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高振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文章导读: 高振中不善言辞,低沉的语调背后,是藏在心底的坚韧。

p28

高振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们可能觉得富二代得到一些东西很容易,但我得到的太难了。”高振中有一头看上去黑亮的头发,但这却是假象,每三个月染一次的结果。妻子李婧说,二十三岁那年,从他进入高登铝业,扛起家族的重担起,便开始生出白发。

邹锡兰 赵复多 闫蕊 | 肇庆报道

高振中不善言辞,低沉的语调背后,是藏在心底的坚韧。

他曾认为自己是个不自信的人。初到加拿大求学时,靠自己赚钱的决定让他备受煎熬, 但凭着这份坚韧,他挺过打工的艰辛,迈出走向独立的坚实一步。

他也曾身陷困境,不堪重负。当企业改革阻力重重时,连父亲也对他的“新政”不满。但他没有逃避,最终选择默默承受,扛住一切,靠的还是这份韧劲。

“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除了自己,没人为你的困境买单。”

一路走来,他一直信奉这样的人生信条,并身体力行。

空降挫败:国外所学失灵

2008年8月,高振中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市场管理专业毕业。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很多,但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到广东高登铝业有限公司(下称“高登”)——这个由他父亲高力登一手创办、投资6个亿、拥有近2000员工的企业。尽管,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当跨进高登大门的那一刻,高振中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回国的第二天,高振中就被父亲叫到了工厂。在那之前,他想当然地以为,公司既然早已走上正轨,“管理应该很轻松,具体的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便可以了”。然而现实给了他一记闷棍。工作第一天,高振中因为时差一夜没睡好。他没料到的是,从那一天开始,睡个安稳觉就成了一种奢侈。

没有职称的高振中从最基层做起,每天拿着笔记本这里记记、那里写写,什么都看,什么都学。就这样学了半年,才开始担任一个连车间主任都算不上的小职务。

当时,由于用工成本上升,拥有2000名员工的高登正在经历一场管理改革。时任总经理向高力登建议,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协助职业经理人完善管理,而且,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让刚回国的儿子协助管理咨询公司进行企业改革,并跟着更进一步熟悉公司业务。为此,担任了高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职位——稽核总监。

不过,对于改革,高登的中高层干部对此不买账。他们中的很多公司元老认为:“措施只限于提出,迟迟落实不到位,不能执行。”

“管理咨询公司觉得还是人的问题,就要开始动人,有些在厂里做了很久的高管被调换,甚至还有一些被辞退了。”高振中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

而“董事长公子”高振中空降高登担任“总监”,也令元老们非议不断。表面上很欢迎,但背地里却没人真拿他当回事。“我来高登的时候,这娃娃还没学会走路呢,现在却要来教我们走路了!”

这让协助管理咨询公司推行改革的高振中“压力山大”。

和大多数富二代搞房地产、做服务业不同,高振中面对的是上千工人的管理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教育程度不高。“国外学的那些管理知识完全失灵了。员工和公司只剩下金钱关系,他们总关心谁家又涨工资了,但是即使增加工资,他们的效率也不会提高,完成任务也总会打折扣。”

2009年是高登改革的转折点。当时,技术骨干被辞退给高登带来了动荡,产量开始下滑,工厂里人心惶惶。年底,被聘请来的管理咨询公司被迫退出高登,职业经理人也引咎辞职。公司不得不请回被辞退的老管理层,当年和高力登一起打江山的“老战友”回归,最终稳住了局面。

改革失利给高振中很大触动,高振中意识到,生产和销售都是小问题,人心才是大问题。“以前工人听说高登招工,队伍能从工厂门口排到外边公路上。有时候还得托人找关系才能进厂当工人。而现在,招人成了大问题。不只是高登,整个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在面临‘人荒’。”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招到人才、用好人才,成了摆在高登面前的难题。

用温暖改变公司

咨询公司被解聘后,高振中开始参与公司管理。怎么解“人心”问题成为他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妻子李婧启发他:“咱们把高登的企业文化做起来,让管理层跟工人做朋友,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高振中和李婧精心给员工设计了一场集体生日会,结果没有达到心中预想,一些员工有些不认同,还有员工在背后议论纷纷。

李婧又有了新主意,组织员工们学习《弟子规》,想借此来改善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没想到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父亲也认为搞企业文化是有些虚。曾经有一段时间,高力登每次打电话询问厂子的状况,都被告知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正在开会”。老爷子终于忍不住,把儿子说了一顿:“能不能少开些会,多走走现场呢?”

