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华荣:“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契机

文章导读: 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世界鞋业总部基地董事长等职务,“中国女鞋教父”张华荣很忙。

推荐专题:

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

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

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绝佳契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刘德炳 邹锡兰 ● 实习生 黄雪丽) 身兼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世界鞋业总部基地董事长等职务,“中国女鞋教父”张华荣很忙。刚从华坚国际埃塞工厂回国,感冒到医院打点滴之际,他仍笔不停缀地写提案,之后又来到了北京参加两会。

“这次两会,我就是要为‘一带一路’提案。这一重大战略不仅成为中国构建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张华荣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专访时表示。

“一带一路”的契机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一带一路”列为2015年重点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年。

近60个沿线国家,且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组数据使关注“一带一路”的各国和各经济体兴奋不已,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资源丰富的高地、市场潜力巨大的平地、工资成本的洼地、旅游的胜地,沿线国家为中国企业带来美好的蓝图。张华荣认为,这些资源如能够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建设,达到互联互通,并且按照海丝的规划,实现投资和贸易便利化,那么这些沿线国家将会变为中国资源可靠的供应地,也会是中国市场开拓最好的地方。对于这些国家,中国的产业转移会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企业在国内经营发展面临着诸如劳动力价格上升、资源环境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必然通过“走出去”开拓市场、寻求更廉价劳动力、争取技术资源、突破贸易壁垒。”张华荣说道。

“一带一路”的实施,为正在寻求转型的中国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作为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发展起来创一代,张华荣直言,改革开放的前30年国内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很低,但现在工资涨了,融资成本高了,企业走出去是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下的产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为两会提案做调研时,张华荣发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有两个:一是海外并购;二是中国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链转移到海外,未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必然要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必须“走出去”,可以留下少数企业,留下两端,去做品牌做营销做开发,大量的加工的部分,转移到海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利用当地工资水平低的优势创造优势。

中国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

“走出去”的华坚集团样本

走出去,走出去,似乎举国上下都在鞭策着中国企业。那么企业要走去哪里,做什么?

今年初,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研讨会指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按照2014年公布的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员是1.24亿人,相当于在1960年代日本劳动密集产业向外转移时的12倍。这一庞大的体积,只有拥有10亿人口,约74%人口在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非洲才能承载。

随着“中非共同体”的提出,非洲或是中国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地,这与张华荣的想法不谋而合。实际上,华坚集团早已走在前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样本。

华坚集团现拥有47条现代化制鞋生产线,2.4万余员工,年产鞋超过2000万双。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品牌中有15家是华坚集团忠实的客户。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华坚一直被各界关注。

2011年,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到深圳参加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随后来到华坚集团考察,对华坚集团抛出橄榄枝。经综合考虑,华坚集团开始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成为中国制鞋业第一个走进非洲的企业,第一年就为当地创造了2000个就业。目前,已提供3500个岗位。

劳动力成本低廉,皮革资源丰富,享有全球优惠的进出口零关税政策,政府对于出口创汇、安置就业的外资企业高度重视等因素,是张华荣决定投资埃塞俄比亚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张华荣还有着自己的情怀诉求。“企业的角度来讲,走出去是必然的,是一个投资,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在非洲投资,作为企业家,普通的人做伟大的事,如果非洲成功以后,确实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以人为本,服务人类。”

2014年5月,国家总理李克强访问埃塞俄比亚,与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一同视察华坚国际埃塞工厂。李克强对华坚等企业为埃塞俄比亚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并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

从“中国制造”变为“非洲制造”,张华荣并不止于做一个简单的产业转移者,他试图为埃塞俄比亚打造更完整的制鞋产业。

据了解,埃塞俄比亚中国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占地面积126公顷,总体开发量为136.90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开发量为63.86万平方米,居住开发量为53.88万平方米,商业开发量为19.16万平方米,并准备在未来3-5年内发展成制鞋业产业集群,计划雇佣3万人,而整个集群可能雇佣10万人 。

机制化是关键

“走出去”,对中国企业来说不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其中包含着机遇、挑战、风险、危险等悲喜交加的味道。

在埃塞俄比亚的三年经历,张华荣也感受到“走出去”不易。“走出去不是拿政策,而是要吃苦。要了解当地的市场经济规律,了解法律,做好充分准备,要慢慢成熟,要淡定、执着,做好充分的准备。”

目前还存在诸多与‘走出去’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沿线国家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滞后,境外投资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跟不上,企业走出去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无序竞争,需要全面创新与‘走出去’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张华荣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未来前景无可限量,应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放大‘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积极效应,尽快细化相关配套措施,助力‘一带一路经济体’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加速器。”张华荣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为推动“一带一路”更快落地,张华荣在提案中呼吁,建立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核心原则,抱以让利为首的大国胸怀。

他认为,推进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应秉持开放精神,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大局观,把我国的立足点与沿线国家的关切点结合起来,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和平台,将政治、地缘、经济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新优势,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综合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体的成败案例后,张华荣认为机制化是海丝战略顺利推进的关键。如可由我国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采取国家层面高规格运作,建设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工业园、交通贸易园、物流园、文化交流中心等,常设国家级的展会论坛等,通过这些高层次平台建设深化推进海丝战略。

“‘一带一路’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对于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来说,更是难得的机遇。建议政府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同时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商业、政治、外交、服务等全方位支持,为中国企业走得更快更好保驾护航。”张华荣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萌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