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输油站纪事:北纬53度的坚守

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穿越中国最北端漠河境内不到30岁树龄的次生林,放眼望去,尽管眼前一片郁郁葱葱,但显见的稚嫩仍然刺痛人心。

【产业·公司】北纬53度的坚守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输油站纪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 | 漠河报道

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穿越中国最北端漠河境内不到30岁树龄的次生林,放眼望去,尽管眼前一片郁郁葱葱,但显见的稚嫩仍然刺痛人心。

用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大庆(加格达奇)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振江的话讲,28年前经历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森林大火,让这片一度化为焦土的林区尚处于50年生态恢复期之中。尽管那一棵棵小树自顾自地茁壮成长,但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已是极为脆弱、敏感。

路的尽头,是筹划了16年,建成不到6年的漠河输油站。

漠河输油站是中俄原油管道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我国纬度最高、冬季气温最低的输油泵站。

输油站位于北纬53度。冬季白天不足6个小时,夏至前后凌晨两点天就开始亮了。最低气温可达零下52.3摄氏度,全年积雪达8个月之久。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来采访的某电视台女记者握着话筒在冬季的寒风中采访,等采访完,女记者哭了,因为她的手不能动了。

在通往输油站的这条路还是砂石路的时候,站里的员工被隔在森林的深处,暴雨、暴雪随时会让这条路成为天堑,员工们何时能够回家,他们经常自己也不知道。

曾经没有电视信号,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的日子让寂寞成为这里生活的常态。可就是当年这个95%的员工都不愿意来的输油站,从2011年1月1日开始输送原油,到2015年7月9日记者抵达的时候,已经安全运行1651天。

未来15年,俄罗斯还将通过这条管道每年向我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最大年输量3000万吨。

肩负特殊使命的输油站

起自俄罗斯远东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界江黑龙江,止于大庆林源,一个全长千余公里的跨国能源大动脉——中俄原油管道就这样静静地深藏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大庆(加格达奇)分公司所管理运营的漠大线(黑龙江漠河至大庆段)跨国原油管道连接着中俄两个大国;作为原油进口通道,它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所辖管段途经大兴安岭山脉,沿途分布着森林、沼泽和冻土层,自然条件恶劣,经受着多项世界罕见的极限挑战。输油管道埋在冻土层之下4米深的地方,即使在冬季,原油也不会冻结,这也保证管道不容易被外力破坏。

漠河输油站建在距兴安镇约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小镇上的人说,如果不是突然有了这个让小镇热闹了许多的输油站,这里生活的人们怕是也要绝迹了。

这是一座肩负着特殊使命的输油站,是1030公里中俄原油管道(其中中国境内925公里)中国境内的首站。输油站地面设施中最显眼的是12个巨大的储油罐,每个都有7层楼高。进入工作区的人们必须穿上防静电的工作服和头盔,不能带明火也不能接打手机。这里有先进的监控设备,远在北京和廊坊的指挥中心都能看到现场情景。

据中石油工作人员介绍,每年从这里进口的俄罗斯原油约占中国总需求的5%,到目前为止,除因俄远东地震曾短暂中断几小时外,这条管道一直稳定运行。

安全对漠河输油站来说异常重要,李振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最怕的就是晚上10点以后电话铃声响起,但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处在“24小时压力之下”。“绝对不能出事,不能让一滴油流进眼前这条黑龙江。”李振江说,“这已不仅仅是这里的生态要求,江对面就是俄罗斯,出一点事可能就是国际大事。”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管道穿越林区420公里,落叶松、白桦及低矮灌木遍布,遇火易燃。无论是建设阶段的管道焊接、气割等动火作业,还是运营以后的维护保养,都让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李振江感慨道,“1987年大兴安岭那场大火太可怕了,我们可不能做大兴安岭的罪人。”

中俄原油管道面临的建设维护难题是世界级的,对安全环保则提出了更高要求。雪天巡线曾经让一个年轻员工累得宁可冻死也不愿爬起来,而这是在8个月的冬季里漠河站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

据悉,中石油在漠大线投入的安全专项资金高达8.85亿元,占总投资的12.8%。

小站遭遇“四大难”

李振江,一口浓重的北京腔,当年毕业分到东北这个遥远的边陲之地时,他爸爸在地图上找了又找,随后心凉了半截。他对记者笑称,“住宾馆开发票时,加格达奇经常被宾馆前台当成是国外地名。”

李振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些父母得知孩子被分到加格达奇的时候,一家人捧着地图找不到时哭,找到了更哭。以至于来到漠河输油站工作的孩子,只敢和家长报喜而不敢报忧。”

