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区域】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打造中国北方深圳

——专访珲春市委书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玉龙

文章导读: 珲春,一个可以“一眼望三国、鸡鸣闻三疆”的地方,我国唯一一个中俄朝三国交界,一个可与三国相连、五国相通的边境城市。

p46

珲春,一个可以“一眼望三国、鸡鸣闻三疆”的地方,我国唯一一个中俄朝三国交界,一个可与三国相连、五国相通的边境城市。

珲春,面积只有5145平方公里,地方不大,位置却无可取代。从珲春防川沿图们江到日本海(东海)仅15公里,既是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东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我国从水路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

珲春,曾是繁盛一时的“千年商埠”。珲春从陆路到俄罗斯海参崴的“陆地丝绸之路”被称为“东北的茶马古道”。在海上,珲春曾开辟了经日本海到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

珲春,拥有四个国家级“黄金”口岸。珲春的4个口岸与周边分布着的俄、朝两国的10个港口,均可通过公路或铁路相互连接。

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与黑河、绥芬河、满洲里一起成为国家第一批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使“内陆”省份吉林打造出了首个“近海”国际交流平台。珲春是一座集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互市贸易区“三区”于一身的城市。

此后,珲春脱颖而出,骤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2009年,国家批复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将珲春定位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窗口城市和桥头堡。珲春成为一座优惠政策叠加、赋予“先行先试”权利的城市。

从此,珲春一枝独秀,成为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成为吉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

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里成为中国唯一一座冠有“国字号”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城市。

“经过五到十年的规划建设,要把珲春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城市。”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曾表示。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是这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拥有的众多“国字号”城市名片,名片的背后,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矗立在图们江畔的,不仅是一座浸润着渤海故都文化底蕴的古城,更是一座融汇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国际城市。

今年4月,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立两周年之际,记者走进珲春,采访了珲春市委书记高玉龙。

“在长吉图战略中,珲春是亮点,也是焦点,这个地方好比‘牛鼻子’,珲春活了,满盘皆赢。”

高玉龙的这一认识与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的观点高度一致。巴音朝鲁认为,图们江区域是吉林省实施长吉图先导区战略的关键,而作为吉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珲春,正是战略核心。

“我们提出要打造中国北方的深圳,这就是珲春梦,这是25万珲春人民的希冀和愿景,是和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我们要用智慧和汗水实现珲春梦,为中国梦添彩!”

记者眼中,这是一座亚欧风情相融共处、多民族和谐团结的城市。珲春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主导并掀起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双边及多边合作的澎湃浪潮。

“珲春,中国东北未来最有发展的城市!”这就是高玉龙眼中的珲春。  

p47

《中国经济周刊》:到今年4月13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立已满两年。两年来,示范区为珲春市乃至吉林省带来最显著、最重要的变化有哪些?

高玉龙: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珲春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将珲春开发开放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示范区获批以来,珲春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上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各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珲春精神”光耀边城。珲春市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美丽珲春,力争三到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使全市上下看到了机遇、形成了共识、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各级班子空前团结,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被充分激发,带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各项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美丽珲春倍受世界瞩目。经济指标较快攀升。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20.4%;全口径财政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9.1%;地方级财政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24.2%。荣获吉林省县域发展进步奖。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中俄珲春—马哈林诺铁路铁路停运9年后实现常态化运营,已累计运进俄罗斯煤炭29万余吨(2014年5月末)。中韩“新蓝海”航线停运2年后实现全面复航,已累计运送旅客16656人次,运输集装箱1314TEU。珲春至海参崴、珲春至朝鲜罗先的中俄邮路开通。珲春经朝鲜罗津港内贸外运增加了汕头、洋浦等目的港和货物品种。成立外来人员服务机构,聘请俄罗斯人“以外服外”。中朝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罗先经济贸易区正式启动,高效示范农业区项目、中国公民罗先自驾游等重点合作项目正在推进中。重点项目强力推进。目前,珲春已成功引进韩国浦项、现代、香港豪德、中国高新、长春欧亚等国内外500强企业纷纷落户珲春。山东舒朗、朝阳食品、龙泉包装、浙江名捷海产品、广东江湾和长春佰山木业等工业项目陆续签约落地;中建集团、一汽集团、中煤集团、中交集团、台湾联达、大润发和大唐世家等规模企业前来考察和洽谈。

今天,珲春已经站在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历史节点。珲春人相信只要坚定必胜信心,敢于先行先试,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突破发展,迈出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坚实步伐。

《中国经济周刊》:随着珲春至扎鲁比诺港等铁路贯通、关闭了9年的中俄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口岸正式恢复,示范区已经在通道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还有哪些规划和行动,来进一步完善通道建设?

p48-1

高玉龙:珲春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新一轮沿边开放战略中,地位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强同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珲春市将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重点抓好“两桥、四路、六线”建设,打造图们江区域交通枢纽。“两桥”就是推进新圈河桥尽快开工,做好新沙坨子桥前期工作;“四路”就是确保珲马铁路实质性常态化运营,争取修建中朝甩湾子铁路、珲春至东宁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六线”就是培育和开辟珲春经罗津至长三角(珠三角、海南),经扎鲁比诺至束草、浦项(釜山)、新泻,经海参崴至罗津,经斯拉夫扬卡至欧美的航线。

《中国经济周刊》:珲春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特色显著。未来,要实现“把珲春建设成面向东北亚的跨国旅游基地”的目标,珲春市将有哪些新措施?

