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寻找中国创新榜样】城市创意综合体的“空间”生意

尚8主要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提供企业的“成长环境”,一是提供企业成长的“环境空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杨|北京报道

坐拥着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和数以千计的传媒公司、文化公司,北京朝阳区CBD被认为是传媒业的“硅谷”。在这些高楼中,偏偏有些两三层的小楼、绿树成荫的院落,跟那些“传媒大亨”保持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本着做文化就要“有文化”的思路,尚8成为北京一处“特别”的存在。

在北京八里庄的“尚8里”文创园,尚8文化集团(下称尚8)CEO薛运达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尚8里”是尚8正在建设的一个综合性产业园区,像这样规模的产业园,尚8在北京共有9处。

比起“地标性建筑”或者“艺术办公区”这样的词汇,薛运达更愿意把它们称为“空间”。“一个空间可以听到它的历史,可以看到它的历史,还能闻到它的历史。一个空间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很多人说它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我却希望发掘更多的维度。”薛运达说。

在采访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并没有过多地强调企业的规模和意义,而是一直在描摹一种状态或者愿景。在他看来,“尚8”的生意不是出租办公室,而是要做一个真正“人性”、“开放”、“分享”、“温暖”的空间。

老厂房里的艺术空间

1997年之前,身为电视媒体人的薛运达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空间”商人。

“最开始就是为自己和朋友找创作的场地。当时的圈子是师生加兄弟,是一个‘血脉空间’”。1997年前后,公司团队在北京朝阳区光华路改造汽车厂房及仓库,为艺术工作者提供创作工作室。“(当时)就是找一种简单的生存方式。”薛运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这之后,公司参与策划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莱锦产业园等改造项目。从1997年光华路厂房改造项目到2007年薛运达重新回到光华路成立尚8创意产业园,整整10年,薛运达一直浸淫在“构建艺术空间”这个领域。

尚8创意产业园位于北京建国门外郎家园8号,这里原来是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电线电缆总厂。2007年,薛运达租下了这块地方,改造成了办公区,也正是这个项目,让尚8在北京“一炮而红”。

因为已经有了早期市场和客户的积累,加上这个项目地理位置、空间设计、租金性价比等特点,尚8创意产业园很快就吸引了创意人和创意企业的关注和入驻。“一共只有162个单位,供不应求,外面还有400多家排队等着进来。”薛运达向《中国经济周刊》描述当时的情况。

“这个时候的圈子是合作伙伴,是一个‘生意圈’。”至于为什么这么“火”,薛运达解释说,“这个空间不只满足了大家的办公需求,还满足了大家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的需求。”

从尚8创意产业园起步,尚8陆续创立了尚8里文创园、尚8国际广告园、尚8人文创意园、尚8设计家广告园、尚8东区孵化园、尚8西城设计园、尚8CBD文化园、尚8国际音乐园和艺术8——中欧艺文之家(下称“艺术8”)。

谈起这9个园区,尚8战略顾问潘宣亮如数家珍。在他看来,每个园区都不是简单的复制,“龙生九子”,个个都有特色。“看一块地,我们会先给它定位,看它适合做什么。”

定位保证了尚8每一个项目的独特性。“创意产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并不追求‘文化大跃进’,只做小而美、小而精的空间。”潘宣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艺术8”就是这样一个精准定位的项目。“艺术8”位于皇城根脚下,这里本是蔡元培1920年创办的中法大学的旧址,尘封多年,像尚8之前所做的工作一样,对这个空间的重新定义让这所老房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艺术8”把传统与现代联系在一起,它也自然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平台。这里每年举办超过100场的高端艺术活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法国驻中国大使白林、中国原对外经贸部副部长佟志广等都曾出席过这里的活动。“艺术8”每年都会评选出3~4名法国当代艺术家,获得“艺术8奖”并成为驻馆艺术家,而未来,尚8也将选派中国艺术家在法国同类机构驻馆创作。

如今,“高大上”的“艺术8”法国方面的顾问是法国前总理、参议员副议长拉法兰,爱德蒙·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爱马仕品牌每年给予资助 “艺术8”艺术实践活动的扶持资金。

城市创意综合体,尚8的园区3.0

艺术投资经常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而尚8的目标并不是成为赔本赚吆喝的“悲情先驱”或者“死亡英雄”。

薛运达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所有尚8的项目他都会做核算,但这个核算并不单纯是财务指标的核算,还包括投资项目的影响力、带动性。用他的话说,他不看重这个活动的“背景”,更看重它的“市场反应”。他把这种筛选标准叫做“江湖流派”,“江湖”认可的项目就是好项目。

