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网络空间使管控手段流于形式 奥巴马将其比喻为狂野的西部

按照社会科学巨擘马克斯·韦伯对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

奥巴马为何将网络空间比喻为“狂野西部”

【洞见】网络监管新挑战: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和失序

青砚

按照社会科学巨擘马克斯·韦伯对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词:“合法”、“暴力”、“垄断”。反过来,我们可以认为一个孱弱的国家(a weak state),或是无法在其疆域内垄断暴力的使用,或是其对暴力的垄断权没有取得合法性。

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但在网络空间中,即使是强大如美国的国家,也免不了对其失控的尴尬。

奥巴马将网络空间比喻为“狂野的西部”

一提起美国西部电影,我们就会想到荒无人烟的广漠土地、横行的匪徒帮派、只能勉强维护小镇安宁的警长、四处游走的赏金猎手。今年2月13日,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用这样的图景来比喻网络空间的现状。这种描述是否恰当?

今年2月,国际知名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向ISIS极端武装宣战。开展斗争的场所正是网络空间。短短时间内,数百个ISIS所使用的Twitter和Facebook账号被匿名者攻陷。ISIS也不甘示弱,开始大面积地黑掉许多网站作为回应。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份,匿名者就宣布将攻击在经济上支持ISIS的国家,其中包括土耳其、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如果这些国家继续支持ISIS,匿名者将对这些国家“不值一提的网络安全系统”发起攻击。匿名者甚至威胁如果美国继续现在的战争策略,将遭到其猛烈的网络攻击。

匿名者是不是像极了西部电影中的孤胆英雄?面对邪恶、不公、不作为,将维护正义的权力攥在自己的手中。可大家在为英雄叫好的时候,警长(国家)的脸面要搁在哪里?但话又说回来,国家即便想管,又能管得了吗?网络空间跨国境、任何人都可以接入、高度匿名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为人熟悉的种种管控手段流于形式。看来,奥巴马的比喻不是毫无根据。

美国国务卿被“分布式防御”起诉

今年5月6日这一天,美国国务卿克里发现自己连同美国国务院成为一起官司的被告。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科迪·威尔森(Cody Wilson)和他发起的组织——分布式防御(Defense Distributed)指控国务院侵犯了他的言论自由。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13年5月9日,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国防贸易控制指导机构(Directorate of Defense Trade Controls,简称DDTC)向科迪·威尔森发出了一封信,要求其将3D打印枪支的设计图纸从网络上删除。照着威尔森的图纸,人们可以将3D手枪16个零部件中的15个零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而最后一个零部件是个普通的钉子,在一般的五金店都可以买到。国务院要求威尔森删除图纸,原因正是在网络上公布该信息,相当于擅自出口武器,违反了美国《国际武器贸易条例》(The International Traffic in Arms Regulations)。虽然分布式防御当即决定“自愿”撤下了设计图,但威尔森马上表示“这不完全是投降”。

两年后的今天,威尔森扛起美国宪法这个大旗,宣称在网络上发布设计图纸是“自己的观点的一种表达”,因此是一种言论,政府无权干涉。美国法院最终会如何判决,我们不得而知。但正如分布式防御这个名字所喻,随着3D打印的普及,人人都能够打印出一把枪,武器不再由政府“集中控制”,而是分布在每个人手中。

从一开始,这把枪就烙上了深深的互联网印记。2012年8月,分布式防御发起了“维基武器”(Wiki Weapon)项目,目的是3D打印出一把能够正常使用的武器,并公布相应的3D打印图纸。项目的资金来自于众筹网站、比特币、贝宝捐款(通过美国第三方支付贝宝进行的捐款)。项目的成果——手枪3D打印图纸,任何网民都可以下载。

在2013年,据分布式防御告诉《福布斯》的数据,自从上传3D打印手枪图纸以来两天,下载量就已超过10万次,显然3D手枪打印信息已经在网上广泛传播。最初大部分下载量发生在西班牙,接着是美国、巴西、德国和英国。

看来,在互联网和3D打印的时代,政府要垄断暴力,不仅将遭遇事实上的困难,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谈何容易。

去中心化组织形态的逻辑

除了上面提到的匿名者和3D手枪,类似的打破国家垄断性权力的例子还很多,比如不需要中央银行的比特币、不需要飞行驾照的无人机、无网络也可通信的即时聊天工具Firechat等等。

说到底,这些例子带来的颠覆效应,来自于技术的创新进步+一种去中心化的组织形态。技术进步降低了每个人使用“暴力”的成本,而去中心化的组织则让任何垄断的企图变成空谈。

众所周知,互联网为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建立了一个无中心的网状结构。国家不再占据社会网络的中心位置。网格中的任何点之间都可以对话,任何点间同时存在无数条连通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在网络上保护版权是如此困难。人们无须再从一个中央服务器上下载需要的文件,而是通过P2P软件实现文件在个人电脑之间相互传递,而政府又如何可能规制任何人之间的对话呢?

早在2012年,曾上传3D打印枪支设计图纸的威尔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世界:当无人机从头顶飞过时,禁运品将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数据线在我们的家里打印出来”,“我看到了这里面蕴含的一种诗意……我渴望这种非常奇特的未来,我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但对国家来说,这样诗意的未来却可能带有某种恐怖的味道。失去控制或垄断带来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往往会使国家采用非常手段。美国国家安全局“元数据”收集项目就是一例。该项目在启动之初,仅以一方为美国境外的人或外国人之间的通信为限定范围,但2007年拓宽至通信双方均为美国公民以及居民。原因就在于“我们永远不知道也许在以后的某个场合我们会需要用到其中一些数据”。不加区分、如黑洞般、近乎疯狂地收集所有数据,这背后体现的很可能就是企图借此恢复控制和垄断的心态,一种继续保持“全知全能”地位的希望。

事实上,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在去中心化的组织形态中,真正能协调各个部分的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价值、意识形态、理念等等这些软实力。如果去中心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国家其实没必要为某些硬实力的流失而惋惜甚至于逆势而动,何不改变思路,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着手?

(作者系法学博士,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网络编辑:曦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