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文化时尚 > 正文

谢云飞书艺人生:这条路从写大字开始

文章导读: 一杯香茗,几缕墨香,白纸浮动墨线,情韵流溢笔端。握书闻香,庭院信步。窗前著书,天下文章。

谢云飞

洁净精雅  匠心独运——谢云飞书艺人生

经济网讯(记者 邹锡兰 · 黄雪丽)一杯香茗,几缕墨香,白纸浮动墨线,情韵流溢笔端。握书闻香,庭院信步。窗前著书,天下文章。无论是闲适还是磨难。谢云飞总是那么自信,那么磅礴,那么地云水风度。

初见谢云飞,标准的圆寸头、立领的条纹体恤、配上浅色西裤,实在不敢断定这是一个书法家。毕竟,门外汉们常把艺术家想成“发型古怪,穿着随意,眼神迷离而桀骜”的模样。

在随后的访谈中,由始至终,谢云飞的谈吐都不急不慢,眼神始终让人看到“与世无争”的淡然。不需要外在的壳标注身份的人,往往内在拥有足够的底气。

1976年出生于安徽临泉的谢云飞,早已是享誉业内的著名军旅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广州市天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岭南风书艺探索组作品集》、《谢云飞书法作品集》、《谢云飞书法作品集》(2013卷)。

自1993年获得安徽省首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入展后,谢云飞在书法界屡获赞誉。也因为书法,他的人生有过多次柳暗花明的转折。如他所言,“书法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品3

从写大字到书法

高中二年级,十六岁的谢云飞和同学们,趁着课间时间到报刊点翻阅《中国书画报》。看到一版的书法作品很熟悉,“确认是自己的作品后,很受鼓舞”。这是谢云飞第一次在书画专业报刊发表作品,他感觉自己真正踏入了书法界。

这条路,从写大字开始。

小学三年级,和所有同学一样,谢云飞拿起毛笔写大字,每天写三页大字一页小字,大字每页十二个字。“当时也不叫兴趣,就是作业,还没有书法的概念。”老师批改时,在每位同学的练字本上用红笔圈出写得好的字。一开始,通常能圈出三四个,过了一两个学期,一页就能圈出七八个字。当时谢云飞班上有个同学写得最好,每回练字本都是红红的圈,大家看着很羡慕。年少的谢云飞,也羡慕着这位“最好的同学”。

一年后,谢云飞偶然路过老师的办公室,老师们的讨论从破旧的窗户里传来,“谢云飞的毛笔字进步很快,比那谁的都好”。“那谁”就是“最好的同学”。听到这样的评价,谢云飞暗暗欢喜,从此对写大字更起劲了。“那时候书法界还是很遥远的殿堂。”

父母也开始知道儿子的这一特长,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父亲从隔壁村一个会书法的老师那里,拿回来颜真卿等名家的字帖以及名师评论过的作品,给谢云飞临习观摩。至此,谢云飞逐渐明白什么叫好的“书法”。通过不断地临摹、练习,谢云飞找到了书法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早期习颜柳,又习北碑,打下楷书功底后,一路上溯魏晋,并在诸家法帖中心追手摹,日复一日,遨游徜徉。

高中,终于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课间别人研究数理化的时候,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书画艺术,或者去学校附近的邮局买书画类报刊。那时候,还常跑去书画装裱店,欣赏送过来装裱的各种类型作品,这是他们认识外界艺术重要渠道。

到高二,谢云飞开始学习篆刻。那时不知道去哪里买印石。直到有一天,一个同学一块印石掉地上摔破了。他拿来给谢云飞说“你没有石头,就送给你了。”谢云飞可宝贵了,用纱布小心地磨,一头摔坏的,他也舍不得将印石完全磨平,就保留了自然的残缺。他用这块石头来刻了一方印章“颐山”,随后就投稿。后来,这一件自然残缺美的作品被《中国书画报》刊登出来了。

从此,谢云飞在整个高中阶段,靠书法赚了不少稿费,用来改善生活,“每件作品稿费大概十五块钱。那时去街上吃一碗烩面就一块钱,切半斤猪头肉也就三两块钱。一个月有那么三几件作品就可以了。”

1993年,谢云飞就获得安徽省首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入展,成为县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年报以《年少志壮、硕果挂枝》为题,对其进行专题报道,当时在学校影响很大,老校长十分喜爱书法,在编校史时,还把谢云飞收录其中。