高玉龙:珲春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由于靠近日本海,珲春冬夏气候受海洋的影响显著,冬暖夏凉。8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1.2℃,空气质量一级,是生态养生乐园和避暑度假天堂。拥有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众多优势旅游资源。中朝俄三国交界于此,多国文化交融,可观邻邦美景,又可通过中俄朝环形跨国游感受异域风情。未来,珲春将以“冬居三亚、夏住珲春”为口号,真正将旅游业做强做大。一是加快大防川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科学编制“大防川国际旅游合作区”项目建议书和区域规划,积极与俄朝双方沟通,推进俄朝双方研究编制项目规划。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加快敬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完成防川码头建设和图们江疏浚工作;推进健康养生谷、二道泡村国际体育公园、玉泉洞观光园和张鼓峰事件展览馆、吴大澂纪念馆及抗日义士安重根居住地遗址等项目建设。整合旅游资源,策划防川AAAA级景区、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春化吊水壶、英安大荒沟等分散景点,捆绑经营,形成一批高端旅游产品。三是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从打造东北亚跨国旅游重要集散地和目的地的战略高度,打造跨境旅游品牌,把珲春建成入境游客进入中国东北腹地的中转站,中国游客去东北亚旅游的大本营。

p48-2

《中国经济周刊》: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发展需要有龙头型、基地型的大项目作为支撑,目前哪些项目能够起到这样的带动效应?

高玉龙:我们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的思路不动摇。珲春市将着力打造能源矿产业、新型材料产业、健康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商贸物流产业五大百亿级产业群。同时,着力壮大木制品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优势产业群体。推进十大园区建设。加紧谋划建设煤化工、新材料、海产品、木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温州工业、航空、健康、物流等“十大产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为有效载体,高标准谋划和储备一批有质量、有深度、影响力大、带动功能强的项目,增强示范区跨域发展积蓄力量。

2013年,珲春市共实施了130个重点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工业项目55个,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创下了历史纪录。2014年,我们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003亿元,当年到位资金14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亿元以上项目92个。上半年拟开工项目42个,包括总投资10亿元的温州产业园、总投资7亿元的珲春大桥、总投资5亿元的舒朗女装、总投资2亿元的东方量子医学、总投资2亿元的海一水产和总投资1.2亿元的珲煤机械加工等一批项目。这些项目都将在示范区建设进程中产生重大的影响。

p49

《中国经济周刊》:珲春市提出了打造图们江地区国际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谋划筹建了珲春国际物流园区项目。珲春发展现代物流业总的目标是什么?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高玉龙:珲春市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但伴随交通基础条件改善,内贸外贸形势趋好等因素,近几年,全市物流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全市共有现代物流业市场主体2259家,注册资金57460万元,从业人数4226人。

区位优势明显的珲春正在成为各国企业投资的新热点。在珲春的韩国工业园内,由韩国浦项、现代两大集团投资12亿元人民币合作建设的珲春浦项现代国际物流园已经开工,该项目计划建成吞吐能力达1300万吨的东北亚现代物流中心。

到2020年,珲春将成为东北亚现代新型重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东北亚国际物流合作先导示范区,东北东部地区与周边各国内外贸跨境中转综合物流服务链产业中枢结点平台,国家能源进口、加工、储备、保税、中转综合物流基地。

《中国经济周刊》:珲春作为长吉图开放开放的“窗口”,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当前制约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如何破解?

高玉龙:珲春开发开放始终受制于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实力不强三大瓶颈,着力破解瓶颈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市将突出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抓深化改革,争做吉林省改革试验田。推进示范区改革。按照“市区合一”模式,配合上级加紧制定“三定”方案,精简“三区”机构,形成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体系。推进乡镇改革。各乡镇全面清理债权、债务,设立独立一级财政,实现收支自主化。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科学理顺市区、合作区和乡镇财政的权责界限及运行机制。探索市乡两级分税制,实行招商引资成果和土地出让收益分成。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好省、州负面管理清单,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抓通道建设,打造长吉图开放桥头堡。加快国际互联互通,重点抓好“两桥、四路、六线”建设。同时,着力做好辟建中朝甩湾子铁路口岸、中俄朝防川口岸、中俄分水岭口岸和珲春至海参崴、珲春至罗津高速公路的谋划和推进工作。加快推进图们江清淤及出海考察工作。尽快实现中俄小型车辆互通。加强对内联通,确保吉珲铁路客运专线明年通车,加快推进珲春通用机场建设,谋划珲春至东宁的铁路和公路项目,努力构建示范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抓产业升级,争做吉林省经济发展排头兵。珲春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着力点,建设“四大基地”。以跨境经济合作为动力,建设进口资源转化基地;发挥口岸通道和出口加工区优势,建设出口产品加工基地;以服务东北特别是长吉图地区为目标,打造东北亚商贸物流基地;紧紧依托珲春市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旅游休闲养生基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