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突围7

【产业·公司】从阻击到拥抱,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转型

三大电信运营商打架打了好几年,到头来却发现,竞争对手竟然是微信。

p56

CFP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辰越 | 北京报道

三大电信运营商打架打了好几年,到头来却发现,竞争对手竟然是微信。

语音通话和短信,这向来是三大运营商的传统基本业务,而微信的横空杀出直接把这两项业务抢去了,这让三大运营商的生意顿时萧条了很多。后来居上的互联网企业第一次把向来不差钱的三大运营商逼到了墙角里。有人说,穷则思变,无奈的大象要跳舞了。

“大象”的苦衷

如何应对来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并不是丝毫尝试没做过的,即使是甚嚣尘上的微信,也不过和移动几年前推出的飞信大同小异。但飞信从2007年推出至今,中国移动烧了30多个亿,最终还是放弃了,原因绝不仅仅是用户体验不好这么简单。

知名通信观察家、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传统运营商也是有自己苦衷的。虽然和互联网比起来压力略小,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基础网络建设工作,这是项投入大、回本慢的‘苦差事’。此外,他们还肩负着通信技术演进和研发的重要任务。这些虽然离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些远,却是国家交给运营商的主要任务。”

此外,三大运营商的钱大部分都是国资委投资的,而国资委可不是风投,它投给三大运营商的每一笔钱都必须看见实打实的成效,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限制了运营商向互联网转型的脚步。”杨骅说。

“在微信面前,尽管很多人都说传统的语音业务将穷途末路,互联网才是未来,但是,传统业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传统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杨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失败的尝试

眼看着传统业务的蛋糕被微信抢走,三大运营商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向互联网跨界。但是,这个界该怎么跨?

起初,传统运营商和业内专家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对微信的责备上,将近半年的时间,通信业内讨论最热的话题就是微信这类OTT应用(指越过运营商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的应用软件)是否应该向运营商交费。

运营商的大体思路是,这类应用虽然带来了流量业务的增长,却挤占了有限的信令资源,容易造成网络堵车,因此,应该付钱给运营商以租用专属的网络资源。而OTT们的大体思路是,“我给你们带来了巨量的流量业务,这无形中就是在增加你们的收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大势所趋,你应该感谢我才是。”

双方各执一词,口水仗过后,胜负难分,只得休战。运营商们当然心知肚明,这只是敲山震虎之计,并不解决实际问题。想要不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必须另寻出路。这样,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赌注下在了即时通信上。

2013年6月初,一款叫Jego的即时通信软件在Appstore上登陆,幕后推手正是中国移动。Jego的官网描述其主要功能和Skype接近,可以进行免费的网络通话,免费给手机打电话。当时,很多人叫好,“中国移动真的拼了。”然而,好景不长,Jego火了不到一个月就被火速下架,原因是网络通话的功能不符合中国信息安全部门的相关规定。

Jego不成,中国移动瞅准了奄奄一息的飞信,重构飞信成了另一根救命稻草。然而,2013年7月10日,噩耗再次传来,改头换面的飞信(飞聊)刚上线没多久也被叫停,至于原因,一位中国移动的内部人士当时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干不过微信,上头看不到希望,不想再烧钱了。”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分别开发了沃友和翼聊,但始终不温不火,对外也鲜有宣传。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错,三大运营商终于意识到跨界这件事,单靠自己不行,必须合作。这时,广东联通首先做了个表率。7月18日,广东联通联手腾讯高调推出“微信沃卡”,该卡用户可以享受使用微信流量优惠、游戏特权、微信群人数上限升级等微信特权功能。

拥抱虚拟运营商,一大波“170”正在逼近

广东联通开了个好头,和微信的合作似乎点醒了三大运营商:既然你们需要流量,那我就卖打包的流量给你们。

介于移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新鲜角色——虚拟运营商就这样诞生了。

虚拟运营商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运营商受刺激后凭空造出来的,其在海外已有诸多成功尝试。作为民资进入电信运营业的一种形式,一些对网络资源需求较大的民企,他们不能建立自己的移动网络,而又想要更好地发展,在不影响运营商主营业务的情况下,就可以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

这次,合作的进程极快。2013年年初工信部就出台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而到了年底的12月26日,工信部就已经发出了首批11张虚拟运营商牌照,包括蜗牛、京东、苏宁、话机世界在内的11家民营企业有幸成为首批中标者。后来,中标的厂家陆陆续续增加到了19家。

作为虚拟运营商,他们可以发放自己的专属电话卡,这让他们有机会和传统运营商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赛跑,而定制的服务和套餐则有利于虚拟运营商更好地提供用户体验。

至于具体的合作方式,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几位已经推出相关服务的虚拟运营商均向记者表示不便透露。一位中移动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其实虚拟运营商们不愿意说的也只是价格而已。其实合作方式很简单,今年4月的时候,有17家企业陆续和我们签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合作协议》。合作方式就是:转售企业从中国移动以一定的价格批发移动通信服务包括短信、彩信、流量等服务,自行将其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客户。此外,中国移动也可以向转售企业提供衍生服务,包括营账系统、SIM卡资源管理服务、话单采集之类的服务,若转售企业需要这些服务,可以向中国移动另行提出。”

4月10日,蜗牛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正式公布了自己旗下的虚拟运营商品牌——“免”,同时上线的还有应用商店“免商店”,此外亮相的还有国内首张170号段的虚拟运营商卡“999免卡”,这张卡的销售渠道为蜗牛移动官网,首批售价为399元,包含了半年内全球移动语音免费,半年内赠送全球流量3个G等服务内容,并且余量两年内不清零,无套餐,零月租。

随后,苏宁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170号段的手机卡,5月份开售。

看好虚拟运营商的人认为,如果他们真将通信免费,或者是大幅度降低通信资费,必定会引发整个通信行业的新一轮价格战。如果价格差异非常大,三大运营商的现有用户必然会流失到虚拟运营商这边来。

但也有专家认为,持这样观点的人或许太过乐观。毕竟底层服务(基站、基础服务等底层)还掌握在传统运营商手中。根据中国国情,放开通信底层让民营企业参与,似乎一时半会儿不太可能,所以传统运营商只要抓住这个垄断的期限,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