作品2

给领导上书法课的新兵

“他的书写潇洒中有一股阳刚气,表现得坦荡直接,这一份率真却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须因其心性方可追索得来。”这是业内资深人士对谢云飞作品的解读。

潇洒、坦荡、阳刚、直率,这样的气质,也恰为军人所独有。而谢云飞最为业内所知的身份,正是军旅书法家,这一在艺术界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1995年,谢云飞没有如愿考入大学,回到母校复读一个月后决定参军入伍。

跑去学校对面的医院体检,由于紧张,谢云飞的血压偏高。医生说“我可以给你过也可以不给你过”。谢云飞就告诉她自己会书法,当场写了几个字。医生看了很惊讶,就要了他的通讯地址。巧的是,这个医生正是谢云飞插班班主任的爱人。最终体检获得了合格。

谢云飞后来写了一幅字去感谢医生,在医院里大家围着看,啧啧称赞。是时县里的武装部部长刚好到医院视察,医院里的人说“部长,我们这里有个人才,这样的人才你不送兵,还送什么样的呀。”部长看了谢云飞的作品回答道“有会书法的呀,那肯定送了”。

果然,谢云飞入伍的时候,没有占用镇里的名额,属于县上直送。这是书法给他带来的第一个人生转折。

在部队三个月的新兵连结束后,谢云飞从花都被分配至广东罗浮山。部队政委到其新兵连所在单位蹲点,有一天吃了饭出门散步,看到一则黑板报,楷体字迹十分有功底。深谙书艺的政委很兴奋问谁写的。回答是一个新兵。政委说“新兵就能写这么好,叫过来见见”。得知谢云飞已被调到罗湖山,政委急了“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放到罗浮山”。

不出一个月,谢云飞就从罗浮山调回了总部。那时候才刚开始实行双休,部队里就专门空出周六上午,让谢云飞给部队机关首长们上书法课。那时候,他还是个没有授衔的新兵。

1997年,谢云飞作品在广东省首届楹联书法展入展。也是这一年,“华天杯”全军业余电视书法大赛中他获得了银奖,去北京领奖,同时获奖的多为校级军官,而他还只是个士兵。1999年,他又获得首届“豪门杯”全军书法大赛金星奖、“远太杯”战士与祖国全军书法大赛优秀奖、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凭过硬的书法,谢云飞先后为部队立下四次三等功。

当时部队简直把谢云飞当做品牌,每每有领导下来视察,部队领导一定会说“我们这里有个书法家,写得很好”。于是他的作品被送给不同的领导,有的还要求现场写。渐渐地,整个广州军区都知道谢云飞是书法家了。

谢云飞作品1

“对艺术的追求纯粹、严格”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中隐》)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为中隐。

这大概是古今众多文史艺术家们不能离开社会群体,又渴望遗世独立后的最终选择。而在谢云飞看来,是因为艺术有其社会属性。

从部队转业后,谢云飞被安排到国有企业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现为董事会秘书。

被问及转业时为何不做职业书家时。谢云飞说现在的艺术与市场关系有点扭曲。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不是单纯地看技法如何,而是要加上社会附加的许多东西。艺术获得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状态,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要靠艺术谋生,会失去很多东西,对艺术的追求就要妥协。

“有个好的工作平台,我不需要为五斗米折腰,对于艺术的发展有好处。对艺术的追求也更纯粹一些。”

说到艺术的追求,谢云飞坦言自己总是执着严谨的。“写字是个情趣活,精气神有一个不到位,你的字就会有懈怠,没有感觉。可能别人看不出来,但你自己这一关过不了。”有时候去参加笔会,某一幅字写的不满意,就马上要拿来撕掉。有的人很心疼说“不要撕掉,落个款给我。”谢云飞总是执意而为,再累也要重新写一张给别人。

随着接触社会的不断深入,谢云飞愈加地体会到眼界和经历对于艺术的重要性。他发现艺术的社会属性,需要艺术家更好地接触社会,不光是跟同行学,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谢云飞坦言,长年累月,对艺术的投入不断加大,也迫使艺术家们向市场要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应酬不断多起来的谢云飞,有点无奈,但是他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必须参与到生活中来,关心当下的政经发展形势,反哺社会,共生共荣,携手前进,才能更好的实现其艺术价值。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萌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