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生态 > 正文

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

文章导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

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研究小组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杨开忠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北京大学中国生态文明指数(Ecology Civilization IndexECI研究小组推出了2014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本次报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尤其是人们对于环境质量关注的提升,在以往的研究方法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完善:一是将以空气质量水平为核心指标的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 Quality Index,EQI)纳入到总体生态文明水平的评价中来;二是根据中国各省市区土地生产能力的不同,细化了生态生产性土地产量因子的差异。

为何要加入环境质量因素?

将环境质量因素纳入生态文明水平的评价之中是2014年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报告的一大创新之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方面,往年的生态文明指数(ECI)单纯强调经济活动对全球生态冲击程度的最小化,实际上只包括生态效率指标,忽视了地方自然环境质量的好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前我国突出强调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然而,随着近年环境污染严重加剧,尤其是空气污染形势严峻,雾霾频现,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到2017年的治理目标及行动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再一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为适应人们对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期待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研究组尝试在原有生态文明指数(ECI)的基础上,在兼顾生态效率的同时,将环境质量因素纳入生态文明评价的范围,进而使生态文明指数(ECI)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部分环境质量数据的可获得性为本研究加入环境质量因素提供了关键保障。环境质量状况受大气、水、土壤等多方面污染的影响,其中和人体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大气环境、水环境。由于本报告是基于我国省市区进行的生态文明水平排名,因此需要分省市区的污染数据支持。在总体考察和研究了目前我国公开公布的环境质量数据状况下,我们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ir Quality Integrated Index,AQII)作为核心指标用来表征环境质量状况。AQII是采用综合6种污染物浓度的标准化指数。自2013年起,根据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定期发布74个重要省会及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月报,这使得获得完整且连续的分省市区空气质量数据成为可能。仅采用AQII表征环境质量状况并不意味着水环境、土壤环境等自然环境质量不重要,而是由于空气污染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影响最为直接,治理困难且难于短期见效,对于环境质量具有极强的代表性。相较而言,随着水污染处理技术的进步,饮用水达标基本得到保障,水污染对人体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弱,可控性较强。此外,在数据方面,我国水污染主要是流域监测数据,很难划分到省市区一级,影响了数据的可获得性。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组在2011年的报告中已创新性地将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等相关污染因素纳入生态足迹的计算之中,可以说已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现有数据。因此,尽管仍缺少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相关数据,这一套完整的空气污染数据,已为本研究组将环境质量纳入生态文明评价的尝试提供了可能。

何为环境质量指数(EQI)?

环境质量指数(EQI)是衡量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状况的指标。基于上文的考虑,本次报告研究组决定采用空气综合指数即AQII来表征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通过计算2013年各省会城市12个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I)的平均值,得到年均AQII,作为各省市区2013年的AQII。

在此基础上,为更加准确地表征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质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对AQII进行了分级修正。依据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中对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划分的不同污染等级(优、良、轻度污染、重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这种等级划分表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连续线性递增,而是根据等级呈阶梯式加速上升。由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I)本身并无分级,因此研究组通过比较空气质量指数(AQI)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I)的计算方法,确定了AQII的分级标准。采用健康冲击比重修正AQII,并进行正向化处理后,最终得到环境质量指数(EQI)。

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的分级指数及其对健康影响程度的描述,本研究组将不同等级空气质量的健康冲击比重确定如下。

表0

生态文明指数(ECI)如何修正?

新的生态文明指数包括两部分:生态效率指数(Ecological Efficiency Index,EEI)和环境质量指数(EQI)。将标准化后的EEI和EQI加权合并,便得到修正后的2013年生态文明指数(ECI)。

首先,生态效率指数(EEI)衡量一个地区消耗单位生态资源所换取的经济发展程度,表征了一个地区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在GDP不变的情况下,生态足迹越小,对自然环境的冲击越小,生态效率就越高。EEI衡量了地区发展的绿色程度,是不可或缺的衡量指标。

其次,环境质量指数(EQI)从空气质量角度表征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品质直接相关。加入EQI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及生活舒适度日益提高的要求,更体现了生态文明指数以人为本的概念内涵。

第三,相比之下,生态效率指数(EEI)所基于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指标是一个全球范围的概念,衡量的是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资源消费,其影响不局限于本地。而环境质量指数(EQI)是一个本地概念,直接反映了本地空气质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相关,反映了环境对人们健康的根本影响。因此,本研究组赋予环境质量指数(EQI)更大的权重。

2013年,谁的生态更文明?