让高振中庆幸并感激的是,父亲虽然有意见,但还是给了他时间,最终也没有插手干预。“放任我去做,爸爸一向是这样,做的不好他会骂我,骂得很凶,但还是让我放手去干。他就一直在远处观察。”

在严父的眼皮底下,他们的坚持终于换来了结果。企业文化开始发挥作用,通过不断学习,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在一次次交流活动中,也增进了对彼此的理解。以前生产和销售部门关系不太和谐,李婧就带领年轻的销售人员,亲手为年长的生产部门管理层做饭,元老们一开始不好意思,渐渐地,他们理解认可了这帮年轻人。

再去工厂时,高力登感到非常惊讶。生产线井然有序,员工恭敬有礼,有些工人甚至能主动结合工厂的情况提出建议,这是从没有过的事。这位从不参与企业文化活动的董事长终于出现在了庆祝晚会上。在观看员工表演的节目时,他抑制不住激动,站起来用力鼓掌。

这是高振中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为数不多的鼓励。他的努力得到了肯定,2012年他被任命为总经理,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高登的帅位。

p30

没人为你的困境买单

“高登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太难了。”这一点,李婧深有感触。

“7月份我们结婚,当时也没度蜜月。一直到过年的时候,整个公司都放假了,才利用那八天去补个蜜月。”

自从加入高登那天起,李婧就开始了候鸟一样的迁徙。她负责公司的销售,常常出差,就连怀孕时也不例外。得知在外省有一单“大生意”,她二话不说就飞过去参加投标。

“当时怀孕五个多月吧,还能走得动,人家不愿意理我们,我就一次次去拜访。”招标的开发商在六楼办公,没有电梯,李婧就挺着肚子爬楼梯,没想到一爬就是六次。

最终,开发商被她的诚意打动了。“李总大着肚子,爬我这六层楼多少次了。就冲这个,我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高登不仅拿下了这单生意,对方还把其他项目的铝材供应也交给了他们。

凭着这股拼劲,高登的订单越接越多,每年高登的接单增长15%-30%。然而,正当高登渐入佳境的时候,一场天灾却不期而至。

罕见的龙卷风加冰雹袭击了南江工业园。工厂有近一半的车间顶棚被砸烂,400多吨的货物变成了废料,甚至还有员工被掉落的瓦片砸伤。“电力供应也跟不上了,工人们都是住在厂区里,现在连吃饭、睡觉都成了问题,到处都人心惶惶。”

订单的压力扑面而来,客户听说高登遭了天灾,都找来催货,他们对李婧的解释毫不买账:“你们工厂倒闭了都跟我没关系,我只要货!”整天面带笑容的李婧哭了。“那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在办公室哭完,补补妆,还得继续见客户。心里再苦也得挤出笑脸。”

一天之间,高登损失近千万。

为了挽回损失,高振中想尽办法找保险公司理赔。对方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核实所有受灾货物,一件一件的过磅,否则后果自负。当时全厂一片混乱,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高振中没时间多想,他亲自上阵召集人马,守在现场指挥工人,一天一夜没合眼,硬是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

第二天,他依然强打精神,笑着组织员工例会。“没有人为你的困境买单”高振中相信,跌到了,咬着牙也要自己爬起来。通过几个月的努力,高登的销售额最终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5%。

采蘑菇的“富二代”

高振中说,他曾经是个不自信的人。然而,在加拿大的四年改变了这一切。

刚到加拿大念书的时候,高振中是同学眼中的“怪胎”。

聚会、逛街、唱歌、喝酒,他都极少参加。同学都以为他不合群:“高,你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一起玩?”他只能无奈地笑。

