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高端访谈】“千亿大镇”的发展出路在于创新

文章导读: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陈江街道作为广东省的经济强镇和惠州市首个“千亿大镇”,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继续保持经济活力?

 “千亿大镇”的发展出路在于创新

 ——成湘东主任前往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学习后的一次访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 黄斌 | 广东惠州报道

当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速保持“中高速”发展将成为常态化。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陈江街道作为广东省的经济强镇和惠州市首个“千亿大镇”,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继续保持经济活力?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江街道办事处主任成湘东于今年6月带队前往北京中关村创业街考察,并提出在全市率先建设首个乡镇牵头主办的“创客空间”,陈江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来做这件事情?

p27+成湘东主任到中海油陈江储运中心检查安全生产

成湘东主任到中海油陈江储运中心检查安全生产

提出建设“众创空间”是由陈江的发展基础和城市定位所决定的

《中国经济周刊》:陈江作为“千亿大镇”,是基于何种背景和原因前往北京考察,并提出建设“众创空间”?

成湘东:陈江抓住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轮经济发展大潮,在传统的区位优势、土地投资、劳动力等经济发展三要素的拉动下,我们抓住了先机。历经过去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陈江街道在惠州的各个镇(街道)里脱颖而出,有了今天的发展规模和成就,2013年至2014年连续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惠州市首个“千亿镇”。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陈江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们的产业结构可以用一组数据来概括那就是“18613”,即农业占1%,工业占86%,服务业占13%,三次产业的比重不协调,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中,三星电子的产值占了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表现为“一支独大”、“月朗星稀”的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陈江,作为一个工业重镇,如何面临新常态,在产业上实现创新发展?首先,陈江人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别人不敢做的我们敢做,才能在惠州市各镇(街道)中抢占先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先行一步”和陈江的“先行先试”让陈江快速迎来了第一个工业化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我们现在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土地人口红利”发展模式肯定难以为继,尤其是陈江快速发展带来了产业与城市融合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和能力不足等一系列新问题。

基于对陈江产城融合和创新体系的思考,今年6月,我们去了北京中关村创业街考察学习,并对“创客空间”和“青年公寓”作了侧重了解。在很多人认为乡镇人的鞋上还沾着泥土,为什么会考虑“创客”这个事情?而且“创客”是一线城市近两年开始盛行的,起于欧美,是一种新型的业态和创新的模式,在乡镇能存活吗?我认为首先这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由陈江的发展基础和城市定位所决定的。陈江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建成区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旧城镇、旧厂房、城中村的改造任务较重,社会管理面临的压力不小,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发展成熟且集聚创新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上可以为陈江提供许多可借鉴的经验,陈江作为仲恺高新区的核心区,肩负着新型城市化和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基于以上的多重考虑,我们才把目光聚焦到了北京。

中关村创业街就是通过对老旧街区的重新改造,把没落的街区打造成创客、极客、投资人喜欢去的创意空间,并将创新技术、风投、创新服务等要素聚集在一起,采用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创意变做产品,把产品变成可投入市场的商品,当新技术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将为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动力。陈江区位优势明显,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产业体系,并且吸引了相当部分的技术研发团队和人员在这里创业就业,我们相信陈江有这个基础,并且很明确地感觉到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要把它(“创客空间”)迎接过来,与陈江的产业创新体系相结合,与城市发展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担当重任,实现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陈江将从产城融合发展、创新体系建设和城市创新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当前,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国上下一盘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陈江早已瞄准“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突破口的基层创新发展之路,于2013年启用了“曙光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开启了创新治理的新篇章;2014年首次建立镇(街道)主导建设的“协同办公系统”,有效提高了基层协同调处能力和行政办公效率;2015年对曙光社区网格化平台进行了升级,正式筹建“曙光智慧社区试点”,在智慧网格的基础上推出智慧治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党建,并计划作为全区试点进行推广,决心在提升机关效能和社会管理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子,全力打造“阳光街道·幸福陈江”。

p28+陈江创客空间效果图

陈江创客空间效果图

《中国经济周刊》:“创客空间”还只是一个新的事物,它能承担起千亿大镇转型升级的重任吗?

