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新常态,新思维,新举措

由人民日报社、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于12月10日在京举行。

新常态,新思维,新举措

由人民日报社、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指导,《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于12月10日在京举行。400余位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人士围绕“新常态、可持续”这一主题,汇聚一堂为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因应国情变化而提出的重要论断。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概述当前中国经济一系列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据此进行的宏观政策选择与发展战略重构也必定更切实际。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换挡升级必经的关口。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需求因素决定短期景气,供给因素决定长期发展。中国经济曾在过去长周期景气时段平均年增10%以上,其深层次驱动机制并非主要是需求端的“三驾马车”拉动所致,更多是供给端的闲置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实体经济推动所致。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以往看似充裕的诸项初级生产要素,如人口、土地、能源、环境等均已呈现不同程度供给趋紧,曾经有效的以要素投入为原动力的增长方式开始显露出暗淡的前景,因此中国必须迅速、及时地转入到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中去。

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有赖于新思维导向的新举措。这种由新常态而催生出的对于创新思维与举措的强大需求,主要体现在当下要继续保持GDP快速增长,同时如果仍继续沿袭以往逆周期调控政策套路,那么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但是这种办法必须面对的新境况则是,趋向稀缺的初级要素相对价格正快速上行,由此不断拉低的资本报酬率已经严重压制住民营部门投资意愿,而行政主导下的投资冲动,又很容易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出现。

适应新常态的新思维与新举措,可以总括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譬如有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城市规模每提高一倍,城市劳动生产率就可提高9%左右,而且这还是在城市本身要素投入报酬率递减的情况下取得的整体效率增进。因此这就更足以说明,在中国城镇化远未完成的现阶段,通过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可以替代性地长期、持续、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发展质量。

但是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绝非孤立、自循环的过程,合理有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几乎涉及到公共管理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领域,譬如户籍登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事组织制度、人口迁移制度、教育医疗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城乡土地制度,以及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培育政策等等。仅此一例,足见新常态倒逼下的新思维、新举措,新就新在只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与力度,开启一个全面改革、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网络编辑:若一)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