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高端访谈】惠州市市长麦教猛谈新型城镇化:守住生态红线 打造山水丽城

文章导读: 守住生态红线是惠州的政治责任,在保持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基础上增创生态新优势,更是惠州的历史使命。

p6

惠州西湖

惠州市艺术摄影学会会长  林海|摄

“守住生态红线是惠州的政治责任,在保持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基础上增创生态新优势,更是惠州的历史使命。惠州今年争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然后争创国家生态市,2020年争取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市。”

“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不宜走传统的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要尊重自然,对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过去的城镇化容易让人忘掉‘乡村’,但今后的城镇化要在‘乡’字上多下功夫。”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斌 · 赵明月|惠州报道

赫赫有名的珠三角经济区一共有9个城市,这9个“南海明珠”编织出了中国经济最光鲜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以创新、活力、实力打造出了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城市群。惠州就是其中之一。

惠州市市长麦教猛近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当前,惠州正围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发展目标,按照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抓紧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丽城。

麦教猛指出:“守住生态红线是惠州的政治责任,在保持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基础上增创生态新优势,更是惠州的历史使命。惠州今年争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然后争创国家生态市,2020年争取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市。”

p8

麦教猛对龙门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调研

惠州正步入转型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惠州充分发挥中海壳牌、中海炼油、TCL液晶模组等龙头项目的带动效应,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支柱,汽车配件、休闲旅游、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的“2+8”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市聚集了电子信息企业13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形成了向高端新型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共聚集了石化及配套项目75宗,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全国排名前三,形成了炼化一体化、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石化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推动了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后劲日益提升。

来自惠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在16项经济指标中,惠州市有15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14项指标增幅居珠三角前三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同步从广东省第六位迈进第五位,增幅均居全省第三位、珠三角首位。

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2013年,惠州现代产业规模提升,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工业产品推陈出新。如液晶(LCD)电视机增长19.0%,而显像管彩色(CRT)电视机下降81.8%;手机产量达2.87亿部,增长55.7%,产量占全球的1/10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惠州发展“质地优良、后劲十足”。

记者在惠州调研走访了解到,惠州有一批本土大企业,其中既有如TCL、德赛等为首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有隆生、富绅等集团为首的一些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除了本土企业,外来的内外资大企业也占有不小的比例。隆生集团董事长刘小波向记者这样评价惠州的产业格局:“本土与外来企业算得上是‘平分秋色’,布局搭配合理,使得惠州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强,不会大起大落。”

其次,记者从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在加快推进东莞至惠州的莞惠城际轨道建设,预计2015年年底建成通车。惠州机场已获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参、国家民航局的批复,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恢复民航,实现首飞。

“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深惠城轨和几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惠州吸引资金和人才,特别是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极为有利。”原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德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绿色经济是惠州的“后发优势”

“惠州需要沉得住气,把眼光放长远。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护好惠州的资源,未来发展还有很多有利时机可以利用。”麦教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生态环境方面,惠州被很多人称作“梦想之城”,那些被大城市污染困扰已久的人们,初到惠州就会被她“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秀美所折服:罗浮山、西湖、巽寮湾等国家5A级、4A级景区声名远播,依山傍水的惠州空气清新、美景如画。

高大的榕树、樟树在街道两旁垂下浓绿的叶子。“如果能在这里终老,将是多么美妙和惬意啊!”这是外地来的人们常有的感叹。

麦教猛说:“惠州是一座山水城市,在其他地区环境问题频发的当下,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惠州的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惠州要借此打造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样本,要“留住山水,记住乡愁”,实现适合居住、留有记忆的城镇化。

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突飞猛进,到处是刺眼的钢筋水泥“森林”,绿色自然风光已经难觅;一些乡村或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或者在城镇化建设中“落伍”、“掉队”,甚至被“抛弃”。

“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不宜走传统的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要尊重自然,对自然规律怀有敬畏之心,过去的城镇化容易让人忘掉‘乡村’,但今后的城镇化要在‘乡’字上多下功夫。”麦教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惠州的思路是,不仅农民可以居住好的房子,还要有可持续经营的产业,跟城市接近的生活方式。

“发展工业应该适度,惠州不会跟珠三角其他城市去拼工业;承接转移的产业应该有选择、必须择优,特别是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麦教猛说。

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惠州始终坚持以绿色经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惠州没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这也正是惠州的重要“后发优势”。

5年来,惠州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建项目1027宗,每年环保否决率均在10%以上;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4977宗次,环保执法力度在全省位居前列。

今年,惠州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据麦教猛介绍,惠州要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推进“三能体系”、清洁生产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基本实现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零增长、明年实现负增长;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能耗、排放指标作为企业落户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调整优化相关产业规划,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坚决抵制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进入;大力推广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惠州大行动,加快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设,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努力以更高质量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