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金融 > 正文

手机银行各展所长撕名牌 2015年竞争将更趋激烈

文章导读: 2014年,无论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是“蛮拼的”。从打通支付渠道,抢滩直销银行,到首批互联网银行的诞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如同近期火爆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里的嘉宾一般,朝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蓝海狂奔了一年。

手机银行各展所长“撕名牌”  2015年竞争将更趋激烈

经济网讯 (黄健) 2014年,无论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是“蛮拼的”。从打通支付渠道,抢滩直销银行,到首批互联网银行的诞生,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如同近期火爆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里的嘉宾一般,朝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蓝海狂奔了一年。岁末年初,各大媒体和专业机构的测评和评选俨然成了业内撕名牌大赛,优胜者方能名留榜单,就手机银行而言,各家银行展露的“助跑利器”不仅显示了各自的优势,也勾勒了行业未来的特点及主攻方向。

作为移动金融的突出代表,2014年手机银行发展最大的特征就是一个“快”字。在年初4.6亿用户的基础上,手机银行以超过网银近一倍的速度在奔跑。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FCA)发布的《2014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35.6%,同比增长10%;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17.8%,同比增长50%。部分金融机构的增势更为惊人,据记者了解,民生手机银行客户规模12月底已突破1300万户,其披露的2013年年报显示,去年该行手机银行客户数是554.52万户,据此可以计算出,2014年其手机银行客户数较上年至少增长了130%以上。藉此在第一财经日报“金融价值榜”评选和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金鼎奖评选中,民生手机银行分别斩获“年度最受欢迎手机银行”和“最佳业务增速手机银行”奖。

移动金融的风口也并不是谁都能飞的起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大银行纷纷提升移动金融的战略高度,拓展应用场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大平台与主渠道的概念在日渐增多的服务种类上体现的越发明显。如交通银行开发设计了二维码取款,民生银行为手机银行自助注册客户打开小额支付通道,并打造网购扫码付款、小微客户贷款在线签约和申请等系列特色功能和服务。2014年CFCA的专项测评结果显示,民生手机银行再次以最高综合得分蝉联评测榜首,并在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卓越竞争力金融机构评选活动轻松夺得“卓越竞争力手机银行”、在易观国际组织的“2014互联网创新大会暨易观之星颁奖盛典”活动中荣获“最具创新手机银行”奖项。

整体快跑的同时参赛者间距离却在拉大。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我国手机银行客户交易金额已近20万亿元,建行、工行、民生银行保持市场份额前三的格局已有半年,当季三者占据了市场交易总额的55.1%;紧随其后的是农行与招行,份额相差极其微小;中国银行在三季度也跃进不少,排列第6位。市场份额前三的第一梯队与其他竞争者之间逐步拉开了距离,这表明手机银行客户选择和使用产品的习惯已经形成。随着产品从快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马太效应将日渐显现,前期占据优势的银行有望赢得更大机会。这一点在品牌认可度上可见一斑,“最佳手机银行”是各类评选中最具含金量的奖项,民生手机银行一举将2014年新浪网银行综合评选、东方财富网东方财富风云榜、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评选三大评选活动中的“最佳手机银行”大奖收入囊中。

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移动金融特别是手机银行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有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已知有数家银行都在积极开展利用新技术的准备工作,一旦条件成熟,将极大的改变金融市场现有版图。据其透露,这些技术包括二维码、声波、蓝牙、指纹、虹膜、人脸识别、即时通讯等,任意一项都可能带来突破性影响。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