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评论:大宗商品10年牛市结束

尽管美国股市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暗示了世界经济停滞和衰退的发展趋势。

【热点观察】大宗商品10年牛市结束

陈思进

尽管美国股市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暗示了世界经济停滞和衰退的发展趋势。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季报中也称,尽管今年二季度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但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疲软。大宗商品指数显示,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已跌至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下降幅度为40%以上。

其中,石油和铁矿石价格下跌最为显著。石油价格从去年年底开始快速下降,现在徘徊于50美元一桶,“腰斩”了一年前的价格;铁矿石价格从2011年的峰值下跌了77%,包括工业金属铜、锌、铝,其价格也都创下6年来新低。因中国工业金属需求占全球的40%左右,中国第二季度GDP 7%的增速,是近20多年来的最低纪录(而且中国将过剩的铝出口,并关闭老旧或低效的生产厂商),对大宗商品需求也会减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原材料出口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个国家严重依赖中国的需求。油价大跌重创加拿大经济,被加拿大央行行长描述为“残暴”,令加币兑美元价值急剧贬值,加拿大央行不得不以降低利率刺激疲软的经济,其负面影响是加剧了住房价格泡沫,比如过去一年,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房价上涨了9%。

7月22日,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股票市值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价。尽管铁矿石价格下跌,但必和必拓将继续提高产量,以期驱动成本较高的生产商退出市场。而疲软的铜和石油价格下跌也重创了必和必拓,公司计划今年将削减铜、石油和冶金煤(用于炼钢)的产量,减少2.5亿~6.5亿美元的利润。

上述现象似乎越来越表明,全球大宗商品的繁荣“超级周期”(super-cycle)已然走到尽头。所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指因供应限制和新兴市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的需求,带来价格上涨超过平均周期,但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使许多商品价格全面走软。

显然,这20多年来,欧美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救市的凯恩斯主义,将救急之法当作了救穷之术,演变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模式: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发新债还旧债,长期保持赤字财政,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繁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赤字规模越来越大,负债水平越来越高。更为严重的是,财政赤字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模式,即信奉提前消费、信贷消费这样的借贷支出模式,这模式已然进入了死循环。这种“希腊”其实并非希腊独有,而是欧洲的普遍状况,使得欧洲陷入经济衰退,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而且,全球70%以上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技术层面而言,随着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便自然下跌。当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美元贬值时,通常对冲基金的投机资本,甚至普通基金会进入更有利可图的市场。投资者会卖空美元,并做多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价格因此上涨。

近来,越来越多投资者不再青睐大宗商品交易。根据彭博社统计,近期有13种主要大宗商品的合约数量在去年下降了19%,这是12年来的最大降幅,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下降幅度。这主要是出于欧债危机及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的担忧。因而大宗商品长达10年的牛市,显然已经结束了。

现今新兴市场和欧美国家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这对华尔街来说也至关重要。华尔街有一句常用语:“不怕牛市,不怕熊市,就怕猪市。”所谓的猪市,意味着市场犹如一潭死水,没有进进出出的量,那么钱要从哪里赚?所以,华尔街最喜欢市场上下起伏波动,最好是天天坐“过山车”。因此,大宗商品市场是对全球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然而因为华尔街的炒作行为,使这面镜子颇像游乐场的哈哈镜,扭曲了本来的面貌。

(作者系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若一)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