经济发展从此便进入了“快车道”,开启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主线的新篇章。

【封面文章】陈江精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黄斌 | 广东惠州报道

p32_副本

初夏的夜晚,陈江街道,霓虹灯闪烁。

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办事处门口的甲子路,一位市民向记者介绍,这就是陈江的中心区了。

这个在陈江当地居住了十多年的江西人说:“陈江越来越有城市的味道,也越来越像一座城。”

一眼望去,陈甲路排列着国美电器、肯德基、真功夫等国际、国内著名的连锁加盟店;对面以纯服饰店的门口,《小苹果》的主题曲正在夜色中回响。

虽然已是晚上8点,在陈江街头,驰骋着的一辆辆各色品牌汽车,恍若北京城里的寻常巷陌。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以摩托车作为主要代步工具。

道路不宽,两边铺设着草坡,间植花圃与树木,沐浴着夏季的夜色和风,宁静、悠然,不远处隐约错落着一片片小别墅,以工业著称的陈江,竟有几许欧陆小镇的别致。

夜色下的陈江街巷熙熙攘攘,繁荣而有生气,正在迎接着蜕变。

如同广东很多专业镇街一样,各种机遇加速了陈江的城市化进程。这改变了陈江街道以及其下辖村庄的面貌,也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但正如陈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勇辉所说,陈江正在从城镇化赶往城市化的路上。

其实,陈江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在陈江街道的两侧,一个个建筑工地上空日夜响彻着的机器的轰隆声,就是答案。

忆往昔,上世纪50年代末,供销社、信用社、邮电、交通管理站等在辖区内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了这个当时还是农村的乡镇,陈江人意识到机遇来了。

在机遇面前,陈江历任领导班子,勇于开拓,敢作敢为,抢抓机遇,在惠州市各乡镇中率先发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初,陈江已发展成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各个乡镇的前列。

步入21世纪,陈江的发展更为迅猛。尤其是2008年以来,陈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均达两位数。其中,2012年的增长率高达63.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6.58亿元。2013年,陈江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突破了1000亿元。

近千亿的工业总产值规模让陈江街道成为“中国千亿大镇”的一员。说起千亿大镇的形成,陈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勇辉向《中国经济周刊》坦陈,“这离不开‘陈江精神’:创新、拼搏、担当、团结。”

p34

p35

勇于创新

陈为旧,旧则败,败则亡。然而,这个规律并不适合所有事物。因为陈江虽然名字上带了一个“陈”字,却只是一个符号,近年来,陈江发展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发和绿意盎然,令人侧目。

在这里,从粮食、蔬菜、花卉、水果等四大种植板块的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到产研集合的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从3个“一平方公里”新型产业园区到遍布全球提供创业服务的孵化器;从现代服务业到日处理3万吨的第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从全面铺开的文体活动室到各具特色的岭南客家新农村,陈江从未甘于旧,也从未减少创新的渴望。

陈江,全称是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办事处,位于惠州西南部,距惠州市区40分钟车程,邻近深圳、东莞、大亚湾。2006年,陈江撤镇改街道办事处;2010年2月,陈江与另外4镇(街道)和4个工业园区,一同被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

从融入仲恺高新区,陈江的经济发展从此便进入了“快车道”,开启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主线的新篇章。

2014年,国内经济环境日益严峻,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换挡”期。面对困难,陈江创新开拓,拼搏实干,多项经济指标绝对值继续领跑仲恺高新区各镇(街道),其中GDP和工业总产值两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年突破2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8.8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8.5亿元。

“在总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陈江的各项指标依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新态势,探索出了一条既有陈江特色又有创新示范的发展路径。”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成湘东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说起陈江街道的改革创新之路,独具特色。

从1979年实行“五定一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分离,陈江开始有了“鱼塘外包”、“香港菜农承包农田种植”等规模化经营方式,土地实现有偿租赁;到1987年,陈江获批为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城镇,开始进入大规模发展工业阶段。