成湘东:陈江拥有国际巨头三星、国内五百强TCL,还有一批中等规模的比较好的公司,比如元晖光电、海格电子、中京电子、百勤石油、锐嘉科、TCL液晶、龙旗、亿纬等一批自主研发型的企业,形成了以移动通讯、LED、平板显示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还有一批陈江起步发展时的元老——港资台资企业和大量的小微企业。陈江也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我们街道有十几万的产业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占全街道总人口的70%以上,而且大部分是外来人口,不少是深圳、广州、东莞迁来的,其中研发人员不在少数。最近深莞惠城际轻轨正在试运行准备通车,陈江已处在深圳东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内,陈江的综合生活成本却比深圳低数倍,陈江具备了建设“创客空间”的基础条件。

“创客空间”现在是炙手可热,大家的眼球比较容易被吸引,但我们真正想让大家关注到的是创客空间背后的创新体系建设,创客空间事实上只是创新体系里的一环。目前我们已在陈江观田村开始启动建设陈江创业大厦,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并力争在三年内申报为国家级孵化器。孵化器由企业运营,实行市场化运作。这次考察回来,我们还考虑把首个“创客空间”设在人流密集的深莞惠轻轨陈江站附近的城市综合体TOD,因为那里人流量大,年轻人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很可能在逛街购物时就发现“创客空间”。我们也有可能与深圳、北京等地的创客空间合作,建立O2O创客交流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从对文件的解读我们得知,创新的基本条件是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陈江要打破传统格局,在新的经济领域崭露头角,就要想方设法创造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让创新要素能够实现自由流动。仲恺高新区今年5月份给陈江孵化器颁发了“众创空间”牌匾,陈江在这个时候提出“创客空间”的概念,目的是吸引大家对乡镇创新体系建设的注意。我们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核心区之一,将要迎来一个重大的变化格局,我们不仅要在传统的实体经济领域保持发展,更要在新的经济领域树立自己的地位。

九支风投基金为陈江“创客空间”提供融资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创客空间”与孵化器、加速器都是新生事物,都是“舶来品”,“创客空间”最早起源于欧美,您对这些新事物是怎么看的?

成湘东:首先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三者的关系。比如年轻人有一个idea,打个比方是录音笔,你在录音笔的麦克风上有一个更好的想法,要做一个创新,但他只有想法做不出成品,就可以到创客空间去,也许TCL或三星电子有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在那里,他们可能就会碰出一个项目,可能做一个专用特定小众的录音笔。回头老板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想法很有前景,他可以做天使人,给些资金先做出样机,然后进入风投。如果项目有前景,可以争取到A轮投资,如果需要office,可以申请进入孵化器,得到创业初期所需的创新创业服务;技术成熟可实现量产,B轮投资就来了,可能会催生新的上市公司,如果要自己生产不需要代工,就可以申请去加速器。“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分别是针对创意项目的起步、萌芽、成长期给予不同支持,创客是最早的。

“创客空间”就是一个公共会客厅,汇聚八方达人,碰撞思想,寻找渠道,搭建平台,然后就是解决资金问题,比如获得天使轮融资,就是一个解决资金的平台。目前,仲恺高新区引进了“粤科恺炬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创投基金”、“恺萌”、“时代伯乐”等9支风投基金,为陈江“创客空间”提供融资支持。只有草根在这里聊没有钱是没办法实现的,我们所要创造的是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这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行业协会、风险投资人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支持。只有把这些要素的活跃度都调动起来,自主创新才不只是一句口号。

陈江离深圳很近,就像昆山离上海很近一样,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地缘优势,把创新创业体系做得更扎实,与镇(街道)的发展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惠州是个好地方,我们这里有文人墨客、创客友人喜欢的惠州西湖,有拉动经济快步前进的交通路网和城际轻轨,有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有两大千亿产值的经济发展引擎,我们正在小步快跑地跟上国内外创新发展的最新形势,以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建立新的创新格局、探索新的社会创新管理模式,来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p30

“技术+制度”相结合创新内部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您在前面提到将“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与社会创新管理相结合,目前有哪些具体举措?