没钱。这个原因他说不出口。“顶着”富二代“的帽子,说出来也没人信。”

“人们可能觉得富二代得到一些东西很容易,但我得到的太难了。”从小家里就对他管理的很严,尤其是经济方面。当时,妈妈在渥太华照顾他和妹妹们的生活,每个月只发给他20加币的零用钱,相当于120块人民币。“20加币能买什么?”高振中很委屈。

他向家里抗议。妈妈一句话就把他堵了回去:“想多要钱?那你该自己去赚。”

高振中一咬牙,决定去打工。当时语言还不过关,就只能去农场帮人采蘑菇。

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纯粹的体力活,必须一整天重复这样的动作:弯腰、摘蘑菇、扔到到篮子里。

凌晨4点,星星还挂在天上,他揣着家里的盒饭去赶班车,一边走一边止不住地打哈欠。接下来的13个小时他得一刻不停地干活,休息时间只够吃顿午餐。

开始时他摘得慢,工钱也只有别人的一半。“在加拿大,一般打工的最低时薪是10加币,我赚的却远远少于这个数。不过就算这样,当时也很满足了。”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午饭被偷,高振中饿着肚子摘了一天蘑菇。“那天身上钱也不够,没办法,就只能默默地看着别人吃饭。”

终于熬到收工,当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下班车,只见眼前白茫茫一片——渥太华正在遭遇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积雪齐腰,气温零下40度,从小在广东长大的高振中好像被活活丢进了冰柜里。

从车站到家,这段平时只要15分钟的路程,那晚他足足走了四十分钟。等他终于望见家里的温暖的灯火,却连哭都做不到:“是真的哭不出来,睫毛和眼睛四周像被线缝住一样。就连鼻毛都被冻住了。”

妈妈急忙放了一缸热水。他泡了半个小时,身体才渐渐有了反应。高振中哭了,他向妈妈和妹妹诉苦。但妈妈沉默了半天,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去打工是你自己选的。你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高振中没有放弃。之后的四年,他从未停止过打工。随着英语的提高,他先后在超市、汉堡店、西餐厅尝试过各式各样的工作。多年以后,每次遇到困境,高振中总会想起那个大雪的夜晚,寒冷漫长的回家路。

p31

高振中眼中的父辈:

用时间读懂父亲

在高振中眼中,从小到大,父亲高力登一直是个严肃的人,虽然没有挨过打骂,但心底却一直有隐隐的敬畏,父亲好像一本难懂的书。

刚接手公司业务时,高振中满怀信心要做一番大事,有过很多想法和规划,但真要实施起来,“干什么都缺钱”。他想求得父亲的支持,但身为董事长的高力登却迟迟不表态,只是默默的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这种观望的态度,一度让他心灰意冷。

高振中不能理解的,还有父亲对待他的方式。曾有老员工对他不满,越级向董事长“告黑状”,父亲没有细查原委,就劈头盖脸的训儿子一通。矛盾严重时,父子俩有一年没给过对方笑脸,他无比煎熬,甚至“不想回公司”,“一想到那些事情脑袋都要炸了。”

妻子李婧同样倍感压力。外来媳妇本地郎,如何处理跟公婆的关系,永远是难解的题。要进入家族企业,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销售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高振中一直藏着一个秘密,李婧刚进入高登时,父亲曾跟他说“等你们结婚以后,就别让你老婆在公司了,还是回家来吧”。但看到妻子在工作上的劲头,他始终不忍心说出口,

默默藏在心底。

但让他们感激的是,父亲即使对企业的管理很有意见,也最终没有干涉阻止。亲历了公司的风风雨雨,高振中慢慢明白——无声的关注其实就是最大的信任。

夫妻俩用出色的工作交出了最好的答卷,公司业绩的步步攀升,终于获得了父亲的肯定并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参与企业战略制定。高振中心头的秘密也随之烟消云散,现在,每次李婧的父母来做客,高力登总是对儿媳赞不绝口,感谢她为家庭和公司的付出。

“放心就会放权”,高振中和李婧终于领悟到,父亲的爱,就是放手让他们去成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