漠河站员工面临“四大难”:出行难、就医难、婚恋难和户外活动难,“小姑娘在这个地方谈恋爱,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我看着都心疼。”李振江说,“小伙子找对象更难,因为女孩子少。已有家庭的员工也大多长期两地分居,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照顾怀孕生产的妻子,更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近两年,漠河输油站的出行难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从漠河县城到兴安镇的道路正成为一条比当初砂石路宽阔得多的柏油路,其中的一段就是专门为输油站修建的。即便道路总长不过200公里,但开车穿越原始森林的过程仍然要4个小时左右。由于往来车辆极少,途中90%的地区没有手机信号,一旦出事,用手机无法对外求救,所以步话机是输油站员工的必备工具。

李振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组建之初,没有人愿意来漠大线工作,因为大家对聚少离多的日子过怕了。事实上,加格达奇分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一项技能,公司在把员工分到漠大线沿途各站的时候会根据岗位工种进行分配。然后根据员工的家庭情况,孩子小的、父母年龄大的老同志分得近些,年轻的远些。

即便有了这些原则,但是在把员工们带到各个站的时候,李振江还是想了一些办法。“一是选择了最好的季节和日子,我们把时间定在了8月8日。二是谁分到哪个站事先没有告诉,而是到了一个站通知一批人下去。”

终于只剩下去漠河站的员工了,李振江因为要在加格达奇和地方沟通,就没有跟着员工们进站。当晚8点,他突然接到电话,说车掉沟里了,随后对方的手机就没有了信号。

后来大家才得知,车在泥路上打滑发生了侧翻,好在没有人员受伤。侧翻地距离兴安镇20多公里,没有信号请求救援,人们只能各自扛着行李往前走。兴安镇的人左等人不来右等人不来地接出来后,他们发现的是一支狼狈不堪的40余人的队伍。他们在兴安镇好不容易找到一辆面包车,到后半夜3点才把这些人全部运到漠河站。

站里熬了姜汤准备了晚餐,赌着气的一行人哪有心情,脾气不好的甚至是把宿舍门踢开后把行李扔进去的。但李振江告诉记者,“就是这群可爱的员工,第二天就开始执行任务,一点也不含糊。”

李振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站里已经有男孩子女孩子谈起了恋爱,他心里的滋味也是五味杂陈,因为结婚后的孕期保养站里的食堂很难做到,孕检医院离这里好几个小时,路上的安全如何保证?

李振江表示,任何一个团队,都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中石油的三代员工,从第一代员工的“人到岗心到岗责任到岗”,到第三代80后、90后员工,这些被质疑不能担当的一代,践行的依然是“北极饮冰难凉热血”的热情。

让每一个人都有希望

特殊的使命,艰苦的环境,如何让员工们心甘情愿地坚守,这已不是通过单纯的思想教育就可以完成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屡试不爽的精神法宝。李振江告诉记者:“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我说有理想也能让磨推鬼。”

漠河站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成为这些员工“驻守神州北极、为共和国加油”的动力所在。据悉,一年中,员工们有2/3的时间在站上一起度过,站里年轻人多,漠河站就专门购进体育设施,建立了北纬53度书屋、青年剧场、画廊等富有特色的文娱场所;成立了艺术联合体等八大社会团体;漠河站站长张春青还在站里发起了戒烟活动,并定期组织羽毛球赛、篮球赛。如今,“健康工作、健康生活”已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理念。

漠河输油站的加林达计量交接站设在俄罗斯境内的作业区,与漠河站隔黑龙江相望,漠河站的8名员工常年坚守在那里,很难有机会“回国”省亲。特别是春节,身处异国他乡的他们乡思之情更浓。为了让这8名员工与国内同事共赏烟花,张春青就想出了“隔江跨国赏烟花”的方法:站里提前打电话约他们到江边,再如约准时点燃烟花。

这一“约定”已坚持了3年。

“有人质疑当年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说法,我认为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来理解这句话。我们现在强调企业精神、大庆精神,并在这种文化中发展自己企业的子文化。”李振江说。

漠河站提出的“镇守神州北极,为共和国加油”的“北纬53度文化”,就是结合自己单位的行业特点、企业所处的地域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在李振江看来,企业文化也要生产文化产品,也要有成果,也要一样看得见、摸得着。

“企业文化第一要生产的就是人。我们因此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李振江说,“第二是业绩,我们5年间就获得百个标杆单位称号,从中石油几万个基层单位中脱颖而出。同样,企业文化也让每个员工都成才,企业为其搭建平台,让大家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李振江向记者介绍,“在漠河站,除去走向管理岗位这一种职业规划外,走技术通道的蓝领、高级技师,他们的待遇一点不比领导差。而工作好的员工我们还会向上级单位推荐,原来的翻译于志博就是在漠河站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年后被调到管道公司的。这样的人才流动有50人之多,都输送到了更好的岗位。”李振江说,“这些二十七八岁的孩子,从校门到社会,来到这里,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在一起喝喝酒,但现在连酒都不怎么喝了,因为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我们不能让他们的时间都荒废了。”

为此,他们和北京石油大学联合成立了“成才在漠大”研究生班,这些年已经有27名员工考上了研究生,今年还有十几人报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若一)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