在2013年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中,福建、海南和上海分列前三位,说明在生态效率和环境质量的综合考量下,这三个省市的生态文明水平最高。原来一直高居榜首的北京在2013年的排名中位列第4,之后5到10位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云南、贵州。排名最后三位的是河北、山西和陕西。

表1

生态文明也分类?

生态文明指数包括生态效率和环境质量两个要素。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两个要素对各省市区生态文明的贡献比重不尽相同。根据表2中所列的ECI、EEI、EQI三项排名及其关系,研究组发现,可以根据生态效率和环境质量对生态文明水平贡献比重的不同将30个省市区分为三类:综合平衡型、环境主导型、效率主导型。

贡献比重的依据主要为EEI和EQI的排名。用EEI排名减去EQI的排名,将所得结果分为三类:如果结果的绝对值小于等于5,说明EEI和EQI的排名较为相近,该省份为综合平衡型;如果结果大于5,说明EQI排名的数值远小于EEI排名的数值,该省份EQI的排名更高,划分为环境主导型;如果结果小于-5,说明该省份EEI的排名远高于EQI,划分为效率主导型。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生态文明指数(ECI)排名前10位的省份中,综合平衡型有4个省份,效率主导型和环境主导型各有3个省份。其中,排名第一和第三位的福建和上海都属于综合平衡型。第二名的海南属于环境主导型。效率主导型排名最高的省份是北京,位列第四。其余省份中,综合平衡型还包括广东和重庆;环境主导型包括云南和贵州;效率主导型包括浙江和江苏。

表2

表3·

生态文明分类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省份的规模分布比较平均,综合平衡型包括10个省份,环境主导型9个,效率主导型11个。然而从ECI的平均排名来看,三种生态文明类型存在一定的差距。排名最高的是综合平衡型省份,ECI平均排名为13.2名。其次为环境主导型,排名15.33名。而效率主导型省份的平均排名只有17.73名,与综合平衡型相差超过4位。相对来说,综合平衡型省份的生态文明平均水平最高。

表4

不同类型的省份应根据ECI、EEI、EQI的排名,有针对性地确定建设重点,朝着生态效率和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的生态文明方向发展。

综合平衡型

综合平衡型省份的生态效率与环境质量水平相近,体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思路,这与生态文明同时注重生态效率与环境质量的概念内涵是相一致的。这类省份在不断全面提升的同时,应更加关注相对较弱的方面,并进行着重补强。

以总排名第一的福建省为例,其EEI排名第7、EQI排名第2,生态效率和环境质量排名均名列前茅。除了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之外,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是福建省生态文明水平领先的保证。2011年,福建省的万元GDP能耗为0.644吨标准煤,利用效率高居全国第六。不过,我们也发现,福建省存在第二产业为主导,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的产业隐患。要继续保持生态文明水平的领先位置,福建省需要坚持综合平衡的发展方向,在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不断提升生态效率水平。

综合平衡型的另一个代表是上海市。与福建省不同的是,总排名第3的上海EEI排名为第3位,略高于其EQI排名7。2011年,上海市万元GDP能耗仅为0.618吨标准煤,排名第5。服务业比重在2012也达到了60.45%。由于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优的产业结构,上海市的生态效率水平非常高。相比之下,环境质量虽然在全国范围位列前十,但已成为上海市生态文明综合发展的短板。因此,如何在保持高生态效率的同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应成为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环境主导型

环境主导型省份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质量先天条件,有利于人们的生存健康。但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类省份应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生态效率水平,进而总体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以总排名第2的海南省为例。海南省的EQI排名第1,环境质量全国领先。但EEI排名仅为第19名,说明海南省的生态效率水平处于中下游。虽然2011年,海南省的万元GDP能耗仅为0.692吨标准煤,排名全国第8;2012年的二产比重也仅有28.17%,三产达到了46.91%。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人均GDP较低、生态资源利用效率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海南省的生态效率水平。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效率水平,将是海南省生态文明总体水平提升的关键。

效率主导型

效率主导型省份拥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达,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丰裕。但高速经济发展的代价是产生了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环境污染。这类省份应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着重把环境保护和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作为发展的重点,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促进区域生态文明的均衡发展。

北京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在往年生态文明报告中稳居第一的北京,在加入环境质量因素后跌落至第4名。就生态效率来说,北京EEI排名第1,仍然代表全国生态效率的最高水平。2011年北京万元GDP能耗仅为0.459吨标准煤,能源利用效率全国第一。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在2012年也达到了76.46%。领先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的产业结构是北京市生态效率的保证。然而,在EQI排名中,北京仅排第26名,环境质量水平非常落后,这不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如何在保持生态效率水平的同时,积极改善环境质量,应是北京市及其他效率主导型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men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