愿意从多个维度解读实体空间的尚8更愿意发掘未知的可能,比如,同样的一件事,能不能把不赚钱变成赚钱,能不能短期赚钱变成长期赚钱。

“好奇心”是薛运达在采访中一直反复强调的词。因为尚8的好奇心,他们把“不赚钱”的“北京国际摄影周”引入尚8国际广告园区。“门票不要钱,但未来我们要做版权衍生品、广告图片库、线上图片销售,这每一样都可以赚钱。” 薛运达并不讳言他对项目的盈利要求,“我们不要求每个项目都挣钱,但是我们要考察它(项目)在产业链中的粘合度。”

产业链是尚8更大布局的前奏,除了北京的9个产业园区和全国在谈的几十个项目,尚8还希望打通文化产业的上下游。

“(尚8)过去做物业、资产出租服务,只是管理空间,现在我们有了18项综合服务,(入驻)小企业需要法律、人力资源、采购、投融资我都可以提供。” 薛运达做了一个比喻,“哪里有水、空气和阳光,植物就长在哪里,同样的,你能给这些(入驻)企业需要的东西,它没有道理不来。”

像触动传媒、色影无忌、举贤网、中国电视剧制作协会、凤凰假期、国爱传媒这样的企业纷纷入驻尚8。“包括合作制的园区,现在和尚8合作的客户有450家。”薛运达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而就在几个月前,媒体报道的尚8合作客户还只是350家,快速扩张带来尚8规模的激增。

尚8单在北京一地的园区面积就达到了35万平方米,经营规模达到了170多亿。于是不只北京,各地政府也找上门来,希望尚8去当地开发“城市创意综合体”。

城市创意综合体也就是薛运达所说的“园区3.0”。跟之前的物业出租1.0、服务整合2.0不同,尚8现在不只提供物理意义上空间,还直接投资看好的团队,为创业型公司提供前端业务指导、提供销售市场、减免租金、帮忙对接投资基金。

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在尚8旗下,产业聚合的优势发挥出来。

尚8在“城市创意综合体”里先后孵化投资了“+86国际设计师产品概念店”、“设计家闪购网电商平台”、“马上拍微电影制片公司”、“红点咨询策划”等一系列文创企业。这些企业涉及音乐、动漫、设计、图片、影像等门类,也涵盖了设计、生产、销售这些文化产业上中下游链条。

“我们最开始是做文化创意产业的,中间做了文化地产,现在回过头来又做了文化创意产业。” 薛运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过不同的是,第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是执行具体项目,后一个则变成了运营“城市创意综合体”。

用薛云达的说法来解读,“城市创意综合体”只做三件事,分别是,园区运营、产业导入和基金投资。这三件事像一条“链”,让一个个“小而美”的文化创意公司附着在上面.薛运达举了“马上拍微电影制片公司”的例子。“72小时之内,从剧本创意到形成电影成品,是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形式。” 马上拍(北京)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是尚8在影视领域孵化投资的重点项目,现在已经成为微电影制作领域的著名品牌。

运营“有责任的”空间

谈到尚8正在运营的空间,薛运达认为,尚8主要的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提供企业的“成长环境”,一是提供企业成长的“环境空间”。所谓成长环境,就是如何让一家有想法的企业得以生根发芽;所谓环境空间,就是如何让它们在一个有氛围的产业园区中茁壮成长。

尚8资助很多初创型文化类创业公司,《创业家》杂志主办的“黑马大赛”和由中国服务业企业家袁岳创办的“飞马旅”大学生黑苹果计划,尚8都是重要的参与方。“我们现在运营的是‘有责任的’空间,做好‘天使’,帮助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薛运达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尚8提供的支持初创企业的“公益空间”,从总面积的5%,增加到15%,未来会上升到25%。

在探索城市空间的可能性上,尚8不断寻求突破。据了解,未来三到五年,尚8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0个品牌园区,陆续投入15亿元进行项目拓展,计划达到100万平方米的体量,服务于1000家文创企业,形成中国城市核心区域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创意者之家”。

在北京四惠东的尚8里,薛运达指着外面正在建设的建筑告诉记者,未来尚8的空间是没有围墙的,社区百姓可以参与进来。“这里未来会有5D电影院,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空间。尚8对民众敞开大门,改变了社区的文化环境。”薛运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认识到尚8运营“空间”的能力,不过薛运达似乎还有更长远的规划,在他看来,未来尚8并不一定参与每一个园区的运营,更是出标准,出方法、出系统、出品牌。

如今,尚8也正在把触角伸到“园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硅谷的园区已经基本敲定,旧金山、洛杉矶的也正在谈。”为文化走出去拓展更多的“空间”,薛运达充满信心。


(网络编辑:林灵)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