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文显堂:经济已进增速换挡期 应警惕金融“非典”爆发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显堂文语】警惕金融“非典”的爆发

文显堂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金融风险已由单一性、局部性、低杠杆,向系统性、全面性和高杠杆的趋势转变,容易形成金融“非典”。所谓的金融“非典”,是指在当今时代,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其扩散速度惊人的快,影响范围惊人的广,危害程度惊人的深,持续时间惊人的久。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然而,我国金融机构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无法应对新变化和新挑战,尤其是现在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增速放缓,这不免会给金融“非典”的形成创造条件。银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水平。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较快增长,不良贷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较2013年末增长0.08个百分点。

虽然6944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可控,但不良贷款增速却令人忧虑。这充分证明银行资产质量受损速度在加快。当然,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对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不良资产的关注,还应该对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增长规模保持高度的警惕。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为1.64万亿元,占整个贷款的2.55%,较一季度末上升0.05%。

现在的要害问题是,表面上银行拥有充足的拨备资金应对经济放缓,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着拨备资金充足的假象。为了保证充足的拨备资金,银行可以通过核销人为压低不良贷款率,向自身的投行子公司出售不良资产以降低不良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用投行手段化解不良贷款。银行还可以贷新还旧方式掩盖不良贷款率的增长。

除此,近年来银行业的非标债权业务发展迅速,通过借道同业、借道理财等方式,将原来在表内核算的贷款业务转为表外业务或其他非信贷资产,但其最终借款人的风险暴露并没有真正转移到银行体系以外,或者只是转移了一部分。

这些都是隐藏的金融“非典”病毒,一旦爆发并扩散开来,必将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为此,银监会高层领导已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核销。

然而,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只是化解已经形成的风险的一种办法,且具有滞后性,关键是要加强在途风险的控制。一笔贷款放出去以后,不能只是按约定的时点收本收息,而是要全程监控,一旦出现风险苗头,就要立即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但现在的银行系统缺乏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为了弥补这一敞口风险,银行系统依然以传统的方式,采用抵押和担保增信等手段。殊不知,这加剧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联动性。作为抵押、质押品的不动产,并非都是无风险的不动产,即便是黄金,也将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涨涨跌跌,这就使不动产的波动风险和由此带来的损益,导致贷款质量难以保证。不要以为有了抵押、质押品的不动产就没有了风险,万事大吉,高枕无忧。

因此,时下对金融“非典”保持高度的警觉,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遏制金融“非典”的爆发,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唯一正确选择。


(网络编辑:萌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