成湘东:经过新一届陈江街道领导班子的积极探索,我们提出了“智慧发展”与“智慧治理”的理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乡镇,基层治理的任务较为繁重,承担了流动人口管理、出租屋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安全生产与消防、城市面貌管理、环境卫生、生态环保、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劳动与就业以及党建、妇联、团委、工会、老年人等10多项社会管理职能,以往的情况是各条线的工作基本是分兵把守,部分业务在开展过程中脱节严重,造成事事看来有人管、实际却无人管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陈江充分整合信息化管理资源,通过“技术+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内部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全力建设“阳光街道、幸福陈江”。

创新考勤“技术+制度”。陈江于2013年开始试行“上下班刷卡拍照”与“外出登记制度”、“请销假制度”、“班子领导大堂值班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延续陈江街道办事处上班签到的优良传统,并将笔签变为IC卡刷卡、人脸拍照识别的签到方式,以技术手段进一步规范考勤;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考勤制度,严格执行外出登记制度、请销假制度和班子领导大堂值班制度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勤管理,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启用智慧协同办公系统。陈江于2013年底正式启用了“阳光街道·智慧陈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同时搭建了“掌上政务”办公平台,成功实现移动办公。街道所有来文发文(非密件)、内部请示、工作沟通、工作动态都可以通过“掌上政务”APP及时登录查阅、办理,每项事务的办理进度可以随时查看、督办,平台会对每个人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工作效率报告。协同办公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2014年,陈江正式启用了“城市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了城市智能管理指挥中心,在街道辖区范围设立了237个监控节点,通过采用指挥中心、智能监控、执法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街道辖区内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等城市管理的12个方面进行全天候智能化监控,将管理的“触手”深入到每一个街道角落,形成全方位、多部门联动协同的工作模式。

升级智慧社区试点平台。在将基层业务按条块划分管理的基础上,借助航拍、三维地图等科技手段和前期的数据采集工作,构建“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为目标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即在三维地图上就可查看楼房信息、企业门牌号、楼房或用人单位消防设施,点击房屋可以查看业主是谁、出租给谁、人口的流向、住户的信息等。同时,建立与技术手段相协调的管理制度,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完善网格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对突发事件、矛盾纠纷、消防安全、公共设施抢修等工作的应急能力,以及对居民的投诉、举报、咨询等的反应处理能力。

p31+成湘东主任接受采访

成湘东主任接受采访

未来会成为惠州南部科技新城的CBD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陈江创新发展的未来蓝图是什么样呢?

成湘东:2010年仲恺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由12平方公里变成了500平方公里,陈江被纳入高新区辖区范围,写入了高新区整体规划,处于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内,陈江辖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所占高新区面积不到1/6,但工业总产值几乎占了高新区的一半,GDP也差不多是一半。仲恺高新区是助力惠州市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排头兵,陈江是这个排头兵的先锋,因此,陈江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创新方面的思路是比较明晰的。

由于陈江是工业化催生的城市,城市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短板。仲恺高新区就是以规划先行引领顶层设计,下了很大力气和决心来做规划,邀请了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了《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陈江被整体纳入高新区规划中,并作为仲恺的中心区予以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陈江按照“东西拓展、南北提质、中部强核”的总体策略,编制了《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名镇名村建设规划》和《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发展规划与近期行动计划》。目前,我们已完成LED产业园、五一大道、陈江南区、白云片区、五一北等5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陈江大道西、潼侨-观田片区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

陈江作为仲恺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已经是深莞产业转移的集聚区、仲恺高新区的产业升级区,以及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城的起步区,我们将继续发挥毗邻大亚湾、深圳、东莞的区位优势,以莞惠城际轻轨陈江站即将建成通车为契机,利用潮莞高速、惠河高速、惠盐高速等核心交通枢纽网络,构建陈江“大交通”格局,全面打通“陈惠侨”中心区环路与主次干道的“关节点”,今年上半年重点推进陈江大道北段、观田路、横一路、纵一路等道路(含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产业方面,我们将坚持聚焦“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在重点发展龙头产业的同时,培育成百上千的科技型的、创新型的小微企业。我们还将高标准规划建设三个产业园区,重点引进符合产业体系的高新技术企业。陈江作为潼湖生态智慧城的起步区,还将率先做好智慧城的服务配套设施,做好产业规划和布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惠州南部科技新城的CBD之一,科融新区、国际合作产业园、科技教育园也将落户在智慧城的起步区内,湿地公园环绕,气候景色宜人,将来还会引进科技教育等机构,吸引大量的人才来这里。希望经过“三次创业”和“五年大发展”,力争把陈江建设成为国家级创新创业镇(街)示范高地、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惠州市自主创新发展高地、仲恺高新区改革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tem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