同年9月,镇领导果断决策,签订了第一份土地出让(租赁)开发合同,开启了出让土地开发(使用)权的新一轮建设潮。

经过“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的发展浪潮,跨时30多年的社会经济变革,陈江迎来了惠州市第一个“千亿大镇”的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以三星电子为支柱的移动通信终端产业、以元晖光电为支柱的LED产业、以信利AMOLED为支柱的平板显示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并已做好“三次创业”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准备。

“陈江的创新主要是结合仲恺高新区扩区来做的。”刘勇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高新区实行的是大部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结合仲恺区的体制改革,陈江街道做了很大改进。

实行信息化,是陈江体制改革进行的创新之举。据记者了解,陈江采用信息化手段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如今,陈江是仲恺高新区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效率最高、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街道。

2015年,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陈江率先在全市各镇(街道)提出建立创客空间和孵化器,通过科技孵化体系建设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这次创新之举,是又一个可以载入陈江历史的举措,如果成功,陈江将成为街道建立创客空间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创新,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一种陈江精神。”刘勇辉表示,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陈江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历任领导班子的务实创新,为陈江的快速腾飞夯实了基础。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为人先的陈江精神是陈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发动机。

“陈江的历任领导,都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成湘东这样评价陈江的领导班子。

正是由于有了一个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近年来,陈江不断用创新引领发展,逐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小镇,跃升成为惠州市首个“千亿大镇”,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2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陈江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敢于拼搏

“你是陈江人吗?”当记者问起,无论是陈江街道办事处的干部职工,还是这里工作的各行业的企业家,几乎都众口一词:陈江人。

在陈江,不管是否在这里出生,只要在此安家落户,能扎下根的,都是地道的“陈江人”。而扎下根,意味着通过努力,再努力,不惧艰辛,是用自己的双手承担起了家庭、企业和社会的责任。

朱文彪,嘉盛餐饮的老板,引导公司老员工入股并帮其承担风险,并支持自己的厨师长另开门户;高启峰,机缘巧合下让他站在陈江的土地上,白手起家,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将更多的温情送给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杜玉林,从咖啡馆到文化广场,帮助流动商户找到“家”,并以陈江的经验为基础,将流动商户的疏导方法带向了整个惠州。

他们作为陈江企业家群体中普通的一小部分,正在诠释着陈江人弥足珍贵的精神内核:敢于拼搏。

不只是企业老板,敢于拼搏的还有陈江街道历届领导班子。

在对企业的采访中,说起陈江街道的历届领导,有近乎一致的认知:他们都秉持着艰苦奋斗、务实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

根据《陈江街道2014年至2017年经济发展目标》,到2017年,陈江街道将打造成为仲恺高新区建设创新引领科技新城的核心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950亿元,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财税总收入91.8亿元。

如果说这还只是陈江街道经济发展在量上的高指标,那么,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等则属于质上的严要求。量与质之间如何平衡,怎样引资,引怎样的资,也就格外重要。为此,陈江街道还特别成立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负责大型项目的引资、协调和推进。

多少个日夜,为了顺利谈下高质量、高科技的投资方,他们废寝忘食,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时间,常年如此。

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陈江的招商引资,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主动邀请外商到街道进行洽谈,一方面不辞辛苦积极走出去,赴香港、深圳、东莞等多地招商,以陈江招牌式的优质服务、优惠政策,吸引商客,留住商客。

用刘勇辉的话说就是:“为了增强外商投资陈江的信心,陈江街道坚持‘亲商、富商、安商’,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并每年召开企业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

经济发展,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面对产业的转型升级,陈江专门成立了技术创新项目工作组,制定了《陈江街道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对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统一规划和部署。

为加快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在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陈江街道引进了信利AMOLED、元晖光电、百勤石油、锐嘉科、海格等科技型企业入驻“三个一平方公里”产业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陈江人敢于拼搏的写照。

p36+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在仲恺高新区委书记钟一尔的陪同下在陈江街道澄海村调研。

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在仲恺高新区委书记钟一尔的陪同下在陈江街道澄海村调研。

敢于担当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回首每一段历史会发现,大时代必有大担当。在每一个大时代里,必有承载着大担当的仁人志士,以及那样一种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的大担当精神。

