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合作】国际合作:让吉林融入世界经济

文章导读: 2014年3月11日,中俄朝图们江区域旅游厅(局)长圆桌会议在吉林边境城市珲春举行。

p30

2014年3月11日,中俄朝图们江区域旅游厅(局)长圆桌会议在吉林边境城市珲春举行。

12日,东北亚多目的地旅游促进中心在珲春成立。这是“大图们倡议”旅游委员会首次在东北亚成员国设立的旅游促进分支机构,也是吉林省第一个国际性旅游组织。

“它不仅是一个区域性的机构,更将成为一个致力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性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大图们倡议”秘书处主任崔勋说。

图们江流经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处,位于东北亚区域的地理中心,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文化元素。其三角洲地区包括中国延边、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朝鲜罗先。

事实上,自2009年8月长吉图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伴随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吉林边境游不断结出硕果。

2011年4月,东北亚地区第一条实现三国同时免签证的中、俄、朝三国环形跨国旅游线路投入运营。之后,中朝跨境自驾游开通,集安至平壤旅游列车恢复开通,图们开通首条中朝跨境骑行游线路……

如今,在多方期待下,国际旅游自由区正在图们江三角洲酝酿形成。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会促进国家间的合作,推出一个东北亚的旅游品牌。争取在2020年,让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大图们倡议”秘书处国际顾问詹姆斯?麦格雷戈说。

跨境合作区:机遇还是挑战

实际上,在中国的沿边开放和国际合作布局中,有三个战略合作区域最具代表性:东南亚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亚中哈霍尔果斯区域以及东北亚图们江区域。

其中,经济实力最强、要素互补最优、增长潜力最大的东北亚区域最为引人关注。当然,这里也是国际环境最为复杂、机制体制最需突破、战略地位最显突出的地方。

“中国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俄罗斯推动远东发展战略、朝鲜提升罗先经济开放水平,都成为国家战略,都以推动对外开放和开展区域合作实施战略,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于潇院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10年11月,在平壤举行的第六次中朝经济、贸易和科技联合委员会会议上,双方签订了《中朝政府间经济贸易合作协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开发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的协定》,中朝双方就合作开放“两区”达成共识。

罗先地处朝鲜北部图们江下游地区,同中国、俄罗斯毗邻,拥有罗津、先锋、雄尚三个海港,罗津港水深,而且没有大的风浪,是天然不冻港,罗先还有同中国和俄罗斯相连的铁路和公路网。

据报道,从日本神户港或新潟港利用以罗津港为起点的铁路线到欧洲的鹿特丹,比经过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再用西伯利亚铁路的路线节省3天,比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海路少9天,比经过开普敦的海路少18天。

朝鲜于2010年将罗先升级为特别市。

2011年6月9日,罗先经贸区破土动工。

2012年10月26日,中朝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的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在罗先成立。

此后,吉林省和罗先市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地方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吉林省政府成立了中朝罗先经贸区协调机构。

“中朝罗先经济贸易区总体规划、核心区规划编制已完成,相关立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全面启动。”吉林省长吉图办副主任王景友告诉记者。

2014年吉林“两会”期间,一个新的名词“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首次出现在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被视为吉林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又一重要举措。

“对俄经济合作一直是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一环。”王景友告诉记者。

规划中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将依托公路、铁路和海上航线等对俄通道,连接中俄的珲春、扎鲁比诺、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口岸和港口,最终将现在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俄长岭子、分水岭口岸互市贸易区等连为一体,重点发展口岸互市贸易、跨境旅游等产业。

这将是吉林参与的又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

“当然,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面临不少困难,尤其是朝鲜半岛南北形势,以及围绕东北亚地区关系进行的大国博弈等,无疑对深化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于潇的话意味深长。

对于吉林而言,加快推进长吉图战略,在优越条件与开放难度的强烈反差中,推开“半掩”的开放大门,打通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丝绸之路”,关键是如何将挑战变成机遇。

图们江区域合作:“世界经济最大潜力和最大亮点”

东北亚区域,有着6亿多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10。区域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中日韩三国的GDP总量占亚洲经济总量的73%,东北亚是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中日韩是东北亚经济的中心,也是东北亚合作的重心。

“迄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中日韩之间的合作,一直缺少一个制度性的框架。”于潇的话发人深思。

中国是最早提出构建中日韩自贸区的国家。

2010年,三国政府牵头就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启了三国的投资协定谈判。

据测算,签署自贸区之后,将给中国带来47-64亿美元的收入,推动GDP增长1.1-2.9个百分点。给日本带来67-74亿美元的收入,推动GDP增长0.1-0.5个百分点。给韩国带来114-263亿美元的收入,推动GDP增长2.5-3.1个百分点。

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三方启动自贸区谈判。

如今,自贸区建设尚需时间,如何对已有的次区域合作,如大图们江合作进行深化,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

被专家视为“国际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典范之作”的中新吉林食品区,位于长春、吉林两市中间。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在平川荒地之中拔起。伴随着15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启动,中新两国携手,共建食品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大幕正式拉开。

“作为世界上唯一由东北亚国家共同参与,并面向全球开放的国际性综合展会,东北亚博览会承载着国家战略平台和窗口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不仅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经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正在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展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伟根介绍说。

“在第九届东博会期间,东北亚六国政府的经贸高官聚会长春,就区域内经济合作进行磋商,探讨区域一体化的建设,参会客商借助这一平台获得商机、找到伙伴、得到实惠。”陈伟根说。

东北亚博览会期间举办的俄罗斯商务周,韩、朝、蒙等国商务日以及中日企业经济贸易合作交流会,为企业提供了对接洽谈、开展贸易合作的平台。

记者了解到,2013年的东北亚博览会参会客商总数就达10万人,其中,有来自东北亚、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13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境外客商参会。

“目前,吉林已经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旅游等交往合作关系,并与俄、朝、蒙等国建立了多边、双边和单边的地方合作交流机制。”陈伟根的话充满了自豪。近10年间,东北亚区域合作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推动了区域内各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与北美自贸区、欧元区三足鼎立的全球重要经济体。

开展国际合作带给吉林的变化,不止于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的大幅度增长,更重要的是,推动着吉林经济发展从本质上真正融入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