陈江是廖仲恺先生的故乡。陈江街道作为仲恺高新区的一员,在高新区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里,一直保持着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仲恺精神,担当起助力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排头兵的先锋的重任。

陈江街道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不足仲恺高新区的六分之一,只有惠州市的千分之七,而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却达268.83亿元,在经济总量上占了仲恺高新区的半壁江山,占了惠州市约1/10的比重。这就是陈江作为一个镇域经济体对全区、全市的贡献,这就是陈江担当精神的体现。

陈江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刘勇辉说:“陈江的发展轨迹表明,主要靠的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探索、担当精神。”

陈江位于深、莞、惠之间,率先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前来落户,并瞄准当前的经济趋势,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电子工业和高新技术体系,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江有着高效的行政团队,按企业运作模式,要求工作人员准点打卡上班。它还投入巨资兴建基础设施,优化生活环境,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当然,陈江的发展并非坦途。当前对龙头企业过于依赖,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管理上的困扰,受行政决策权的束缚等等,无不存在隐忧。

居安思危方能未雨绸缪。面对艰难繁重的基层工作任务,陈江街道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动工作,做到能担当、善担当、争一流。

一直以来,陈江街道以惠州市城市发展次中心的定位来要求自己,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商贸业的繁荣。

在惠州市,提出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潼湖生态智慧区位于仲恺高新区西部,以潼湖湿地地区为依托,占地包括潼湖湿地在内的潼湖镇、潼侨镇、沥林镇和陈江街道办事处沿湖周边部分用地,共141.16平方公里。项目核心以生态智慧、和谐共生、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建设符合湿地文化特质、客家文化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创新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发展示范区。

对陈江而言,又是一次发展机遇。为此,陈江街道积极作为,抢抓机遇,提前谋划,精心部署,依托仲恺高新区布局建设的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终端、LED、平板显示产业,主动对接国际化发展大潮,引入“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积极搭建要素活跃、聚焦创新、招才引智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力争打造全市第一家镇(街)主导建设的国家级孵化器,全力推进街道健康产业体系的形成。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对陈江人来说,勇于担当已经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更是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

团结奋进

对一个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的行政团队至关重要。

陈江在发展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陈江的现实是,可用土地少,直接导致征地工作难。刘勇辉坦言:“目前陈江有几十个项目排着队,就是落不了户。难就难在:土地资源稀缺,用地指标紧张,征地工作推进困难,既要依法依规做好征地工作,又要保证群众权益,解决安置农民出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陈江街道相关负责人发挥团结奋进、敢于担当的精神。在村里,这些人为征地到处奔波,甚至家里老人、小孩生病都没时间照顾;一些村干部,同样舍身去为征地忙碌。为做好征地工作,大家团结一心、凝聚在一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其实,行政团队的管理与长期的干部培养分不开。陈江精神的精髓——团结,就孕育在干部队伍的培养当中,这也是陈江担当的具体表现。

成湘东告诉记者,“陈江的干部职工都是比较严格地执行上下班时间,上午8点半,下午2点半准时打卡上班,纪律性强。组织其他活动,效率也非常高。同时,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把镇街一级的干部理念和思维、工作方法升级到一个新的要求。另外,通过制度加信息化,来优化和规范机关的审批办事服务等,打造阳光街道。现在陈江街道各部门的办公都在OA系统上完成,这有助于队伍的规范和效率的提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陈江街道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

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攻坚期的新形势和艰巨任务,没有丝毫退缩,居安思危、举重若轻,坚定地以争当“惠州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排头兵中的先锋为目标,牢牢把握“三次创业”发展主动权,以新思维、新姿态投入新的“五年大发展”。

尤其是,顺应经济形势,陈江主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环境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战略规划,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创造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实际应用,更加重视市场运作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些都为陈江再度实现腾飞奠定了基础。

当然,未来陈江的发展并非坦途,但是,陈江人相信,只要“陈江精神”在,它所绽放的光芒仍将持续闪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tem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